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一].-内部控制发展概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633637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一][一].-内部控制发展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1[一][一].-内部控制发展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1[一][一].-内部控制发展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1[一][一].-内部控制发展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1[一][一].-内部控制发展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一].-内部控制发展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一][一].-内部控制发展概述(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 言,本课程名为财务预算与控制,是财务管理学专业的一门新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教材选择:本课程选择了东北财大的内部控制学为基本教材,是拟在内部控制学的框架下重点讲授预算与控制,从而使整个课程体系具有清晰的逻辑性。 教学安排:本学期共16次课,其中安排了至少8次课的内容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这两个章节。 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将侧重实际案例分析。,内容体系:本课程将在内部控制学的框架下补充大量关于风险评估、预算、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参考资料如下: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朱荣,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公司财务危机论,彭韶兵,清华大学出版社。 财务预算与分析,吴井红,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 财务控制,朱元午,复旦大学出版社。 财务控制学,韦德洪(广西大学),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一章 内部控制发展概述,完成本章的学习后,你将能够: 1熟悉内部控制发展的五个阶段 2了解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3了解我国内部控制的相关法规,案例引入: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巴林银行(Barings Bank) 创建于1763年,曾经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英国王室。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这一世界记录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然而,这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

3、有28岁的毛头小子尼克李森(Nick Leeson)之手。李森未经授权在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MEX)从事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易失败,致使巴林银行产生了高达6亿英镑的亏损,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该行的资本总额(3.5亿英镑)。,案例引入: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应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这意味着巴林银行的彻底倒闭。巴林银行事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从表面上看,交易员的违规操作直接导致了巴林银行的灭亡。然而,隐藏在背后的内部控制失效才是

4、巴林银行倒闭的根本原因。,什么是内部控制呢?,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内部控制的五个发展阶段,(一)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 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 例如,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的“双人记账制“-某笔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两名记账人员同时在各自的账簿上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方账簿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差错或舞弊行为,进而达到控制财物收支的目的,即是典型的内部牵制措施。,内部牵制基于两个设想: 第一,因为相互有了制衡,在经办一项交易或事项时,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的错误的概

5、率要大大小于一个人或部门。 第二,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一个人或部门。 由此可见,内部牵制是以不相容职务分离为主要内容的流程设计,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和基本形态。,内部牵制理念的科学性:,(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1)最早提出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是1934年美国发布的证券交易法 (2)1958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3)1972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 更加明确地阐述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的定义: 内部会计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规划、保护资产安全以及与财务报表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 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但

6、不限于)组织规划及与管理当局进行经济业务授权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55)从1990年1月起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l号。这个公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制度”。控制环境被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 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而统一以要素来表述。,内部控制结构构成:,内部控制结构构成,控制环境,控制程序,会计系统,主要表现在股东、董事会、经营者及其他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行为。,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归集、分类、分析和报告的方法。也就是要建立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指管理当局

7、为达到控制的目标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四)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1992年9月,COSO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于1994年进行了修订。 COSO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为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该报告系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其对内部控制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可以用三句话十二个字概括,那就是“一个定义、三项目标、五种要素”。,图1-1 COSO的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图,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控制环境主要指企业内部的文化、价值观、组织结构、管理理念和风格等。 风险评估是指识别和分

8、析与实现目标相关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加以控制。这一过程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两个部分。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 信息与沟通是指为了使管理者和员工能执行其职责,企业各个部门及员工之间必须沟通与交流相关的信息。 监督是指评价内部控制的质量,也就是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执行情况,包括日常的监督活动、内部审计等。,(五)风险管理阶段,2004年,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委员会在借鉴以往有关内部控制研究报告的基本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在财务报告方面的具体要求

9、,发表了新的研究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 这个报告的出台,预示着COSO委员会对待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有了新变化,即更加倾向于在风险管理的背景下研究内部控制问题。,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是指2002年6月18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以17票赞成对4票反对通过由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奥克斯利和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萨班斯联合提出的会计改革法案2002上市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这一议案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投票表决通过后,由布什总统在2002年7月30日签署成为正式法律,称作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什么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萨班斯法案”素以条款严苛而著称,其中的40

