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理想人格的现代启示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515489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理想人格的现代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儒家理想人格的现代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儒家理想人格的现代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儒家理想人格的现代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儒家理想人格的现代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理想人格的现代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理想人格的现代启示(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道德,儒家理想人格的现代启示,儒家关于理想人格的说法很多,如“圣人”、“贤人”、“仁人”、“志士”等等,但是最具有典型性的则是:“君子”。对君子人格的基本特征和崇高价值,从孔孟到宋明时的儒家思想家都作了比较充分地论述和高度地评价。,一、“君子”人格的基本特征,二、君子人格的实现途径,三、儒家理想人格的现代启示,儒家认为君子人格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1.“文质彬彬”的素质结构,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君子人格的素质包括“文”和“质”两个要素。,所谓“质”,指的是道德品质,其内容仍以“仁义”为主。 孟子云:“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离娄下);孔子曰

2、:“君子义以为质”(卫灵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此外,君子之德还有智、勇、逊、信等等。,所谓“文”,指的是对古代文化典籍的知识素养、高度文化修养及文雅庄严的风度仪容。因之,“文”总是与“学”和“礼乐”联系在一起。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文之以礼乐”;“礼以行之,逊以出之”;“色思温,貌思恭”;“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正其衣冠,尊其瞻视”等等都是属于“文”的素质的内容。,一、“君子”人格的基本特征,2.“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儒家认为君子人格的素质应该是仁义道德(“质”)和知识文化素养(“文”)二者的完满统一,所以孔子反对只具备某一方面素质而

3、忽视另一方面素质的片面性,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雍也)。当然,在两种素质结构中,儒家强调要求君子“义以为上”、“无终日之间违仁”。而且指出“文”要为“质”服务,主张“君子学以致其道”,“学道则爱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重义轻利是君子的基本价值观念,儒家学者大多把义利之辨作为君子、小人的根本区分,把重义轻利视为君子人格的基本标志。,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孟子: “去利,怀仁义相接”(告子下) 朱熹:“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朱文公文集卷廿四与延平李先生书) 王夫子:“君子、小人之辨,人、禽之异义、利而已矣。”(

4、读通鉴论中册616页),一、“君子”人格的基本特征,一、“君子”人格的基本特征,重义轻利的价值观表现在生活中就是重视道德精神境界的提高,反对对物质生活享受的追求。,孔子说他自己的生活态度是:“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他称赞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孔颜之所以能在简朴的生活中“乐处”,就是因为树立了“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样的价值观念。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君子不忧不惧”(颜渊),感情乐观,胸怀坦荡(“君子坦荡荡”)。以这种价值观

5、念评价人,君子认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也。”(里仁),一、“君子”人格的基本特征,一、“君子”人格的基本特征,4.“和而不争”的处世态度,儒家认为君子的处世态度是“和而不争”、“矜而不争”。所谓的“不争”,并不是说对其所确立的理想目标不努力争取实现,在这一点上儒家还是提倡努力争取的,主张“当仁不让于师”,“勇者不惧”,“勇而有义”。,儒家在君子人格修养上要求的“不争”、“无所争”,表现在: 一是指不争利欲。“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欲而不贪”“戒之在色”“戒之在得”。 二是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与人争斗,严于责己,以和为贵。 “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和

6、而不同”“周而不比”“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君子求诸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三是指不争权力,不做超越权力范围的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 。 四是在与人比赛时按照礼的规定竞争。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这四点中,第二点是君子“不争”的主要意思。,从这几点来看,不能简单地把儒家的君子“不争”理解为希望人做不顾原则,不分是非的好好先生,在与人相处时一味地一团和气。“不争”的基本意思是要求君子在处人处事时“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论语卫灵公)。,5.“执两用中”的思维方式,一、“君子”人格的基

7、本特征,儒家要求君子按照“中庸”的原则进行思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中庸”思维方式就是把矛盾的两端直接结合起来,使两方处在和谐的统一中,每一方都在自身应有的适当限度内发展,不突破其限度而压倒另一方,以免引起矛盾统一体的破坏。故又叫做“执其两端,用其中”(中庸)。为此,它既反对“过”又反对“不及”。因为二者都是失度,对于破坏统一体来说,效果是同样的(“过犹不及”)。,儒家认为“中庸”的思维方式是最理想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雍也)认为尧、舜、 禹都遵循着“允执其中”的原则(尧曰)。 孟子也说:“汤执中”(离娄下)。他还提出既要“执中

8、”,又要“用权”,说“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尽心上)。 荀子也主张用“兼陈万物而中悬衡”(解蔽)的方法追求真理。,一、“君子”人格的基本特征,儒家认为,君子要把“中庸之道”、“用中”方法贯彻到自己的处事和修养中去,做到“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群而不党”、“泰而不骄”、“矜而不争”、“惠而不费”、“欲而不贪”、“威而不猛”(见论语)。在对人教育时,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可见,儒家把“中庸”思维方式作为君子人格的一个必备条件。,从素质结构、价值观念、责任能力、处世态度、思维方式等方面,可以概括地看到儒家所崇尚的君子人格的基本特征,这是儒家对人格价值的追求目标。这种

