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优化练习鲁教版必修3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8645408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优化练习鲁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优化练习鲁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优化练习鲁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优化练习鲁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优化练习鲁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优化练习鲁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优化练习鲁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教版 2018 年高中地理必修 3 优化练习含答案1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完成 12 题。1下面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的界线的是( )A200 mm 年等降水量线 B1 月份 0 等温线C太行山脉 D大兴安岭2造成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土壤 D市场解析:不同的自然区域有不同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不同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会带来不同的影响。甲图反映的是种植业景观,乙图反映的是牧业景观。第 1 题,考查我国牧业和种植业的界线,故选 D 项。第 2 题,

2、形成两者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降水的差异,因此区位因素是气候。答案:1.D 2.B(2017福建龙岩四校高二期中联考)读下图,回答 34 题。3下列关于内蒙古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完全一致B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功能C区域界限模糊D和其他省(区、市)没有任何联系4下列不属于内蒙古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的特色品牌产业的是( )A特色旅游业 B农畜产品加工业C冶金、能源和化工工业 D水稻种植业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第 3 题,内蒙古区域界线明鲁教版 2018 年高中地理必修 3 优化练习含答案2确;内蒙古区域内部自然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相

3、似性和连续性;该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如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丰富;内蒙古与其他省(区、市)是相互联系的。第 4 题,内蒙古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的特色品牌产业的是特色旅游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冶金、能源和化工工业,但是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答案:3.B 4.D读图,回答 56 题。5两河口附近的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相同的限制性因素是( )A雨热不同期 B水旱灾害频繁C土地荒漠化 D风沙危害严重6初冬和早春,段易有凌汛现象出现,这种现象还可能发生在( )A尼罗河 B密西西比河C莱茵河 D叶尼塞河解析:第 5 题,由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及河流的位置、流向判断,河为恒河,河为黄河,河河口

4、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河河口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不稳定导致河口附近的平原区水旱灾害频繁。第 6 题,发生凌汛河段的条件是地处较高纬度,冬季有结冰现象且河流由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选项中只有叶尼塞河可能发生凌汛。答案:5.B 6.D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 78 题。7能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的排序是( )ABCD8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是 (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第一、二、三产业均在 27%41%之间鲁教版 2018 年高中地

5、理必修 3 优化练习含答案3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解析:本题组考查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其发展。明确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状况及读懂图是解题的基础。比较可知,点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反映的是东部经济地带;与相比,点第二产业相对较高,第一产业相对较低,故反映的是中部经济地带。答案:7.A 8.A下图为 2016 年东、中、西部产业结构比较图。读图,完成 910 题。9关于东、中、西部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中部地带B西部地带以第一产业为主C第三产业比重最小的是西部地带D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的是东部地带

6、10水源是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缓解该地区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A过度利用地下水 B大面积种植水稻C发展节水农业 D海水淡化解析:第 9 题,对比东、中、西部地带三次产业结构不难看出,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西部地带;西部地带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最小的是中部地带;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的是东部地带。第 10 题,过度利用地下水会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大面积种植水稻会加剧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农业可缓解缺水问题;西部距海远,不宜发展海水淡化。答案:9.D 10.C“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 1112 题。1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

7、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米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1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第 11 题,A 项秦岭淮河以北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B 项秦岭淮河以南为湿润地区,故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油料作物鲁教版 2018 年高中地理必修 3 优化练习含答案4是油菜。C 项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 项秦岭淮河以南主要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 12 题,秦岭淮河

8、线是我国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以北为温带,以南为亚热带,影响因素为纬度。答案:11.B 12.C二、非选择题13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表。区域甲(江汉平原)乙(宁夏平原)温度带中温带干湿地区湿润地区自然带类型草原荒漠过渡带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主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2)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表中。A下渗减弱,径流、蒸发加强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解析:第(1)题,甲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自然带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盛产水稻,由于

9、本区工业发达,大气污染严重,多出现酸雨现象。乙位于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气候干旱,自然带为草原或草原荒漠带,由于过度放牧和樵采,土地荒漠化严重。第(2)题,植被减少,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降水少,蒸发加强,导致地面变得更加干燥。鲁教版 2018 年高中地理必修 3 优化练习含答案5答案:(1)区域甲(江汉平原)乙(宁夏平原)温度带亚热带干湿地区干旱地区自然带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主要环境问题酸雨(2)从上至下依次为 A、B、C。14近年来,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推进,中国已初步形成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

10、北振兴的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读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和辽中南工业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东北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3)试比较成都平原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差别。项目成都平原东北地区鲁教版 2018 年高中地理必修 3 优化练习含答案6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解析:笫(1)题,读图,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是沿长江分布。这样布局的优势是水资源丰富,用水方便,水运便利。第(2)题,根据图例可以判断,两地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靠近大河,都有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第(3)题,成都平原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大,为商品谷物农业,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答案:(1)沿(长)江分布。 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3)项目成都平原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特点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