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622067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教程1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传播学教程1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传播学教程1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传播学教程1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传播学教程1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教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教程1(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 播 学 教 程,导修:,学习意义和学科性质 教材及著者 课程内容介绍 专业地位及考查方式,在未来的一百年中,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等等都会成为综合之后的一门科学。在这门科学里面,传播的研究会成为所有这些科学里面的基础。讲话、编写、广播等技术都同传播的过程密不可分。因为要牵涉到这些基本的技术问题,所以综合之后的社会科学会非常看重对传播的研究,它将成为综合之后的新的科学的一个基本学科。 威尔伯施拉姆,学科性质:交叉、边缘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郭庆光:男,1956年出生于山东。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兼任

2、国务院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考委新闻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网络协会监事长等学术职务。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主要著述有传播学教程、实证分析: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社会控制等。,参考教材及拓展阅读书目:,李正良.传播学原理.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李彬.传播学引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北京:清华出版社,2008. 邵培仁.传播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陈力丹,闫伊默.传播学纲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赵建国.传播学教程.郑州:郑州大学出

3、版社,2008.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胡泳. 众声喧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课程内容介绍:,全书十五章(总32学时 2学时/周16周) 传播学:(第113章)研究对象 传播(第 14 章)研究历史和学派(第 15 章)研究方法 传播:(第14章) 基础知识(第57章) 五大传播系统(第812章)传播过程研究(媒介、受众、效果)(第13章) 发展现状,专业地位:文秘专业必修课 考查方式:考试课 学习要求:1.出勤和课堂表现2.笔记、作业和试卷,第一章 传播学概论,知识要点: 1.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2.传播学的发展历史、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3.传播

4、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了解传播学的发展历史、流派和代表人物 了解传播学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 学习难点: 准确掌握和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信息:(p3)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一切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信息类型: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信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本质特点: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

5、义的统一 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社会传播,社会传播的基本类型:,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社会传播的特点:,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 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

6、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们从属的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分。钱学森,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传播学产生的社会条件和学科来源社会条件:20世纪大众传播事业的充分发展学科来源:1.行为科学(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2.信息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3.新闻学(新闻传播及其规律),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一)四大奠基人:1.拉斯韦尔:5W理论;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2.卢因:“把关人

7、“研究3.霍夫兰:说服效果实验;传播与说服4.拉扎斯菲尔德:经验性传播学研究;人民的选择 (二)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创办世界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 施拉姆: 是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和教授;编辑出版了世界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大众传播学,哈罗德拉斯韦尔(19021978),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他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等方面。1927年出版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译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是宣传分析的代表作。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他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还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 189

8、01947 又译:库尔特勒温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传播学把关人理论的创立者,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以人类行为场理论(Field Theory of Human Behavior,简称场论)著称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1912年6月12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1936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担任该校心理学系讲师、助理教授、教授,是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二战期间和战后,霍夫兰和一批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对态度与说服进行了细致研究,提出了众多影响颇大的理论。他们形成了“耶鲁学派“。,拉扎斯菲尔德 (Lazarsf

9、eld,Paul Felix, 19011976),美籍奥地利人,美国社会学家、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人民的选择:大众传播并没有直接左右选民投票的力量,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而且不是主要因素。传播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要效果是同化、维护或催化,而不是轻易改变受众的原有态度。对选民投票起决定作用的是其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居住地区及他人的影响等。 (两级传播理论),威尔伯L施拉姆:(19071987)美国传播学的主要 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被誉为 “传播学之父”、 “传播学的鼻祖”。,成就: 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传播学研究机构。 2.编辑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传播学概论(1949),标志着

10、传播学的创立。 3.是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和教授。,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1、香农:信息论(离散信息)传播过程模式噪音 2、威纳:控制论(连续信息)反馈,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19162001):美国数学家、电子工程师和 密码学家,被誉为 “信息论之父”。香农于1948年10月在贝尔系统技术学报上发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通信的数学理论),奠定了现代信息理论的基础,人们通常将这篇论文作为现代信息论研究的开端。二战期间,香农为军事领域的密码分析密码破译和保密通信做出了很大贡献。,维纳,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

