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的为政思想比较

上传人:xy****7 文档编号:58554183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与老子的为政思想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孔子与老子的为政思想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孔子与老子的为政思想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孔子与老子的为政思想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与老子的为政思想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与老子的为政思想比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与老子为政思想的比较孔子与老子为政思想的比较刘启涵(2016011406 自动化系)摘要:儒道两家思想,作为贯穿中华文化的两条主脉,衍生出了灿灿数千年的华夏封建政治文明。而其思想源泉孔子、老子二人,他们的为政思想,更是溶入了封建政治理论的内核之中,影响后世。本文将从他们的思想集大成之作论语和老子出发,分析两者为政思想的异同,并尝试探讨其现世意义。关键字:孔子 老子 仁政 无为而治1 1 孔子的为政思想孔子的为政思想孔子,后世尊之圣人,其论已垂千载, “遮蔽了整个民族漫长的历史,一个民族都一直 顺着他的倒影前行两干多年。 ”1其“仁政”之政治思想,更是渗入中华文化的骨子里,成 为东方政治哲学

2、里不可撼动的基石之一。为政思想之精粹,即使在千年之隔的如今,也依 旧有极大的参考与借鉴价值。1.1 孔子为政思想的内容孔子的为政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不止有治国基本方针,也有推行教化的手段,更有 对施政者的严格要求与施政方式的规劝,世人熟知的“仁政”仅是对它核心的提炼。下面 简单从三个角度对其思想作简要归纳。 1.1.1 谋求恢复周礼的治国论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论语颜渊 )孔子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就是恢复 周朝的制度,他认为只要周礼恢复,国家的政治面貌便会大为改观, “天下为公,人不独亲 其亲,子其子,讲信修睦” (礼记 )的理想社会变有机会实现。以周礼为准,孔子提出 了严格等级

3、制度、以德以礼以乐治国、选贤与能、推广教化等等措施,等级严明以绝谋逆, 任贤去佞以正风气,德治感化、振兴礼乐、教而广之以育其民。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等级 观念的重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论语颜渊 ) ,这是国家能稳定发展的基 础,因为在孔子看来,只有这样做,才会杜绝谋权弑君的现象,从而保证国家政策的稳定 实施。 1.1.2 要求以身作则的干部论 光有好的治国理念显然是不足的,还要有好的理念践行者,因此,孔子对于为政者也 是有相当高要求的。首先是有社会责任感, “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 ) ,太 平盛世需要人站出来时必须要敢于担当。其次要以身作则, “其身正,不令则行” (

4、论 语子路 ) ,只有自己给百姓带头,才能使人信服地跟随。最后,还要德才兼备,以和为 贵等等,可以说,作为国家权力的掌控者,孔子对他们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1.1.3 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 ,在孔子眼里,执政者对待百姓群 众是一定要温和而不严苛(尤其相对于法家) ,严于律己是自我的要求,宽以待人更是工作 时的态度。此外,在自身忘我工作时,执政者也要发现人才而不要压抑人才。1.2 评价与启示众所周知,孔子的学说是积极用世的学说,其主动改变的能动性在其为政思想的三个 方面,治国论,干部论,方法论中也显而易见。其中,德治的理念、以身作则的官员作风1 鲍鹏

5、山孔子黑暗王国里的残烛也与如今我们所推崇的为政观点不谋而合,体现出孔子政治学说经久不衰的历史进步性。 但是,受封建社会大背景的影响,森严的等级观念和统治者-被统治者的二向思维模式局限 了这一思想的适用性,因此,如今的我们需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孔子的为政思想,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2 2 老子的为政思想老子的为政思想很难想象,在中华文明的孩提时期,有那么一位洞若观火的睿智老人,注视着朝代更 迭下的混乱,了然一切后骑牛西去,踪迹杳然,空留五千余字道德真经,让后人揣摩千年 难得其真意。他是老子,坚持无为而治的道家之祖。2.1 老子为政思想的内容作为道家思想的精髓,老子的道德经里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从“

6、道法自然” 的核心准则,到“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到“虚静无执”的超然心境,在这里, “无为” , 是最高标准的“为” 。 2.1.1“君道无为”的干部论 所谓君道无为是指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自身要保持一种“虚静无执、贵身重生、少私 寡欲”的精神状态,并以此实现君民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虚静无执,指人要清除杂 念,摒除成见,保守空明,回归本真,统治者不能好大喜功,也不能急功近利,要时刻保 持情绪的淡然,不以躁动知天下方不乱天下。贵身重生,在老子的思想中,人的生命是宝 贵而不可替代的,名利权色的诱惑远远不及生命的可贵,从爱惜自己的生命出发,老子提 出,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

7、,若可托天下” (道德经十三章 ) , 即执政者以己度人,将“贵身”的思想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大爱” ,就会珍惜善待子民的生 命,不因身外之物(名利权色)而伤害百姓。少私寡欲,是实现前两者的必然要求, “生之 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 (道德经第十章 )从自然的“无欲无求”出 发,暗合“大道无为”的思想,老子认为人必须顺应自然,效法天地之无私, “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道德经第七章 ) ,少私寡欲,反而能保全自身,长久生存,同时,减少私 心也能实现统治的长久,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 其私。 ” (道德经第七章 ) 2.1.2“治国无为”

8、的治国论 老子为政思想中治国方法的核心便是“以百姓之心为心” (道德经四十九章 ) ,换 句话说,就是一切从百姓的权益出发,自觉地服务和奉献于民众,具体落实可分为以下三 点:其一,减轻赋税,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 (道德经七十五章 )在 老子看来,若是统治者对百姓宽厚仁爱,不用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满足自己的欲 望,那么就不会导致民众饥寒交迫。其二,简化政令,行不言之教, “治大国,若烹小鲜。 ” (道德经六十章 )老子以烹鱼比治国,告诫为政者要遵从社会自然秩序,不朝令夕改, 胡乱折腾,做“太上,下知有之” (道德经十七章 )的统治者,清静无为。其三,维 护和平,与民休息

