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 氮及其化合物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8522534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 氮及其化合物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三一轮复习 氮及其化合物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三一轮复习 氮及其化合物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三一轮复习 氮及其化合物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三一轮复习 氮及其化合物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 氮及其化合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 氮及其化合物(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氮及其化合物,氮化硅,氮化硅刀具,氮化镓,硼氮化合物,2、氮气,结 构:,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化学性质:,N2+ 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 NH3,N2+O2=2NO,放电,2NO+O2=2NO2,3NO2+H2O=2HNO3+NO,N2+3Mg=Mg3N2,点燃,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这是为什么?,N2+O2=2NO,放电,2NO+O2=2NO2,3NO2+H2O=2HNO3+NO,雷雨发庄稼,制 备:,用 途:,空气液化,作保护气,工业制氨、

2、制硝酸、制氮肥,为超导体提供低温环境,作致冷剂,雷电发庄稼,稳定性,科技领域的应用,液态气化吸热,与O2反应,与H2反应,N2,空气分离装置,3.氮的氧化物NO、NO2性质的对比,无色 红棕色,无味 有刺激性气味,不溶于水 可溶于水,与CO相似 刺激器官病变,2NO+O2=2NO2 常温下不反应,不反应 3NO2+H2O=2HNO3+NO,强 弱,弱 强,使KI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把盛有48mLNO、NO2混合气体的容器倒置在水中(同温同压),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变为24mL,则:,1、原混合气体中,NO是 mL,NO2是 mL,2、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

3、入6mLO2,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变为 mL,3、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24mLO2,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变为 mL,4、若在原48 mL的NO、NO2气体中,通入 mLO2,倒置于水面上,气体会全部被 吸收,氮的氧化物的危害,汽车尾气的主要有害成份为氮的氧化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探究点二 要点深化,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如图1为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2)某学生

4、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图乙所示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产生喷泉的是( ) A、Cu与稀硫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在图2中锥形瓶外放一大烧杯,锥形瓶中加入酒精,大烧杯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大烧杯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填序号) A、食盐 B、硝酸铵 C、浓硫酸 D、(NH4)2SO4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思考:NH4+怎样检验?,2、铵盐,物理性质:,多数为白色固体,均溶于水,化学性质:,1、与碱反应,NH4+OH-=NH3 +

5、H2O,2、受热分解,NH4HCO3=NH3 +H2O+CO2,制 备:,合成氨,收集氨气时为什么要在管口放置一团棉花?,用下列装置制取一试管干燥的氨气,并检验:,(1)写出A装置中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_。 (2)装置B中所盛药品的名称为_。 (3)小试管口堵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 (4)检验生成气体是氨气的方法是_。 (5)为了防止生成的氨气逸出污染空气,常将小试管口的棉花用某种溶液浸湿,该溶液最好选用_。,【例2】(2010宁波模拟)某同学用如图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气制取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装置制取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若要测

6、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_(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_。 (2)若用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烧瓶内装的试剂是_,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是_,收集装置应选择_(填装置序号)。,【标准解答】(1)装置适用于固固加热制取气体,制取NH3时试剂是NH4Cl和Ca(OH)2。若测定NH3的体积,必须用排液体法,而NH3极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所用的液体必须不与NH3反应,也不溶解NH3才行。 (2)装置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装置,制取NH3时,可用浓氨水和碱石灰作用。,答案:(1)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 氨气难溶于该试剂,该试剂

7、不易挥发,不与氨气反应 (2)CaO(或NaOH或碱石灰) 浓氨水(或浓NH4Cl溶液) ,13.(12分)(探究创新题)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快速制取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些性质,同时收集少量纯净的氮气,请回答:,(1)写出用熟石灰和氯化铵反应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 (2)本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加热的硬质玻璃试管内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红色,盛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内出现蓝色,并且在最后的出气导管处收集到纯净、干燥的氮气。根据这些现象,写出在硬质玻璃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这个反应说明氨气具有_(填编号)。 A.碱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不稳定性,(3)洗气瓶中盛浓硫

8、酸的主要作用是_。 (4)在最后的出气的导管口收集干燥、纯净的氮气,收集方法是_(填编号)。 A.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用气囊收集 (5)装置E的作用是_。装置F的作用是_。,【解析】(1)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 (2)无水CuSO4变蓝说明生成了H2O,黑色粉末变红说明 生成了Cu,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O+2NH3 3Cu+3H2O+N2,NH3表现还原性。 (3)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NH3,防止污染空气。 (4)N2密度与空气接近,故用气囊收集。 (5)E的作用是除去NH3中的水蒸气,防止对F中现象产 生干扰。,答案:(1)2NH4C

9、l+Ca(OH)2 2NH3+CaCl2+2H2O (2)3CuO+2NH3 3Cu+3H2O+N2 B (3)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4)C (5)吸收NH3中的水蒸气,避免影响后续实验 验证反应生成了水,NH3,用 途:,2NH3+H2O+SO2=(NH4)2SO3,NH3+H2O+SO2=NH4HSO3,用氨水吸收硫酸生产中的SO2,氨、铵、液氨、氨水,氧化制硝酸,氧化炉: 产生NO,吸收塔: NO2 与水 反应产生 HNO3,产生的NO 循环利用,氨的催化氧化,制 备:,实验室:,NaNO3(固体)+H2SO4 (浓) NaHSO4+HNO3,微热,NO3_的检验:,晶体或浓溶液与浓

10、硫酸、Cu共热时,若产生红棕色气体则含有NO3_ ;若为稀溶液则先浓缩后再检验。,物理性质:,硝酸小结,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化学性质:,强酸性,HNO3 HNO3_,特性,不稳定性,4HNO3 4NO2 O2 2H2O,强氧化性,Cu+4HNO3(浓) Cu(NO3)2+ 2NO2 2H2O,3Cu+8HNO3(稀) 3Cu(NO3)2+ 2NO 4H2O,C 4HNO3 (浓) CO2 4NO2 2H2O,3H2S+2HNO3(稀) 3S + 2NO 4H2O,硝化反应:与苯 酯化反应:与纤维素 颜色反应:与蛋白质,小结: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NH3H2O NH3 N2 NO NO2 HNO3,NH4Cl,-3,0,+2,+4,+5,N2O4,Mg3N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