11、人,被誉为“控制论之父”。1894年11月26日生于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1964年3月18日卒于斯德哥尔摩。,传播学的主要流派,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一)概念:广义上指的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它与主要以思辨性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在传播学中,经验学派尤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1.批判学派的理论基础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 2.批判学派中的主要流派政治经济学派: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学说为指导,着重探讨传播媒介的所有制结构及媒介的垄断与控制问题。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继承葛兰西的文化霸权主义理论,和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学说,着

12、重从文化方面透视当代大众传播的本质,通过解读林林总总的传播符号、讯息、文本而揭示其中的意识形态背景。,经验学派和批评学派的差异:经验学派 批判学派 1.研究的问题不同 如何传播 为何传播 2.研究的方法不同 3.研究的立场不同,传播学与调查研究,调查:是一种为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科学知识,通过一定的客观程序进行数据或资料的收集、记录、统计、分析,以探索和揭示其现状、过程、构成要素或运动变化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 研究:一个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的过程,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1. 传播者分析 2. 内容分析 3. 媒介分析 4. 受众分析5. 效果分析,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13、1.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理论研究型、实务型选择调查方法:全员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制定调查方案:目的、对象、范围、方法、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 2.实查阶段:选定调查对象、收集数据面接法、留置法、邮寄法、电话调查等等 3.数据处理阶段:数据的整理和统计、数据分析整理、调查结果的解释,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 抽样调查法 内容分析法 控制实验法,抽样调查法,一、有意抽样 二、随机抽样(一)抽样技术1.简单随机抽样(直抽法、抓阄法)2.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机械抽样)3.分层抽样(分类抽样、类型抽样)4.多级抽样(多段抽样)5.整群抽样(集体抽样),(二)问卷设计 (p266268)1.问卷的构成(1)前言:问

14、卷说明、填表指导结束语:周密式、开放式、封闭式(2)调查对象基本信息(3)调查员主要信息(4)调研的主要问题,范文,2.问卷设计的原则 (1) 尽量采用口语以适应文化层次不同的调查对象; (2) 尽量使用通用的语汇,避免特殊群体的专用语汇、专业语汇和缩写词; (3) 用语应当科学、明确,避免出现暧昧、多义的词语; (4) 问题不要脱离现实,不要做虚构想象式的提问; (5) 不要做主观诱导式的提问,不带倾向性; (6) 问题要简捷明了,不会引起调查对象的反感; (7) 问题与考察的内容要有相关性;,(8) 答案设置要尽可能涵盖所有的情况,以免使调查对象觉得没有适合自己的答案; (9) 不要使用调

15、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 (10)在一个问项中不要出现询问性质相同的两个问题,也就是要避免双重提问; (11)某些问题的提问顺序,避免前项提问对后项提问的回答产生特定影响的情况; (12)尽可能把调查对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放在问卷的后面; (13)答案不要太过复杂,以免使调查对象难以回答。,你好: 我是XXX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采访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XXX的暑期实践调查,旨在了解XXX的基本情况,以分析XX发展的趋势和前景。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只要能真正反映您的想法就达到我们这次调查目的。希望您能够积极参与,我们将对您的回答完全保密。调查会耽误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请您谅解。谢谢您的配合和支持。,“对于你所提供的协助,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为了保证资料的完整与详实,请你再花一分钟,翻一下自己填过的问卷,看看是否有填错、填漏的地方。谢谢!” “你对(于)制定关于学生学籍的政策有何建议?” 你填完问卷后对我们的这次调查有什么感想?(单选),电信固定移动台市场调查问卷,您好!我们大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正在为电信移动固定台做一个市场调查。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庆地区对固定移动台的了解与需求,完善大庆通讯网,我们特地展开了此次调查活动。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协助我们完成以下这份调查问卷,您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谢谢您的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