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_蒹葭_》课件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8594962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_蒹葭_》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诗经_蒹葭_》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诗经_蒹葭_》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诗经_蒹葭_》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诗经_蒹葭_》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_蒹葭_》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_蒹葭_》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蒹 葭,诗经秦风,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名称由来,先秦称为诗(原名)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武帝时,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 兴。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多数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诗经三种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现在的解释,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

2、多采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字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蒹 葭,诗经秦风,解题,蒹葭选自十五国风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秦风,“芦苇”,背景介绍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 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1、 “爱情”说 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恋歌,是写青年男女的恋爱,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2、隐士说是讽刺君

3、主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为官,作者就是隐士,。3、理想境界说此诗乃明志之作,是表达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秦风蒹葭,朗读指导:,就整首诗而言,几个章节结构相同,只是其中换了几个词语而已,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就每章而言,前四句都是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在朗读时要注意其中的感情变化,读出其中之味。,邓丽君的在水一方 作词琼瑶 作曲林家庆,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4、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足迹 却见依稀彷佛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蒹 葭,朗诵欣赏:诗经蒹葭朗诵视频.mp4,赏 析,这是一首抒写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一个深秋的早晨,河边芦苇上的露水还没有干。诗人在这时候、这地方寻找那心中难向人说的“伊人”。伊人仿佛在流水环绕的洲岛上,他上下左右求索,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得。细玩诗味,好像是情诗,而意境飘逸,神韵悠长。全诗不着一个思字

5、、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导 读,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上升,攀登。 坻:水

6、中高地,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未干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河边芦荻青苍苍,秋深白露凝成霜。 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水那一旁。 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坎坷险又长。 顺着河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央。,理 解,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河边芦荻湿漫漫,白露滴滴叶未干。 意

7、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端。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滩。,理 解,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河边芦荻密稠稠,清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弯弯险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洲。,理 解,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你头脑中的展现的画面。,本文着力写主人公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

8、;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好,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诗意粗解,意境描述:深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苇丛起伏,清露为霜,秋风瑟瑟,秋水茫茫,碧波澄澈,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他走啊走啊,可怎么也走不到她身边。忽然,他觉得这白衣女子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的小岛上,他游向她,可怎么也游不到她身边,她又不见了 意境的朦胧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诗歌感情:,诗歌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营

9、造出朦胧凄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未能寻到伊人的惆怅与焦虑之情。,本诗的艺术手法,1.重章叠句每章字句大致相同,只更换了少数词语。反复咏唱,使诗歌形式整齐,也增加了抒情效果。,2.运用叠词使写景状物更细致、更形象,也增加了节奏感、音韵美。,本诗的艺术手法,3.赋中见兴的手法全诗写寻找伊人的过程,是“赋”。开头以秋景起“兴”,通过苍苍的芦荻、清晨的白露,营造出朦胧凄清的意境,也深化了诗人寻找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所 谓 伊 人 ”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深入思考:,难点突破: “水”、“伊人”,“水”有“阻隔”和“无尽”的含义。绵长曲折的秋水,阻隔了他追求的道路,他只能遥望遥想;绵绵的思

10、念与惆怅,也象秋水那样没有尽头。“伊人”:恋人说,贤人说,隐士说,理想境界说。指被人崇敬、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 (P34)“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即的影子。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诗经补充篇目 桃 夭,【诗经国风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

11、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国风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桃 夭,fn,zhn,注释: 1.夭夭:花朵怒放的样子。 2.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华:同花。 3.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4.宜:和顺、亲善。 5.蕡(fn ):肥大。有蕡即蕡蕡。 6.蓁(zhn ):叶子茂盛。,译文: 桃树长得多麼壮盛,花儿朵朵正鲜美。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和顺。

12、 桃树长得多麼壮盛,果实累累结满枝。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美满。 桃树长得多麼壮盛,绿叶茂盛展生机。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人幸福。,思 考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可见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贺嫁),全诗分为三章。,【整体把握】,第一章以鲜艳火红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

13、不为过。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三:“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崔护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 桃花脸上开。”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 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 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整体把握】,第二章以桃树的累累果实比喻姑娘将来多子多福。桃花开后,自然结果

14、。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整体把握】,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兴旺发达。第二、三章都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课堂作业:,2.抄写并背诵这首诗。,3. 简述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 兴。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多数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而分的。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比喻之意;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现在的解释: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就是铺陈直叙,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叙述”。比分为比喻和比拟。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