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书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529906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城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围城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围城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围城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围城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围城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城读书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围 城,目录,走近作者,故事梗概,人物分析,写在最后,走近作者,03,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现代著名学者、作家。十九岁时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曾赴英国、法国留学。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 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 。,钱钟书与杨绛,故事梗概,本书以方鸿渐的三次旅行为基本情节,主要围绕着上海和三闾大学两个地方展现了方鸿渐留学、恋爱、求职、婚姻

2、等人生过程。围城以主人公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其他的人物和情节随着主人公的经历而安排,不像一般小说那样逻辑严密、故事连贯,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成分。,故事梗概,围城故事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

3、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故事梗概,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

4、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最后方与孙夫妻二人不离而散。 失魂落魄的方鸿渐心中一片茫然和空虚,他忽然想到苏文纨曾对自己说过的一个比喻,说恋爱就像一座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方鸿渐想,生活何尝不是一座这样的城呢,自己在这几年已经走过了多少这样的城池?他想起唐晓芙来,如果他娶了唐晓芙,如果他得到了他想要的爱情,其结果是不是也是一座他想逃出来的城呢,围城一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知识分子,有名嫒淑女,亦有商贾政客。作者对这些人,有的浓墨重刻,有的轻描淡写,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法,都生动绘出了他们各异的特征:或卑微、或鄙俗、或勾心斗角、或虚情假意,全篇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嘲讽的喜剧情调

5、。,人物赏析,人物赏析,方鸿渐是个深得女性喜爱的人物。他很好相处,与他在一起不会有压迫感;他愿意照顾别人的感受,关心体贴;他也是个“很会说话”的人,贫嘴滑舌地既能逗人开心,又能化解矛盾;他是一个颀长俊秀、温文尔雅又时不时冒点“坏水儿”的形象。从文中不难看出:对方鸿渐,鲍小姐的引诱、苏文纨的追求、唐晓芙的垂青和孙柔嘉的费尽心机,想来,他肯定是个年轻俊雅的男子。方鸿渐虽然不学无术,但是他也有那么点民族气节和正义精神。在他任职华美新闻社的时候,因为新闻社论激烈,受到租界当局的警告,又由于敌伪企图收买报社,总编王先生愤而辞职,方鸿渐也不顾妻子的反对也跟着辞职了,从这一点看来,方鸿渐在骨子里还是有那么点

6、爱国精神的。,不幸的是正是方鸿渐身上的这一点知识分子唯一残存的清高和正直却造成了他人生悲剧的内在根据。他处于抗战时期的国统区和成了孤岛的上海,在这个扼杀人类希望和生存理想的社会环境中,他不甘在干丈人的点金银行挂名;也不愿向官僚买办靠拢;他没有学术和能力;也没有权术和手段;更没有资本和才情。因此才会有被妻子孙柔嘉看不起的下场。落下一个人孤单收场的悲剧。 所以方鸿渐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没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从一出场到全文结束,他都在受别人和命运的摆布。书中有一句话,借了赵辛楣的口已然给他下了定论-“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一句看似随口说的话,已然概括了主人公悲剧的性格和人生走势。,人物赏析,围

7、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本书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作者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着意表现的是当时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以及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知识者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揭示了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活的困境,体现出对有关人类的一些永恒性问题的哲学思考。而这正是围城主题的深刻之处。,写在最后,写在最后,题目“围城”取自法国谚语,指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一般认为此处围城之意是说没有家庭的人想组建一个家庭,有了家庭之后又想摆脱家庭的束缚。或者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人们对于生活中的事情没有经历时对它充满幻想,渴望经历,经历了才知道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好,相反却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懊恼和束缚。也许这就是有人理解为作品表现了“最深刻的绝望感”的原因吧!,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