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线路习题习题答案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8622069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电子线路习题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线路习题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线路习题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线路习题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线路习题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拟电子线路习题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子线路习题习题答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1.1 在一本征硅中,掺入施主杂质,其浓度=cm。 D N2 14 10 3 (1)求室温 300K 时自由电子和空穴的热平衡浓度值,并说明半导体为 P 型或 N 型。 (2 若再掺入受主杂质,其浓度=cm,重复(1) 。 A N3 14 10 3 (3)若=cm,,重复(1) 。 D N A N 15 10 3 (4)若=cm,=cm,重复(1) 。 D N 16 10 3 A N 14 10 3 解:(1)已知本征硅室温时热平衡载流子浓度值= cm,施主杂质= i n5 . 1 10 10 3 D N2 cm = cm,所以可得多子自由浓度为 14 10 3 i n5 . 1 10

2、 10 3 =cm 0 n D N2 14 10 3 少子空穴浓度 =cm 0 p 0 2 n ni 125. 1 6 10 3 该半导体为 N 型。 (2)因为=cm,所以多子空穴浓度 DA NN 14 101 3 i n cm 0 p 14 101 3 少子电子浓度 =cm 0 n 0 2 p ni 25 . 2 6 10 3 该半导体为 P 型。 (3)因为=,所以 A N D N = = =cm 0 p 0 n i n5 . 1 10 10 3 该半导体为本征半导体。 (4)因为=1010=9910(cm),所以,多子自由电子浓度 AD NN 1614 143 i n = cm 0 n

3、99 14 10 3 空穴浓度 =2.2710 (cm) 0 p 0 2 n ni 14 210 1099 )105 . 1 ( 43 该导体为 N 型。 1.3 二极管电路如图 1.3 所示。已知直流电源电压为 6V,二极管直流管压降为 0.7V。 (1) 试求流过二极管的直流电流。 (2)二极管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各为多少? D R D r + 6V D R 100 图 1.3 解:(1)流过二极管的直流电流也就是图 1.3 的回路电流,即 =53mA D IA 100 7 . 06 (2) =13.2 D R A V 3 1053 7 . 0 =0.49 D r D T I U A V

4、3 3 1053 1026 1.4 二极管电路如题图 1.4 所示。 (1)设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试问流过负载的电流为多少? L R (2)设二极管可看作是恒压降模型,并设二极管的导通电压V,试问流过负7 . 0 )( onD U 载的电流是多少? L R (3)设二极管可看作是折线模型,并设二极管的门限电压 V,试问流过负载的电流是多少?7 . 0 )( onD U 20 onD r (4)将电源电压反接时,流过负载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5)增加电源电压 E,其他参数不变时,二极管的交流电阻怎样变化? D 题图 1.4 10V + E RL 100 解:(1)mA100 L R E I (2

5、)mA94 L )on(D R UE I (3)mA378. RR UE I DL )on(D (4) 0I 或 S II (5)E 增加,直流电流增加,交流电阻下降。 D I D T I U 1.6 在图 1.6 所示各电路中,设二极管均为理想二极管。试判断各二极管是否导通,并求 Uo的值。 题图 1.6 解:(1)在图(a)中,V2导通,V1截止,U05V。 (2)在图(b)中,V1导通,V2截止,U00V。 (3)在图(c)中,V1、V2均导通,此时有 V RRRR RE U984 . 1 2)051 . 0 /1 (4 26 )/( 4321 4 0 1.7 二极管限幅电路如图 1.7

6、(a)、(b)所示。将二极管等效为恒压降模型,且 UD(on)=0.7V。 若 ui5sint(V),试画出 u0的波形。 题图 1.7 解:(1)在图(a)中:当 ui一2.7V 时,V 管截止,u0一2V;当 ui一2.7V 时,V 管 导通,u0ui。当 ui5sint(V)时,对应的 u0波形如图答图 1.7(a)所示。 (2)在图(b)中:当 ui1.3V 时,V 管截止,u0ui;当 ui1.3V 时,V 管导通, u02V。其相应波形如答图 1.7 (b)所示。 答图 1.7 1.9 在题图 1.9 (a)所示电路中,二极管等效为恒压降模型。已知输入电压 u1、u2的波形如 题图

7、 1.9(b)所示,试画出 u0的波形。 题图 1.9 解:该电路为高电平选择电路,即 u1、u2中至少有一个为 3V,则 u03一 0.72.3V。u1、u2均为 0 时,uo一0.7V。其波形答图 1.9(c)所示。 答图 1.9 1.10 在题图 1.10 所示电路中,设稳压管的 Uz5V,正向导通压降为 0.7V。若 ui10 sint(V),试画出 u0的波形。 题图 1.10 解:当 ui5V 时,Vz击穿,u05V。当 ui一0.7V 时,Vz正向导通,u0一0.7V。 当一0.7Vui5V 时,Vz截止,u0ui。由此画出的 u0波形如答图 1.10 所示。 答图 1.10 1

8、.11 稳压管电路如题图 1.11 所示。 (1)设V,稳压管的稳定电压=10V,允许最大稳定电流%)101 (20 i U Z D Z U =30mA,=5mA, =800,=。试选择限流电阻 R 的值。 maxZ I minZ I minL R maxL R (2)稳压管的参数如(1)中所示,R=100,=250,试求允许的变化范围。 L R i U (3)稳压管的参数如(1)中所示,当=10V 时,其工作电流 Z U =20mA,=12,如=20V 不变,试求从无穷大到 1k时,输出电压变化的值 Z I Z r i U L R 为多少? 0 U R Z D L R O U + _ i U

