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581312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_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_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_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_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_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_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第 4 4 课课 克里特文明的未解克里特文明的未解 之谜教案之谜教案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第 4 课 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米诺斯、迷宫、祭祀王及其疑问克里特文明未解之谜的原因以及人类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通过学习,能把伊文思等在克里特文明探索过程中的科学考古探究的方法与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再现克里特文明;对比识记内容;实物资料、图片比较;问题探究阅读图片与文字,归纳总结与问题探究情景再现问题与探究了解克里特文明及其历史意义;理解

2、人类认识历史问题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历史创新思维的意识,了解、掌握考古发掘、研究的基本常识及解开人类社会历史之谜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认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重要性公牛、双刃斧与线文 A 公牛、双刃斧与线文 A 及其疑问米诺斯文明的消失米诺斯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克里特文明的历史地位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及克里特文明的历史地位。难点克里特文明未解之谜的原因。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节课本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公牛、双刃斧与线文、米诺斯文明消失的原因。这一方面说明克里特

3、文明的存在与伟大,又说明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继续探索。建议教学中要重视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和图片的运用,增强真实性,提高可信度,培养创造性思维;适当突出伊文思等科学考古的情况和精神,培养学生为科考而执着追求的献身精神。本节引言主要讲了两个问题:1克里特文明衰落的时间;2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具体有哪些。第二个问题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线索,提醒学生重视,便于总体把握。第一目“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教材概述了关于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的种种传说、神话和人们的考古研究和推论,并用【学思之窗】来补充介绍人们关于迷宫的不同学术观点。 关于米诺斯关于米诺斯,传说是一个国王的名称,亚瑟伊文思爵士认为可能是一个

4、王朝的名称,美国的威尔杜兰也持同一观点,他讲:“也许,这个字(米诺斯)只是一个头衔,就像法老和凯撒一样,包括了许多国王。 ”根据希腊神话的描述,强有力的国王米诺斯在其位于克诺索斯的宏伟而豪奢的宫殿中统治着自己富庶的王国。他的宫殿就是克里特岛上克诺索斯宫殿,它不仅是王室的住所还是宗教、政治、工艺和商业的中心。克诺索斯宫殿中有一间特殊的御座室;女祭司会向那位端坐在一把精雕细刻的石膏椅上的米诺斯祈祷;御座室中的御座,伊文思称它为“欧洲最古老的御座” 。米诺斯是一个国王,同时也是个祭司王,掌握着君权和神权,权力至高无上。持米诺斯是一个王朝者认为:大约在公元前 2300 年至公元前 1500 年间(相当

5、我国的夏朝) ,克里特王国的文化盛极一时,在最后的一二百年中,正是米诺斯王朝。王朝前后相继有多个国王。当时,米诺斯王朝称雄爱琴海,威震雅典,是联系欧、亚、非三洲先进国家的纽带。米诺斯王朝充分利用了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造船业,并建立了强大的舰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支海军。米诺斯王朝所向披靡的舰队,使他的国家与埃及、叙利亚、巴比伦、小亚细亚等区域保持贸易来往,并成为建立海上霸权进行扩张和殖民的威慑力量,爱琴海诸岛纷纷向米诺斯王朝称臣,雅典也得向米诺斯王朝纳贡。关于迷宫及其主人传说中的迷宫是建于克诺索斯王宫地下的宫殿,但也有人认为迷宫即克诺索斯王宫,伊文思说:“迷宫并不处在王宫地下,迷宫就是王宫

6、本身!”古希腊关于克里特岛的各种传说中,最曲折离奇的是雅典英雄提修斯独闯迷宫的故事。相传,克里特最好的建筑师兼工匠达尔达路斯,为米诺斯建造了一个迷宫。迷宫里道路弯弯曲曲,迷离小径比比皆是。人一旦进入,休想找到出口。迷宫里关着米诺斯的妻子帕西菲生的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陶诺斯(俗称“米诺牛” ) 。米诺牛靠吞食前来送死的人生存。雅典城每年要贡献 7 对青年男女给米诺牛。这一年,雅典老王挨果斯的儿子提修斯为了安慰他的父亲和人民,自愿献身,来到克里特。提修斯引领着 13 名青年男女去朝见米诺斯时,米诺斯的女儿,美丽的阿里阿德涅公主被提修斯勇敢镇定的风度所打动,爱上了这个雅典英雄。她暗中与提修斯相会,提出

