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解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493216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教下乡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送教下乡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送教下乡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送教下乡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送教下乡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教下乡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教下乡解读(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教下乡项目的设计与有效实施,当前存在问题,项目实施建议,基本设计思路,送教下乡项目的设计与有效实施,1.基本设计思路,教育部 乡村教师送教下乡培训指南,项目内涵,省市统筹,区县组织 跨年度设计,按年度推进建立完善的送教下乡培训模式切实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四到: 服务到村校,送培到课堂 指导到现场,支持到校本,主要任务,1.分学科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送培团队。2.分阶段开展主题鲜明的送教下乡培训。3.现场指导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4.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5.加工生成一批本土化培训课程资源。6.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实施流程,培训准备(三步)

2、打好基础 掌握需求研制方案培训实施(四环) 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跟踪指导(四维)学员回访任务驱动网络跟踪评价激励,送教下乡项目的设计与有效实施,2.当前存在问题,送教目标任务不清晰,乡村教师培训需求是什么? 送教希望达成什么目标? 送多大规模、送到哪儿? 送到什么学段学科或领域?,送教实施主体不明确,省、市、县各管什么? 高校、进校如何分工? 送教团队如何组建? 谁来组织校本研修?,送教实施方案不具体,需求调研不到位; 培训主题不明确; 送教活动不具体; 线上线下两张皮; 培训环节不完善;,送教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专家指导机制; 缺乏完善的送教管理机制; 缺乏完善的资源研发利

3、用机制; 缺乏完善的送教质量评估机制,3、项目实施建议,送教下乡项目的设计与有效实施,2)实施过程抓好四个环节,3)跟踪指导把握四个维度),1)培训准备抓住三个重点,4)职责分工明确五个主体,3、项目实施建议,送教下乡项目的设计与有效实施,1)培训准备抓住三个重点,重点一:打好基础,四个到位,政策到位 宣传到位 整合到位 平台到位,政策到位:健全领导机构;出台相关文件;保证经费投入;配备送培训团队;建立激励机制,宣传到位:解决好三个问题:A.边远教师没有研修氛围;B.老龄教师缺乏提升意识;C.倦怠教师没有学习习惯。能否在项目县形成一种“层层宣传,人人知晓,踊跃报名,积极参与”的局面?,整合到位

4、:研训机构不整合,会直接带来团队松散、相互制约、组织不力、成果流失等问题。要有力采取措施,有效整合本地培训、教研、电教等部门资源,形成持续合力。,平台到位:要与承担项目县任务的网络研修机构合作,为乡村教师分学科建立起网络研修社 区和学科工作坊,为送教下乡提供基于网络的平台支持和资源支持。,3、项目实施建议,送教下乡项目的设计与有效实施,1)培训抓住三个重点,重点二:深入调研,掌握需求,教育行政部门 1.开展乡村教育调查研究 2.掌握乡村教师基本情况 3.找准乡村教学存在问题 4.提出针对性强培训策略,送培高校和送培团队 送教下乡必须贴近一线教师的实际 送教下乡必须研究一线教师的发展 送教下乡必

5、须跟进一线教师的需求 送教下乡必须服务一线教师的学习,以需定训 按需施训,3、项目实施建议,送教下乡项目的设计与有效实施,重点三:各方协同,研制方案,五大连池市“国培计划(2016-2017)”送教下乡(初中语文)学科培训设计方案,第一环节结束后,布置第二环节的研修任务,利用校本研修活动,对第一环节呈现的课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梳理本校语文教师在“基于语用视角的阅读教学”等存在的突出问题,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提出研课磨课的方向,为开展主题式研课磨课作好准备。,案例二:2016年重庆市送教下乡培训课程设计(主题类) 以小学语文“基于语用视角的阅读教学”主题培训为样例,案例二:重庆市送教下

6、乡培训课程设计 以小学语文“基于语用视角的阅读教学”主题培训为样例,案例二:重庆市送教下乡培训课程设计 以小学语文“基于语用视角的阅读教学”主题培训为样例,备注: 1.研修主题:乡村教师“基于语用视角的阅读教学”培训。 本课程设置按照“送教下乡培训4个环节,每环节不少于2天”要求,设置总时长为8天课程,各地在实施时,可以不受8天时间的限制。 按照4环节的培训目标和任务,4个环节课程设置比例为4:8:3:1,各地在设计培训方案时,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校本研修贯穿于各培训环节,各培训环节中,课程契合培训主题,基于课堂教学现场,主要采用参与式工作坊、同课异构、微型讲座、互动交流等形式进行培训。,