9、 + _ 题图 1.11 + 解:(1)因为 max min maxmin (22 10) 400 30 iZ ZL UUV R IImA 式中,因,所以=0,V maxL R minL I221 . 02020 max i U min max minmax (18 10) 457 (5 12.5) iZ ZL UUV R IImA 式中 mA,V=18V 5 . 12 800 10 max L I) 1 . 02020( min i U 选择 R 应满足:4000.1V,电路呈现限幅特性,其 u0波形如题图(b)所 示。 (2)当 RC变为时,u0幅度增大,其值接近15V,此时,一管饱和,另

10、k10 一管截止。 ; 第六章 6.1试判断题图 6.1 所示各电路的级间反馈类型和反馈极性。 + Ui + Uo V1 V2 R1R3 R5 R2 R4 (a) UCC + Ui + Uo (b) V1 V2 R1 R2 R3 (c) + Us RS UCC + Uo R8 R7 R6R2 R1 R3 R4 R5 V1V2 V3 V4 RL -UEE UCC + Ui UCC + Uo R1 R3 R7 R2 R4 R6 R5 V1 V2V3 V4 (d) 题图 6.1 解: 电路(a)为串联电压负反馈。 电路(b)为串联电压负反馈。 电路(c) V1与 V3间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路(d)

11、为电压由 V3的射极经 R6至 V1的射极组成了电压串联负反馈。 6.2试判别 6.2 所示各电路的反馈类型和反馈极性。 Ui Uo R1 R2 R3 R4 R5 + A1 + A2 (a) R6 Ui Uo + A2 R2 R1R5 R4 R3 + A1 (b) 题图 6.2 解:电路(a)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电路(b):经 A2、R2组成电压并联正反馈电路;经 R3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6.3一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其基本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Au=100,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 Bu=0.1。由于温度变化,Au增大到 120,试求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变化率 。 uf uf A A 解:

12、%54 . 1 )1 ( 1 vvvv v vf vf BAAA A A A 或 %8 . 1 1 1 vvv v vf vf BAA A A A 6.7 某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A(j)为 6 10 1 1000 j )j(A 若引入 F=0.01 的负反馈,试问: (1)开环中频放大倍数 AI?fH=? (2)闭环中频放大倍数 AIf=?fHf=? MHzfFAf . .FA A A)( kHz.f )dB(A)( HIHf I I If H H I 75121102159111 990 10000101 1000 1 2 2159 2 10 2 6010001 3 6 解: 6.9 电路如题

13、图 6.10(a)和(b)所示。试问: RS + Us R1 R2 R3 (a) C1 T1 T2 R4 R6 C2 C3 RL UCC RS + Us R1 R2 C1 T1 RL UCC + Uo + Uo (b) R4 C2 T2 R5 图 6.10 R5 (1) 反馈电路的连接是否合理?为发挥反馈效果,两个电路对 RS有何要求? (2) 当信号源内阻变化时,哪个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定性好?哪个电路源电压增益的稳定性 能力强? (3) 当负载 RL变化时,哪个电路输出电压稳定性好?哪个电路源电压增益稳定能力强? 解:(1)图(a):第一级是电流串联负反馈,第二级是电压并联负反馈,第一级对第二

14、级相当 于恒流源激励,对第二级是合理的;对第一级要求恒压源激励,以使电流串联负反馈起作 用,即 RS越小越好。 图(b):第一级是电压并联负反馈,第二级是电流串联负反馈,第一级对第二级相当于 恒压源激励,对第二级是合理的;对第一级要求恒流源激励以使电压并联负反馈起作用, 即 RS越大越好。 (2)图(a):输入端是串联负反馈,Rif大,RS小,而且 RifRS,当 RS变化时,源电压增 益的变化不大,即稳定性较好,输出电压当然也就稳定。 图(b):输入端是并联负反馈,Rif小,RS大,而且 Rif RS,当 RS变化时,源电压增 益不稳定,输出电压也不稳定 (3)图(a):输入端是电压负反馈,

15、Rof小,是恒压源,RL变化时,输出电压稳定,源电压 增益也稳定。 图(b):输出端是电流负反馈,Rof大,是恒流源,RL变化时,输出电压不稳定,源电 压增益也不稳定。 6.10 反馈放大器电路如题图 6.11 所示,试回答: (1)判断该电路引入了何种反馈?反馈网络包括哪些元件?工作点的稳定主要依靠 哪些反馈? (2)该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如何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少了? (3)在深反馈条件下,交流电压增益 Auf? 题图 6.11 解:(1)90电阻和 1电阻构成两级之间的交流串联电压负反馈。kk 4、60以及 V1构成两级之间的直流电流负反馈,以保证直流工作点更加kk 稳定。 (2)该电路输入阻抗增大,输出阻抗减小。 (3)在深反馈条件下: 91 1 9011 k kk F Aui 6.11 负反馈放大电路如题图 6.12 所示。 (1) 试判别电路中引入了何种反馈? (2) 为得到低输入电阻和低输出电阻,应采用何种类型的负反馈?电路应如何改接? + UCC Uo -UEE + Ui 2k 10k 10k 120k 2k 4.7k 90k 10k 10k 2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