10、4条款则是该法案中最难操作、最复杂、耗费成本最高的一个条款。大名鼎鼎的通用电气公司更是花费了高达3000万美元的巨款,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以符合404条款的要求。 据悉,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共有46家,其中不乏像网通、移动、百度这样的行业巨头。但是,中国企业此前从未经历过这样严厉的“美国规则”的考验。,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图,相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ERM框架的创新在于 第一,从目标上看,ERM框架不仅涵盖了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经营、财务报告和合规三个目标,而且还新提出了一个更具管理意义和管理层次的战略管理目标,同时还扩大了报告的范畴; 第二,从内容上看,ERM框架除了包括内部控制整

11、合框架中的五个要素外,还增加了目标制定、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管理要素; 第三,从概念上看,ERM框架提出了两个新概念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 第四,从观念上看,ERM框架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风险组合观。,案例引入:“中航油事件”引发的内控新思考,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于2001年底获批在新加坡上市,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但在此期间,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2004年12月,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从事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亏损5.54亿美元,不久就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申请停牌,并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

12、。,2002年中航油的年报显示其当年的投机交易盈利,2002年下半年,中航油开始进行石油期权交易,到年底也收益颇多,此时就面临着识别机会与风险问题。 当我们看到该事项为公司赚取了大量利润的同时,应该也清醒地认识到,其可能产生巨大风险。 但是,中航油的决策者风险意识淡薄,判断、控制和驾驭风险的能力明显偏弱。如果管理当局在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能认清形势,清醒地意识到可能产生的风险,或许中航油的事件就不会发生。,根据中航油内部规定,损失2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要提交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评估;累计损失超过35万美元的交易,必须得到总裁同意才能继续;任何将导致50万美元以上损失的交易,将自动平仓。多达5亿多

13、美元的损失,中航油才向集团报告,而且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同时也是中航油集团的副总经理,中航油经过批准的套期保值业务是中航油集团给其授权的,中航油集团事先并没有发现问题。,2006年03月21日 15:18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3月21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新加坡初等法院今天对中航油前总裁陈久霖做出判决,陈久霖因隐瞒公司巨额亏损五点五亿美元,且涉入内线交易等罪,必须服刑四年零三个月,同时遭罚款三十三万五千新元(约二十万七千美元)。,第二节 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一、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科学方法,2004年度,四川长虹年报曝出巨亏37亿元,其主要原因就是与美国APEX公司近5亿美元的信

14、用所形成的坏账损失。 2004年度,上市公司中科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亿元,结果亏损就达到14.3亿元,亏损率为83%,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计提了高达12.04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另有2个多亿的担保损失。从我国实际看,企业内控弱化是风险频发、资产流失、经营亏损等财务问题发生的一个重大原因。,二、内部控制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一般而言,会计信息失真必然伴随着内部控制失效。 美国安然造假案之后,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其中规定CEO/CFO必须对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上(年报和季报)进行个人书面认证。 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对会计报告真实性的重要作用。内部控制是防治会

15、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这是国内外公认的措施。,我国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中一般都有一段话:“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三、内部控制是遏制经济犯罪的必要手段,任何人的自觉性都是有限的,无数事实反复证明:失去控制的权力必然产生贪污腐败和违法犯罪。因此,要减少违法犯罪的机会和条件,加强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重要举措之一。 事实证明:经济犯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罪犯所在单位的内部控制比较薄弱,甚至根本没有,案例引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小会计贪污挪用公款两亿多,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16、会在财务制度上频频出现漏洞,继该委员会综合计划局计划财务处处长秦登才因导致400万科学基金流失而被判刑6个月之后,该委员会的财务人员卞中又被查出贪污1200余万,挪用两亿多公款。 据检察机关查实,在过去的八年间,犯罪嫌疑人卞中在担任基金委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会计期间,利用掌管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专项资金下拨权,采用谎称支票作废、偷盖印鉴、削减拨款金额、伪造银行进账单和信汇凭证、编造银行对账单等手段贪污、挪用公款人民币两亿余元。,当腐败的外壳被撕开,一长串沉重的问号留在办案人员的脑海中。卞中一个小会计,为何能在8年中贪污、挪用公款亿多而不被发现呢?按规定,主管部门应对财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管理与监督。遗憾的是,办案组在侦查中发现,该委会计部门账务极其混乱,卞中担任会计期间,主管部门没有很好地查过财务账,而且主管部门的财务做账也不严格,让卞中钻了空子。负责卞中案侦查的海淀检察院认为,尽管此案属于卞中的个人犯罪行为,但基金委也负有严重的失察责任。卞中的作案手法并无特别之处,只要有一个环节有所监控就可暴露。办案人员因此感慨:“查到最后感觉偌大一个基金委,拨款权实际上就掌握在一个会计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