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二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633532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6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二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二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二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二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二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二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二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2014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课件,考情分析:,考向定位1.民族团结问题近年来一直是重要社会热点之一,考查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考查尤其重要。 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多以体现类和原因类为主,重点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材料题多立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2、,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以及处理民族问题的措施.,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2、新型的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使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1)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团结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

3、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2)民族团结:,a、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b、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3)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什么要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怎样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a、国家的政策支持 (财政支撑、税收优惠等) b、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关键) c、发达地区的大力支援(人、财、物;先富帮后富),【特别提示】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同时、同步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方面的繁荣,也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繁荣。,三原

4、则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4)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基本原则的关系:,对国家而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键。要坚持和完善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制度保障。制定和完善法律体系法律保障。对公民而言: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习惯,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如何巩固新型民族关系?,变式1、(2012年江苏卷)2011年9 月,有着58年历史的全国少数民族

5、传统体育运动会再次成功举行。参赛人数从首届13 个民族的395 人,发展到如今第九届55 个民族的6700 多人,各民族兄弟姐妹实现了更好的交流和融合。这从侧面表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 和睦相处 B.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 一律平等 D.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解析】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识记的知识点,注意区分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答案是D。,D,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地位: (2)含义:(3)自治地方: (4)自治机关: (5)自治权:,基本政治制度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

6、制度。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包括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它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7、,2、为什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例题1、(2012上海卷8)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自治机关可以: A.享有行政管理权、独立立法权和司法权 B.根据本地实际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同外国签订双边经济、文化、科技等协定 D.自行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B,例题4、(2011年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1959年,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

8、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6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

9、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巩固10、风雨一甲子,辉煌六十载。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正式宣告西藏和平解放。这是西藏走向现代文明的伟大转折,是西藏各族人民获得新生的历史起点。6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社

10、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历史巨变。今天的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各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关于民族问题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说明西藏自治区取得显著成就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新中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已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西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了西藏的持续发展。 党和

11、国家坚持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党和国家正确领导、帮扶西藏,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对口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大力援藏,促进了西藏的全面和快速发展。 国家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使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充分发挥其民族、地区特点和优势,调动其积极性,有利地促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广大藏族信教群众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三、我国的宗教政策,(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

12、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境外不得干预我国。支持友好交往,抵御境外渗透,打击极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不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1、内容,2、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意义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更好地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面发展,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3、弘扬科学精神 (1)正确认识宗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A、宗教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B、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C、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信教

13、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 (2)措施:如何弘扬科学精神 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中学生: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例题2、(2012年海南卷13)某景区利用当地著名佛教庙宇进行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出现了商业开发过度、管理不规范以及“僧人”摆地摊、占卦算命等问题,当地政府为此制定景区游览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方案,进行整改。 规范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能够拓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途径,发展文化生产力 能够消除封建迷信活动,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有利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有利于消除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信仰上的区别

14、B. C. D. 【解析】规范开发利用,不能消除封建迷信活动,也不能消除信 仰上的区别,说法本身有误。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例题3、(2012年全国卷34)目前,新疆有清真寺、教堂、佛道教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约2.48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多人。西藏有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僧俗信教群众每年组织和参加各种宗教活动,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各族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由此可见 宗教信仰的本质已经发生变化 各民族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宗教信仰具有相同的阶级基础 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国家保护 A. B. C. D.【解析】D 本题可用排除法,在我国,虽然宗教发生了变化,但其本质没

15、有变,宗教信仰的阶级基础是不同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四、综合探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体现我国国体和民主的特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

16、作主。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巩固11、(2010年天津卷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开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推进党内民主,必须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根本,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提高党员对党的事务的参与度。材料二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据宪法精神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的修改,实现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体现人人平等;实现了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体现地区平等;实现了各民族都有适量的代表,体现民族平等。根据材料,概述我国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答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要坚持民主执政,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以保障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