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指导——重难点问题处理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493242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祝福》教案指导——重难点问题处理 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祝福》教案指导——重难点问题处理 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祝福》教案指导——重难点问题处理 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祝福》教案指导——重难点问题处理 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祝福》教案指导——重难点问题处理 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祝福》教案指导——重难点问题处理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教案指导——重难点问题处理 (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祝福祝福教案指导教案指导重难点问题处理重难点问题处理 1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在这个句子中“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参考:不能去掉。 “往往”强调比较多,比较普遍。解析:科技论文对语言的准确性有较高的要求,表达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所以对于起修饰作用的词,不能随意取舍。 “往往”强调比较多,如去掉就变成全都有,表意绝对化,不准确了,所以“往往”一词不能去掉。2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 ”在这个句子中能否去掉“大多”一词?请说说理由。参考:“大多”起限制作用,不能去掉。解析:“大多”意为“大多数” ,有数量上的强调与限制,如果去掉就不能准确表达意思

2、,因此不能去掉。3 “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个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参考:这个句子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解析:在此之前,作者是在谈音乐、舞蹈、绘画中的重复与变化,用这个句子作为过渡,作者开始谈到本文的核心问题,建筑设计上如何体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所以说这个句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4 “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

3、;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等景象!”作者这个设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参考:作者通过这个设想表明,如果单纯强调千变万化会带来怎样的结果。解析:一味强调千变万化,只会给人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令人眼花缭乱,不会收到好的表达效果,这是从反面论证千变万化的弊端的。5 “且先以这样的花窗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 ,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 “欲扬先抑”是什么方面的术语?这个句子中的“扬”和“抑”指的是什么?参考:“欲扬先抑”是写作中常用的术语,这里被作者巧妙地用在建筑上,形象生动。解析:这里的“扬”是指回廊的结构设计, “抑”是指花窗的结构设计。6 “12 年来,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

4、中,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满人意。 ”作者在这个句子中为什么用“我们”一词?删去可以吗?参考:作者用“我们”一词,就把自己也包括在内,表示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也要力争做得更好。解析:如果去掉“我们”一词,就会变成作者高高在上,对规划设计人员进行指责,会令人难以接受,所以不能删去“我们”一词。难点理解1作者是怎样安排结构的?请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参考:作者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来安排结构的。本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开始先写到祥林嫂的悲惨结局,为读者设置悬念,然后再按顺序记叙,解开答案,从而吸引读者。解析:小说开头的序幕中描写祥林嫂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提供了背景

5、。之后,展示了她的悲惨结局先是沦为乞丐,后在一片祝福声中去世,从而引出对她一生的回忆:祥林嫂初到鲁镇,勉强被接纳,这是情节的开端;被迫改嫁,出格的反抗,这是情节的发展;再到鲁镇,最终被扫地出门,这是高潮,它与开头的结局联成一片,便构成了祥林嫂悲剧的全部历史。尾声中再次描写祝福的情景和“我”的感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结构,主要是为突出祥林嫂不幸的一生,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2小说中三次对祥林嫂外貌的集中描写,你是如何理解的?参考:对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前后反差极大,形象地展示出她一生的坎坷遭遇,暗示了造成她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解析:第一次到鲁镇时的祥林嫂,

6、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给人的印象是勤劳、朴实、温顺,虽然死了丈夫不久,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表现出虽受到打击,但仍充满青春活力;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是又一次亡夫丧子之后,她“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反映出她受到严重刺激,极度悲伤,精神麻木了;最后一次出现在小说中时,她的脸上“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 ,这时的祥林嫂,受到长期严重的精神摧残,内心陷入极度的无法表达的痛苦之中,精神完全麻木,如同朽木一般,她已走到生命的尽头。小说正是通过对这样一个善良女人不幸一生的叙写,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暗示造成她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3

7、小说中杀死祥林嫂的凶手是谁?参考:小说中杀死祥林嫂的凶手是封建道德、封建礼教,是迷信,是麻木的民众。解析:中国两千年的封建道德和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尤其深重,妇女要遵从“三从” ,要严守贞操。祥林嫂受封建思想毒害甚深,她认为再嫁是女人最耻辱的事,但她没有人权,被迫再嫁,使其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再加上封建迷信思想,宣扬再婚妇女到阴司要受罪,让祥林嫂内心更加恐惧;同时周围麻木的民众,他们的冷漠甚至残忍,使得祥林嫂生活在孤独之中,没有温暖、没有同情,这些共同导致了祥林嫂的悲剧,所以说杀死祥林嫂的凶手是封建道德、封建礼教,是迷信,是麻木的民众。4请谈一谈祥林嫂的形象。参考:祥林嫂勤劳善良、安分守己,是中

8、国封建社会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解析:祥林嫂善良、勤劳、能干、随遇而安、逆来顺受,她没有经济和社会地位,没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时时处处受封建道德和礼教的束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致被封建社会所吞噬。她是封建社会中被压迫、受奴役的典型。5说说小说中鲁四老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在祥林嫂走向灭亡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参考:鲁四老爷是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制度的卫道者,他自私虚伪、冷酷无情,是没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在祥林嫂走向灭亡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解析:鲁四老爷迂腐、保守、顽固,他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道德和礼教,是封建制度的卫道者。他自私虚伪

9、、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和摧残大都得到他的授意或默许,尤其最后一次祝福中不让已经捐了门槛的祥林嫂参与劳动,把她扫地出门等,是导致祥林嫂死亡的直接原因。这些表明他在祥林嫂走向灭亡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6 “我”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我”是怎样的人?参考:“我”在小说中起叙述线索的作用。 “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解析:从结构上看, “我”起着叙述线索作用。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叙述了祥林嫂悲惨的遭遇, “我”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 “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不满黑暗现实,但又无能为力,找不到出路;同情祥林嫂,但又不能帮她脱离苦海,内心苦闷。 “我”是一个在黎明前的

10、黑暗中的探索者,是一个在黑暗迷途中的彷徨者。7说说小说开头和结尾中环境描写有何作用?参考:前后环境描写相互照应,共同渲染了气氛,增加悲剧氛围,同时使得小说结构严谨,深化了主题。解析:小说一开头描写了祥林嫂生活的环境:既有自然环境阴沉黑暗的年底景象的描写,也有社会环境家家准备祝福的盛况的描写,更有对虚伪、反动、保守的鲁四老爷及其书房的描写,这些描写揭示了祥林嫂生活的典型环境,为她悲剧一生提供了背景。最后一段环境描写由回忆到现实,与前面的环境描写相呼应,渲染了祝福时的热闹,反衬出祥林嫂死去时的凄凉,小说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同时也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是谁导致了祥林嫂的死亡?在贫富不均的社会里,谁才能买得起福礼?“天地圣众”会赐福给穷人吗?这样就深化了主题。8小说题目“祝福”有何深刻意义?参考:小说将欢乐的祝福气氛与祥林嫂的悲剧形成对比,并用“祝福”这一封建礼教与迷信的结合物,控诉黑暗的社会。解析:本文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关系,同时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 ,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被逼上绝境的,用“祝福”作为题目,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迷信的虚伪性与欺骗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