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549108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研究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研究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研究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研究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研究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研究实施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兴趣”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研究实施方案XX 年 5 月,我校被凉州区教育局确定为全区重点试验校之一,参与“探索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课题的试验实施工作。根据凉州区教育局“探索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课题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我校选择“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子课题开展研究实验工作。为了扎实做好本课题研究试验工作,特制定本课题研究试验工作,特制定本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作为全球通用的英语已经日益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

2、,学习英语是对 21 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决定把小学英语作为 21 世纪初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对小学开设英语课做了具体的指导、督促且规范了规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战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协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我校英语教学现状:英语课时开设缺乏,英语教师短缺,各学段教材不统一,教学衔接不好,学生学习过程出现断层现象严重,年级之间的衔接断层。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是

3、很高,有的学生甚至感觉英语就是天书,无从下手,最后导致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如何在有效的四十分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英语课的学习中来,对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英语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研讨的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1有利于探索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规律和课堂教学有效的战略、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2有利于发明良好的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耐久的学习兴趣,为其进一步乃至终生学习英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3有利于提高英语

4、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等综合素质,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促使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4.有利于校本教研的开发和研究,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学校的整体的英语教学水平。5、 进一步探索学生喜欢英语课的原因,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了解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这个阶段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了解这个阶段外语学习的基本特点。6、 进一步探索在课堂上创设英语学习氛围的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7、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毅力;8、 进一步探究如何坚持学生学习英语持久的学习兴趣,为其进一

5、步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9进一步熟悉学生的特点,学习语言的特点,学习语言中存在的共性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1.探索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的教学战略、模式和方法;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并在全校推广;2.进一步丰富、验证、发展和实施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校本教研。(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 、新课程理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战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协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

6、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人本主义学习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沛发挥。教师的任务就是协助学生对自我的理解。学生则通过实际参与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发明,从而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3) 、现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全面发展,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改变教学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和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理性过程与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情感活动的非理性过程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知识、技

7、能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达到知识、技能、道德、人格的和谐发展。四、课题的理论界定和理论假设课题的界定: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人对有兴趣的事物总是心向神往,优先给予注意。兴趣的发生既受主观因素影响,也与客观条件有关。有吸引力的事物能够引人注意,这是客观条件的作用;个人知识经验的丰富性,教养水平的高低,这些主观因素对兴趣的发生也起重要作用。兴趣也和主客观特性是否相适应有关。研究标明,中等难度的任务,往往与个体能力相适应,最容易引起人的兴趣。非常容易解决的问题,激发不了人们的好奇心;过难的问题会使人望而生畏,信心缺乏。它们都难于引起人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