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_图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613269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5.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_图文(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为什么一篇文章会引起全国人民的大讨论?,“两个凡是”,“两个凡是” 指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事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重要性,那么,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论述实践的观点及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呢?,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定义:,从实践活动的机制看,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工人,

2、农民,教师,1、含义:,客 体,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的对象。,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肢体延长、体能放大,中介(工具),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主体(人)中介(工具)客体(事物),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工具,客观现实,例:学生完成作业,主体,:学生;,客体:,作业,中介:,笔、实验工具等,主体(人)中介(工具)客体(事物),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相互作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环节:,主体确定这件事情的实践目的和方案,主体按照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

3、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4、实践的基本形式,(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测量

4、土地面积,计算时间,制造器械的需要产生了古代数学。工业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等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 是由于什么?,结绳记事,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算盘,电脑,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案 例: 阿基米德 发现 “阿基米德比重“定律,公元前200多年,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曾为判断一顶皇冠是否纯金做成的而发愁。他在浴盆里洗澡的时候发现了被后人称为“阿基米德比重“定律: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从而圆满的证实了国王定做的皇冠是否纯金做成的。,第三,实践使

5、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而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案 例:,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明什么道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但这并没有否认从书本或他人那里获得的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由于个人的生命和精力有限,每个人的实践范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和判定某种认识是否符合实际,即是否具有真理性

6、,需要有一个客观标准,这个标准也只能是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的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一个渔村崛起的神话”,“环球航行的历史性创举”,案例,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 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会阻碍实践的进行。,三、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 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 , 以致无穷” 。 毛泽东,认识的运动过程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过程第一次能动的飞

7、跃,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觉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硬!,红!,甜!,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知觉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的反映。,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表象是人们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那些客观

8、事物的形象的再现和重组。,表象,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表象的特点是:已经脱离了具体事物而独立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感觉、知觉、表象的区别,感觉:个别方面 现在的 知觉:整体形象 表象: 过去的,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是人们凭借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整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F=GM1M2/R2,2、理性认识,一切科学的定义、定理、定律、理论、观点等

9、都属于理性认识,概念是通过对各种感觉材料的抽象和概括,揭示出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水果,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水果,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判 断,一切反动派都是 纸老虎。,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斯特朗,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铁做的船都是会沉的(大前提) 泰坦尼克是铁做的船(小前提),泰坦尼克是会沉的(结论),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还表现为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组成的完整的

10、理论体系。理论的形成和建立,标志着主体对客体的理性认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抽象性: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联系,首先,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互依赖,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辩证法),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唯物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F=GM1M2/R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待于发

11、展到,于源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联系,人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不存在纯粹的感性认识,也不存在纯粹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两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绝对分明的分界线。,其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这花是红的。,感觉,判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基本条件,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5、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信

12、仰、动机、本能等。,案 例: 魏根那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1912年,奥地利科学家魏根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震惊了当时的地学界。后来,地质古生物学家、古气候学家和古地磁学家,又从不同的角度证实了这个学说。魏根纳提出这一学说的过程是这样的:他生病住院时,一次无意中发现,病房墙壁上的世界地图所描绘的大西洋两岸大陆的海岸线凸凹恰恰相反,愈看愈觉得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四块大陆可以拼凑成一块;特别是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简直像一张撕成两半的报纸。这是为什么呢?他苦苦思索着。,出院之后,他翻阅了大量地质学方面的书籍,逐渐形成了一种认识:各大陆原来是合在一起的,由于存在着某种推动力,使原来连

13、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分离了。天长日久,便为大西洋所隔。同理,印度次大陆向北移动,同亚洲大陆相撞,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据此,魏根纳得出结论说:南美洲、非洲、印度次大陆、澳洲原是集合在南极周围,连成一整块的古大陆,即同瓦纳古陆。,请回答:魏根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根据材料说明理性认识是如何形成的?,(二)、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第二次能动的飞跃,必要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要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理性认识向

14、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第三,理论要要为群众所掌握。,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一)、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认识运动的特点: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

15、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主观条件,认识总要受个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认识总要受个人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的限制。,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客观条件,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 。,光的本质 是粒子性,光的本质 是波动性,光的本质是 波粒二象性,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

16、程。,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第二,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世界上存在无限多样的事物,人们认识了一个事物,还有其它事物需要认识;旧事物消失了,又会产生新的事物,新事物层出不穷,有待人们去认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无穷无尽的。,UFO.Flv,思考题,你认为有外星人存在吗?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相关原理进行解释说明,(二)、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历史的就是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具体的就是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两种错误倾向,保守主义,冒进主义,当事物已经向前发展了,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落后于实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保守主义,当一个事物还在发展,向别的事物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时,人们硬要超越阶段,做将来的事,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