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用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622605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用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用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用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用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用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用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用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初一小班第初一小班第 3 3 次课次课 一一导语:导语: 课标定位 1.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 美情趣。”“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2.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理解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概括诗词曲的大意,感知诗词的艺 术形象,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千古佳句。 二考点分析二考点分析 文言文的命题主要依据课标要求,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鉴赏与评价。中考文言文言 文文阅读题多选自浅显易懂的的课

2、外文言文。考点考点通常有: 1.文言朗读与节奏。 2.文言实词。 3.文言虚词。 4.文言句式。 5.文言翻译。 6.内容理解。 7.思想情感。 8.迁移理解。 诗歌鉴赏常见考点有:诗歌鉴赏常见考点有: 1.理解内涵。 2.感知形象。 3.探究情感。 4.品味语言。 5.分析技巧。 三备考方法三备考方法 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古诗文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 2.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 3.没有理解诗词一般规律,缺失品读诗词的方法。 4.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进行评价。 针对上面所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平时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

3、要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2.梳理归纳,注重迁移。 3.掌握规律,准确评价。 4.发散思维,联系实际。 四文言文基础知识四文言文基础知识 第一节第一节 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1.1.文言实词:文言实词:通假字通假字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通假字通假字: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是一种较特殊的语言现象。通假又叫“通借”或“假借”,是古人 书写时本有其字而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 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同“披”,意思是穿着。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在文言文的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词

4、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这种现象被称作一词多义。 如“寻向所志”的“寻”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不久”。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些词的古义与今义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古今意义有别 古今异义。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和“绝境”都是古今意义有别的词。 2 “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人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是“走投无路的境地”。 .词类的活用词类的活用: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在某种特殊的语境中,在它本来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 新的意义,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如“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意思是“使感到劳累”。 意动用法

5、。如“固以怪之矣”中的“怪”意思是“对感到奇怪”。 名词活用作动词。如“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是“鞭打”。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意思是“吃完”。 名词活用做状语。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意思是“像狗一样”,在动词“坐”的前面 做状语。 2.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没有明确含义,只能和实词连用的词。 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等 13 个文言 虚词的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要重点掌握。 初中阶段常考的文言虚词,主要有如下几种作用: 起指代作用。如“之”“其”; 起组

6、合作用。如“以”“为”; 起连接作用。如“而”“则”; 起语气助词作用。如“也”“焉”“乎”“矣”。 3.文言句式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 倒装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判断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者,也。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例“环滁皆山也。” 者也。例“莲,花之君子者也。” 者 倒装句 主谓倒装。例句:如鸣佩环。 宾语前置。例句:会宾客大宴。 宋何罪之有。 定语后置。例句:马之千里者。 状语后置。例句:又七年,还自扬州。 省略句 省略主语。例句: 便要还家。 属予作文以记之。 省略谓语。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省略宾语。例句: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省略介词“于”。例句:北饮大泽

7、被动句 被动句就是受动者作主语,施动者作谓语的句子。例。山峦为晴雪所洗。帝感其诚。 附文言文译句的基本要求附文言文译句的基本要求 一 一般的句子要求直译,且不能有漏译、误译,只有互文的句子意译。 译句要考虑到句式特点,判断句翻译时要加判断词“是”,省略句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 上,且加上 ,被动句翻译时要加“被”字,倒装句翻译时要让译句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表达 习惯。 二 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3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3) 意。文言文中的比

8、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 (二)针对虚词 (4) 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三)针对实词和虚词 (5) 换。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例如: (6)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 文翻译的难点,例如: ) (四)针对文言句式 (7)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主要是省略句式、内容缺省、例如: (8) 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主要针对倒装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 (9)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初中文言文阅读的复习要点及答题方

9、法初中文言文阅读的复习要点及答题方法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情况,对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 2、 。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3、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考查的选文内容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但材料短小,文意浅显,注重考查学生的文言迁移能 力。本文将从以上三方面谈谈应试时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一一 文言字词的复习文言字词的复习 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 字词含义为前提。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 (一)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10、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 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1 一词多义 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如: 间(1)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 4 谋之,又何间焉?”(3)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 “遂与外人间隔”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 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2 古今词义 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

11、扩大。如“江”“河” 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 (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指“ 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3)词义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是名词;今天转移为“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这类词应将古今词意结合起来记忆,在考试时 才能准确辨别。 3 通假字 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两字之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如“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 “辩”通“辨”。通假字的复习没有捷径可走,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4 词类活用 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 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12、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壮语;(3)动词 作名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6)形容词作名词;(7) 形容词作动词。活用类 的词本身意思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要判断在句中是什么词性。因此,要了解常用的词性, 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连词等。 (二)文言虚词的作用 (具体见初中文言常用的 10 个虚词)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以下几个虚词“之、其、而、以、为、于、乎、焉 ”等。常见 意义及作用见下:(1)以 :可译为“凭借、因为、用来、来、用、把、以致、相当于而 、认为、如” 。 (2)之:主要作用是助词、代词、介词。 (3)其:主要作用是代词,指代 的内容要视

13、具体语境而定。 (4)而:主要作用是表示顺承、并列、转折、修饰。 (5)为: 用作动词的基本词意是“做” ,其它意思视具体语境改变;用作介词时译为“为了” 。 (6) 于:可译为“对、对于、从、在、到、向、比、给” 。 (7)乎:可译为“呼、吗、于、对” 。 (8)焉:主要作用有语气词,代词、兼词。 (三)答题方法及注意点 1、课内字词的解释,注意别写错别字。 2、归纳记忆。 文言文字词的复习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要结合语境理解词义,通过比较归纳,找 出记忆的相关规律。课内的字词意思掌握是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作最基本的准备。 二二 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文言文翻译的复习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14、检测考生是否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有效手段,它虽然侧重 于古汉语语言形式的考查,但由于同时也涉及内容,因而是中考文言文阅读中一种综合性的 考查手段。文言文的翻译讲究信、达、雅文言文的翻译讲究信、达、雅。所谓信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实原文,用现代汉 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增减内容。所谓达达,指的是译文语句通顺,语意 明确,行文规范。所谓雅雅,是指能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 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从考查的特点和目的出发 5 ,中考中的文言文翻译总是以直译为主,直译为主,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式。这里说的直译直译,是指 将原

15、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包括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课内的文 言文翻译以理解记忆为主,课外文言文翻译在原有积累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掌握以下具体方 法。 (二)答题方法(二)答题方法 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古代国名、朝代名、年号、人 名、地名、官名、政区名,以及器物,度量、典章制度等专名之称。这些词不必翻译,原样 保留。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的“南阳”和“西蜀”作为地名不用译出。 2、补。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文言文中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中已变成复音的要补成复音词。例:“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中“妻子”要翻译成“妻子儿女” 。 (2)遇

16、到文言文中的省略之处,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省略的内容。例:“战则请从 ”译成“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起去” 。 3、换。文言文中有不少词语,现代虽然还用,但不是古代的意思,翻译时都应古代意思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译为身份低微,见识地下)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和它相当的词,或者没有必要翻译出来, 翻译后反而会造成语句补顺,对这样的虚词就可以删去不译。例句首的发语词、句中的语助 词、在句中表示顺承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的助词等虚词,均可略去不译。 5、顺。文言文翻译时,还会遇到一些修辞现象、委婉说法,翻译时要灵活处理,以使译 文明白通顺。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庙堂”指代朝廷,所以应译成“在朝廷做官 就为老百姓担忧” 。 补充补充文言文断句的复习文言文断句的复习 在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