9、,老子所处的时代战乱横生,因而他也深知战争的惨烈与残酷, “师之所 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 (道德经三十章 )因此,他提出治国“不以兵 强天下” (道德经三十章 ) ,而要让民众发展生产,繁衍生息。2.2 评价与启示作为从老子“道法自然”的核心法则延伸出的廉政思想,它在理论意义上是对政治理 论体系的一次巨大开拓,但是,由于时代背景所限,它并没有真正地投入过实践之中,反 而更多地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而“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并没有在封建社会中真正占据主流,而是为古代的文人墨客所青睐,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创作的一大支柱思想。但是,从如 今的角度看,老子的“无为”政治恰是解决当前受物质功利意

10、识侵蚀严重的社会的一剂良 方,廉政思想,也是控制官员腐败的关键。不过,我们也要认识到,老子的“无为”思想 也有其局限性,且不论“虚静无执 无私无欲(少私寡欲的最高境界) ”的状态是否能达到, 单单是他所认为的“我无为而民自化” (道德经五十七章 )的思想就将复杂的社会关 系看得太简单了,此外,长期无为不争的思想也会影响人的积极性。但是,不论怎样,老 子的无为政治、廉政思想仍是我们今日值得深掘的宝藏。3 3 迥然不同的思想迥然不同的思想3.1 处世态度积极有为与谨言慎为不难看出,孔老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处世态度的差异,孔子讲究积极入世,通过 不断的改革恢复周礼,而老子推崇淡然出世,不过多干涉国

11、家社会的正常运转(“君人南 面之术”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 ,这并不能简单地用积极和消极来划分,从 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思想上的差异就像“人定胜天”和“顺其自然”的观点之争一样, 难以简单的区别优劣高低,甚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分别有着各自的适用性。 因而,我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要结合两者综合考量。3.2 思想内核“仁”与“大道无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为“仁” ,其基本原则是“恭、宽、信、慧、敏” ,皆是对人道德 思想品质的高要求,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人的道德水平显然是并未达到这样的程度的,所 以孔子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观点,约束君臣,教化百姓,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涉世举措来实

12、现 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可以说,孔子积极入世的价值观,是与他对现实世界“礼崩乐 坏”的道德沦丧的失望分不开的。反观老子,其核心思想是“大道无为” ,强调遵循事物本 身的内在运行规律,反映在政治思想中就是“无为而治” ,反对君主胡作妄为,从某种意义 上而言,老子是青睐“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形态的,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道德经八十章 )原始的没有争端没有强加的意愿没有“妄为”的世界,仅仅行于天 地之间,受天地约束,顺天地规律而生活这也是一种返朴归真罢。3.3 产生背景“传薪者”与“守墓人”从历史的角度,我们可以对孔老思想的产生缘由做一番比较与考量。孔子祖上为商朝 贵族,由于鲁

13、国继承了周朝的部分制度而对周礼有所了解,后来在东周王都洛阳会见时任 史官的老子后才系统地接触周官典籍,全面检讨“周礼” 。再后来随着所办私学的扩大,他 一面整理和传授诗 书 礼 乐等典籍,一面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说体系,最终以一 位古典王官文化继承者、传播者和集大成者的成就,成为鲁国的“国老”和儒学的开山。 所以,深究孔子的理论本质,其实他是一个旧文化的复兴者与革新者,以教化的形式把他 的“仁”薪火相传,同时由于孔子的家室和地位是由贵到贱的,少时替贵族看守过仓库, 因而深知劳动人民的疾苦,后来也曾为官于是便带着既同情人民疾苦,又希望缓和阶级矛 盾巩固统治的心理大声疾呼:统治者实行仁政。但是老子就大

14、为不同,作为周守藏室之吏 (据司马迁所言) ,身处官场,自然多见统治者之恶,并且他整日接触者史官们记事记言的 历史,阅读着朝代更迭中的浮世变迁与鲜血变革, “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 冷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人间混乱而无道,正如 一塌糊涂的历史,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戏他都以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 识”2比起孔子兴趣盎然的探寻整理周礼,他像是个枯坐在周朝将倾大厦前的守墓人,看着周礼崩坏,心中升起的确是归隐西去与“大道无为” 。4 4 相似之处相似之处以民为本以民为本仔细比较老子与孔子的政治主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有反对君主胡作妄为,重视 民生的观点

15、,不论是“仁政”还是“廉政” ,都要求统治阶级减轻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 压迫,爱护人民。 (同时,他们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一致的,就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尽管 这或许是受时代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他们注重民生的核心还是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 益,保住剥削阶级的地位。 )这种民本思想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春秋末年,中国 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奴隶主统治阶级之间为争夺地盘疯狂地进行战争, 导致当时社会百姓民不聊生,而孔老两者的做法虽异,但都是从所面临的社会政治矛盾出 发,以时代思想先驱的身份,力求寻找消除社会弊端,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良策。5 5 总结总结总之,孔子与老子的为政思想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但都对现今的政治制度建设有 一定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取舍的加以借鉴吸收,才能不辜负先辈们智慧 的结晶。参考文献: 1陈怡,程钢.老子 论语今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曹萌.论孔子的为政思想J.赤子.2014,22. 3夏都颖.孔子为政思想的现代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9. 4李厚刚.“无为而治”理念下的廉政思想研究基于道德经的分析J.桂海论丛.2011,6 5褚梦茜,耿静.浅谈老庄无为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J.赤子.2014,222 鲍鹏山颠倒的世界和扭曲的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