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铜像》评课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550102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座铜像》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座铜像》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座铜像》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座铜像》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座铜像》评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座铜像一座铜像评课稿评课稿一、深刻把握教材特点一座铜像是一个英雄故事,课文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座铜像的来历:比利时小英雄于连以自己的机智勇敢拯救了整座城市。每一篇教材都有自身的特点,而英雄故事的特点是什么呢?课的开始,朱老师先让学生们写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的名字,孩子们的心里有雷锋,有毛泽东,有张飞,有关羽等,可见他们还是有一定的生活积淀的,虽然只是二年级的小孩。老师把这些名字摆成了一个英雄谱,再让学生来回忆这些英雄留在你心中的样子,回忆他的功绩,将英雄故事的三个要素:英名、形象、功绩呈现给学生,也明确了学习课文的目标要求。从“英雄”这样的概念整体进入课文,紧紧抓住了教材的特点,重点突出,目标

2、明确,但是花的时间多了点,感觉还可以紧凑些。二、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在自读思考的时候,老师布置了自读要求:找一找英雄叫什么名字?画出描写他形象和功绩的句子,提醒学生:老师希望听到教室里的朗朗书声。读书读书,光看不行,要读,不管读得好听不好听,读了能传到耳朵,传到脑子,培养学生出声朗读的习惯。在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时,提醒学生看看自己划得对不对,赶快划下来,补一下,这是补充的好时机。当学生的语速过慢时,提醒他读书的速度要像说话一样。 “要学好语文,眼睛要和文字做朋友。 ” “读书要向说话靠拢,不向唱歌靠拢。 ”将学习的方法适时地教给学生。课堂上,老师慈祥的笑容,一声声富有激情的“谢谢” ,

3、让学生们感到和蔼可亲,课堂氛围民主和谐。三、抓住线索间的联系,激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找出了英雄的名字、形象和功绩后,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布鲁塞尔城人民还要给小英雄塑一个像,可能会找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思考,是啊,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撒尿的小孩形象作为英雄形象呢?老师让学生重点读第三小节,找出其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动作“跑” ,再读书思考:每次怎么跑,跑去干什么?第一次是连蹦带跳地跑去欢庆胜利,第二次是发现火药味急忙跑,发现了燃烧的导火线,第三次是沿着深沟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大火药库,三次跑,情况越来越危急。这样的设计,紧紧抓住情节发展的线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体会当

4、时情况的危急,从而更加突出小英雄的“急中生智” ,很着急,又轻松地解决了。用大家容易接受的形象来否定撒尿形象,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碰撞,再通过读书思考,进一步肯定这一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撒尿形象正是小英雄形象的特别之处,也是人们选择这一形象作为纪念的意义所在。四、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如:学完课文后,老师让学生一分钟选背英雄故事的三个部分:形象,三次跑,急中生智,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个游戏,将这三部分内容串进老师讲述的故事珍贵的礼物中去。这种形式的训练,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听故事的特点,又给了学生一个语言训练的机会,让他们把书本语言内化,再通过说话讲故事,把内化的东西表达出来,艺术化地处理复述的过程。如:师生配合读情况危急的部分,师:这可怎么办呢?下去踩灭吧生: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师:用水浇灭吧生:打水的地方太远了。师:喊人吧生:来不及了。老师通过语速的不断调整加快,引导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感受情况的危急。正如朱老师说的,语文课堂上,听说读写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语文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读书的课堂,多种形式的朗读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