9、人格总体上说是伦理型的,不是知识型的;是求稳型的,不是开拓型的;是继承型的,不是创造型的;是平衡型的,不是运动型的。它既体现了儒家对人格的内外和谐发展的要求,又极大地束缚了个性的发展。它给中华民族性格中的长处和短处,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二、君子人格的实现途径,价值目标确定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也是价值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儒家既以君子人格为理想的价值目标,那么如何实现此一目标呢?儒家哲人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儒家看来,“君子人格”的理想可以通过人自身的努力而实现,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人能弘道”(卫灵公)。意思是说,道的价值能由人来扩大、发扬、实现。,儒家认为“人能弘道”,即理想人格可以通过人

10、的努力而实现,其理由有以下四点:,1.人性善,人性中本来就存在着价值的根据,即善的因素或原则,人如果能“尽性”,发展善的因素,将其“扩而充之”,达到完全的程度,就可以成为君子人格。并且“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帮助他人也形成君子人格。那么“人皆尧舜”,世当然也可“德化”了,张载说:“心能尽性,人能弘道也”就是这个意思。,二、君子人格的实现途径,儒家学者讲价值实现,大都从人性谈起,即以人性为价值存在地根据,也以人性为实现新的价值目标的契机。这一点实际上从孔子就开始了,孔子在说到理想道德“仁”的实现时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又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正因价值

11、之根就在人性之中,所以“我欲”则至,“由己”则成。孟子一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大讲“尽善性”、“致良知”,以此作为实现价值目标的根本出发点。,2.人力足,人有实现价值目标的充足力量,只要人积极有为,全力以赴、就能实现其价值理想。儒家认为,人的生死、贫富、贵贱,以及事业上的成败,大半是由天命决定的,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但是道德价值理想是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去实现的。,二、君子人格的实现途径,孔子的一个学生对他说:“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就是说并不是不喜欢你所追求的价值。只是力量不够。孔子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雍也) 意谓什么力量不足,你不过是自己画了一条线把

12、自己限制起来了。孔子还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里仁)孟子劝齐宣王行“王道”、施“仁政”,齐宣王甚为犹豫。孟子说:这是你自己认为“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不愿意行王道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梁惠王上)。他还对藤文公说:施仁政只要“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滕文公上)荀子否认道德价值乃人性之固有,因此更强调发挥人的能力以实现其价值,和在改造自然的问题上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天论)的思想相一致,在价值实现上他主张“化性而起伪”(性恶),也就是说靠人力的作为创造价值,他说:“无伪则性不能自美”(礼运)。易传提出“刚健”有为的精神,主张“君子

13、以自强不息”,赞美“日新之为盛德”,也是将价值的实现立足于人的积极努力。 朱熹说:“仁之成德,虽难其人,然学者苟能实用其力,则亦无不可至之理。”(四书章句集注)可见,儒家认为人是有足够的力量实现其价值理想的。,二、君子人格的实现途径,3.“德不孤”,儒家认为,凡有德的人,在社会上不会孤立,必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人和他共同为实现价值目标而努力。在儒家看来,君子人格和德化社会是人们的普遍性的理想价值,因此,任何人如果树立了这种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并为之积极努力,必然会得到同道者的支持和帮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里仁)。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公孙丑下)。“

14、德不孤”,乃是“人能弘道”的重要条件之一。,4.“道中庸”,儒家认为,他们所追求的君子人格和德化社会,作为一种理想,具有超越性的一面,“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中庸)。但也有平易性的一面,“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 中庸 )。,之所以能知能行,是因为它扎根于现实的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不需要否定现实世界,离开日常生活,去另外追求一种神秘玄远的境界。这种超越性和平易性的统一,儒家叫做“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就“高明”特征而言,“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中庸)就其“中庸”特征而言,“道不远人。人之为道

15、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中庸)道既然是中庸的,平易的,那么人们只要在一般日常生活中,现实人群关系中,通过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途径,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道、理解道、实行道,便可以达到君子人格的完成和德化社会的实现。,二、君子人格的实现途径,从人的条件来说,人性善、人力足、德不孤;从道(理想)的特点来说,既高明而又中庸。因此,“人能弘道”,价值目标能够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来实现。,二、君子人格的实现途径,从总的原则上儒家认为“人能弘道”,相信通过人的主观努力,积极作为,“君子人格”的价值目标就可以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在儒家看来“君子人格”价值目标的实现,主要不是表现为某种利益的取得或某种事业的

16、成功,而是表现在道德观念的树立、道德行为的表现、道德义务的完成和道德境界的提高上,一句话表现在个人的道德品质上。这是可以由人的主观努力来决定的。一个人只要在做事时行了仁义之道,完全尽了道德责任,即使他作的事没有成功,也仍具有崇高的道德价值,也算实现了君子人格。所谓“不成功也能成仁”。为此,儒家提出了一个衡量道德价值、君子人格是否实现的标准,这就是董仲舒说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就是说,在判断道德价值和君子人格价值时,要着重看“义”是否“正”,“道”是否“明”这些动机方面,而不要考虑其事业成败得失之效果。这一标准后来得到多数儒家哲人的承认。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那么当然“人皆可以成尧舜”,任何人经过主观努力都能够实现君子人格的价值目标。,三、儒家理想人格的现代启示,加强自身修养(“为仁由己”) 树立远大理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脚踏实地,从今天做起(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