7、帮助提修斯走出迷宫,提修斯答应了阿里阿德涅的条件并立下誓言。于是阿里阿德涅求巧匠达尔达路斯帮忙,想出了一个走出迷宫的巧妙办法。提修斯进入迷宫时,阿里阿德涅给了他一个线团和一把魔剑,她让提修斯把线头紧拴在迷宫的入口处,然后一边走一边放线。提修斯进入迷宫,用魔剑刺死了怪物米诺牛,然后顺着线团走出迷宫,与阿里阿德涅公主一起远走高飞了。这个传说可信度如何,直到 1980 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上一所铜器时代的房屋里,发掘出 200 多根支离破碎的人骨,从而证明了:古代克里特人在米诺斯时代确有食人肉的习惯,才流传下雅典向克里特进贡童男童女的传说。从而这也使提修斯独闯迷宫成为一个被证实的传说。整个王宫

8、依山而建,占地面积 2200 平方米。入口位于王宫西南部,进了宫门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甬道,甬道尽头,便是中心庭院。它的周围分布着各种房间,据最低估计,总数也在1500 间以上。庭院的东侧估计是国王居住部分,有正殿、王后寝室、卫生间、浴室、库房等;西侧有一系列狭长的仓库;东南角有阶梯直通山下。王宫西北角有一个长方形的露天剧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露天剧场的遗迹。根据壁画内容看,这里肯定演出过一些宗教内容的舞蹈和其他一些精彩节目。克诺索斯王宫层层相连、宫室环抱、数不清的门户和数不清的阶梯,加上无数错杂的小走廊,给人以扑朔迷离的感觉。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宫殿依山而筑,地势高低错落,建筑物

9、之间遍设楼梯和台阶所致。王宫的建筑结构颇具特色,房屋宽敞,室内室外房间之间往往只用几根柱子划分。每一组围着采光天井的房间中,有一个长方形的主要房间,称之为“麦加伦” ,意即“正厅” 。这种“麦加伦”形制,在以后的希腊神庙,如著名的雅典卫城等,也都沿用了这种结构。此外,克诺索斯王宫广泛使用圆柱,柱头和柱基大多是厚实的圆盘,圆盘之上有一块方形的顶板,用以传递载荷和保护柱子。有些柱子的柱身有凹槽和凸棱。王宫的柱子上粗下细,看上去非常协调,说明当时的建筑工匠已经考虑到了人的视觉差异,因此用这种办法来矫正人的视差。倘若上下粗细一样,看上去柱子上部就会显得比下部细,这实际上是人的视错觉。而克里特的建筑师将

10、这样一点小小的视差都纳入到建筑设计之中,足见他们是一群精益求精的艺术家。建筑的采光照明系统安装得非常巧妙。建筑师们在高低错落的宫室之间安置了一个个采光和通风的天井,让光线和空气通过靠近天井的窗口和通风口进入室内。对于光线较暗的底层,则在采光天井的一角装上一块磨光的大理石,让光线通过大理石的反射照入室内,使底层的房间也能获得较好的光线。更令人叫绝的是王宫的供水与排水系统。它们由石头砌成的沟和陶土管组成。排水用的管道形状别致,是由一节节两头小中间大的陶土管衔接起来的。这些圆管之所以特地做成两头小中间大,从流体力学原理来讲,水流经过不同口径的管道时,随着口径的变化,会产生一种冲力,这样就可避免排水管

11、道被污物所堵塞。这种独步古代世界的排水系统的应用,使王宫各处浴室、厕所的卫生程度令现代人难以想象。王宫还有更优秀的水力建筑工程,在中心庭院东北角,有一道雄伟的露天阶梯向下直通接近河流的较低地面。阶梯的两边开有沟槽,用来把雨水引走。每一级阶梯与下一级成直角,克里特的水利工程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使水沿沟槽顺利流走而又不溢出到阶梯平台上来,如果两边的沟槽是一般的平底斜面,雨水就会向前冲流,在转角处不可避免地溢出来。这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却有极大的难度。克里特的工程师们找到了一种最佳方案。他们使沟槽底部形成一连串抛物曲线,曲线本身与流向侧面的雨水在那样的角度所要形成的抛物线一致。这样,雨水就以减半的速度流

12、到每个级阶梯的底部。减缓水流速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克里特人如此巧妙地控制水流速度的设计,令现代建筑师们也心悦诚服。王宫的主人是国王,国王同时是一位男性的“祭司王” ,他既拥有王权,又拥有神权。 整个克诺索斯王宫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系列的惊叹,大到整体布局,小到一节导水陶管的设计,无不闪现出克里特人的智慧之光。在一个 8000 多平方公里的岛屿上创作出如此巨大而完美的建筑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第二目“关于公牛、双刃斧和线形文字”主要从米诺斯的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公牛” “双刃斧”图样和符号进行分析,并简介关于对“公牛” “双刃斧”的未解之谜和不同的学术观点。介绍了人们对线形文字未能解读的遗憾。课本

13、用“历史纵横”的文字补充发现线文和线文以及人们破译线文的情况。建议进行本目内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四幅插图,增强直观性、形象性和有效性。公牛 伊文思等考古学家在克诺索斯王宫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在壁画、浮雕、印章上,公牛的形象一再出现,他们在宫廷中、神圣的树林或洞穴中,或山顶建立了祭坛。祭坛设有可能代表圣牛的“圣角”等。在王宫的南面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公牛角的标本。公牛在克里特人宗教的仪式、神圣的庆典中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模仿牛角而制的各种模型与公牛的图案几乎是克里特每一座神堂的必需品。它们的形象我们可以在神堂的顶上和神堂内见到:例如在供物台上陈列着牛角,在供物桌上画上牛等等。特别是 1900年

14、发掘出的一幅壁画,壁画绘着一个年轻人在向前冲的公牛背上翻筋斗。可见,克里特人对公牛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公牛背上一跃图公牛背上一跃图,表现的是克里特人在假日的圆形剧场中人与凶猛公牛的相斗图:当牛低头在一小池喝水时,猎人一跃而上跨骑牛头。职业驯兽师扭着牛头直到牛对于他无可奈何。身段矫捷的职业演员,在竞技场遇上牛之后,便双手握住牛角,跃入空中,在牛背上翻筋斗。这种在今天仍然流行的残忍并需勇气的游戏是与文明一样古老的。看过这种图片的一个北美洲的斗牛士认为,图案上描绘的内容是不能实现的。他说:“你不可能在公牛对你迎面冲来的时候起跳而抓住牛角,因为这时你没有机会保持平衡。 ”他还说, “公牛比一头小牛力

15、量强过三倍,而又奔跑时是歪斜地昂着头 ,并用角来抵伤它前面的人” ,所以,这种表演是不可能付诸实践的。也有人认为,画面上的人很可能是给公牛的献祭品,在公牛背上一跃的图案上常常出现米诺斯女神形象,似乎暗示着这种仪式有可能是一种献祭,可见, 公牛背上一跃图可能是克里特人的一种宗教活动。古老传说所讲述的,迷宫中的米诺牛每年要吞食 7 对青年男女这一神话故事,是否是从这种献祭仪式中产生的呢?米诺斯艺术和雕塑作品中充满了人在牛背腾跃的场景,少男和少女们单枪匹马或者成群结伴地在野外捕牛图,或是在牛背上完成令人惊叹的动作。这些事件很可能发生在重大的节日里,也许是在庆祝丰产和再生的春天的节日中。但这仅仅是一项

16、由技艺高超的运动员表演的紧张刺激而又场面壮观的运动,亦或是从捕获野牛作为宗教牺牲的活动演化而来的仪式。克里特人信仰、希望、畏惧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供奉可能代表圣牛的“圣角” ,在公牛背上翻筋斗是祭祀,还是斗牛、还是运动、还是献祭品,或其他?然而,在米诺斯文明的书面语言线形文字 A 被破解之前,人在牛背腾跃中所蕴含的意义一直是一个谜。双刃斧米诺斯艺术和雕塑作品中所抽绘的宗教活动,常有一种女性形象反复出现。很显然,这是一位女神,她有时是单独的,有时旁边站立着一些侍从、祭司与信徒。女神间或也和一位男神在一起,但男神从不与女神平起平坐,他的地位比女神低一些。最动人的是一个陶土印章上的图案是双狮拱卫着女神,伊文思称之为“米诺斯女神” ,她常常手握毒蛇或“双刃斧” , “双刃斧”是米诺斯艺术作品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克里特黑暗的地下室,其主要特征是用一些沉重的石柱作为这种地窟的支撑。石柱上常常刻有神圣的双刃斧的符号,旁边偶尔有一道沟,也许是献祭牺牲时接受鲜血用的。有专家认为,双刃斧标记代表宙斯。威尔杜兰说:“重叠的双刃斧是献祭的工具,它所杀伤动物的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