7、3、项目实施建议,送教下乡项目的设计与有效实施,2)实施过程抓住四个环节,环节一:诊断示范,三种诊断方法,课堂观察 师生互访 工具测评,三大诊断任务,找出突出问题 给出诊断报告 确定培训主题,三类示范课,说课 上课 评课,五步示范法,示范课观摩 微型讲座 专家点评 学员分组交流 学员全班交流,说明:培训团队要深入乡村学校现场,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工具测评等方式进行诊断,找准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选择契合主题的课例,采取说课、上课、评课以及微课等多种方式提供示范教学,提出教师研修任务。通过名师把脉,为第二阶段“研课磨课”提供“靶标”。,3、项目实施建议,送教下乡项目的设计与有

8、效实施,2)实施过程抓住四个环节,环节二:研课磨课,研课重点,1.课例研讨 2.对照反思 3.经验学习,磨课重点,一磨教学目标 二磨教学内容 三磨教学方法 四磨教学评价,研磨方式(两轮六步),主题阐释:讲解研磨主题 第一次授课:由学员上课 第一次研讨:让学员根据课堂观察研课讨论 第二次上课:过一段时间后请该学员再上课 第二次研讨:让学员根据课堂观察再次研讨 专家点评指导:由教研员对授课、研讨进行点评,说明:送教下乡的学校,要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围绕研修主题,结合校本研修,开展研课磨课。 研课环节的重点是:开展课例研讨,进行对照反思,突出经验学习。 磨课环节的重点是:突出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围绕教学目

9、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打磨,不断改进教学设计。 研课磨课的方式是:通过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学员观课评课研课,或一人同课异构,学员磨课议课改课,专家点评指导等方式进行。 送培团队的重点是:针对学校研课磨课的难题,通过示范教学、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现场指导,生成合格课、优质课、精品课。 课堂人人上,课堂人人评,优质课校校有,3、项目实施建议,送教下乡项目的设计与有效实施,2)实施过程抓住四个环节,环节三:成果展示,环节四:总结提升,三课展示,说课 上课 评课 展示教学改进成效,三微展示,微课例 微案例 微故事 展示研修成果,乡村学校和教师,梳理经验反思问题明确改进努力方向

10、生成代表性成果制定校本研修计划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加工整理研修成果 形成本地培训资源包 完善支持服务体系 支持学校校本研修 支持教师个人发展,送培团队会同乡村学校或研修片区开展阶段性研修成果展示,采取说课、上课、评课等方式展示教学改进成效,通过微课例、微案例、微故事等展示培训研修成果。送培团队指导乡村学校和教师对年度送教下乡培训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梳理经验、反思问题、明确改进方向,生成代表性成果,制定下一年度校本研修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教研机构)对各个送培团队课程及学校研修的代表性成果进行加工,形成本土化培训资源包,支持学校校本研修和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进

11、一步健全和完善送教下乡培训模式和支持服务体系。,3、项目实施建议,送教下乡项目的设计与有效实施,做到四个不: 培训团队不散 研修网络不关 校本指导不断 提供资源不减,解决四个动: 培训时激动 培训中被动 培训后松动 工作中不动,3)跟踪指导把握四个维度,达到四个有: 人人有计划 人人有研磨 人人有展示 人人有提高,跟踪四维度: 学员回访 任务驱动 网络跟进 评价激励,送教下乡项目的设计与有效实施,4)职责分工明确五个主体,送教下乡要明确职责分工,3、项目实施建议,送教下乡项目的设计与有效实施,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诊断示范,熟悉政策,掌握需求,建设网络,研制方案,回访学员,网络跟踪,发

12、现教学问题,确定培训主题,示范课堂教学,确定研磨课题,多人同课异构 观课评课研课,展示课堂教学,提炼培训成果,反思总结培训,加工培训资源,辐射培训成果,一人同课异构 磨课议课改课,评价激励,调研训情,培训准备,培训实施,训后跟踪,完善培训模式,校本研修指导,送教下乡实施流程图,送教下乡项目的设计与有效实施,送教下乡整体上要把握好四个要素,乡村特点,两走进: 走进乡村学校,走进乡村课堂 两贴近: 贴近学校现状,贴近个性需求 两利用: 利用乡村文化,利用乡土资源,一体设计,四个环节要: 面对真实问题 围绕一个主题 一体设计课程 环节相互衔接 内容递进上升,真枪实弹,听课 观课 说课 上课 评课 改课真才实学是在真枪实弹中练出来的,尽可能让每位教师参与 其中,激活校本,将校本研修贯穿送教四个环节: 通过送培活动让教师研起来; 通过校本指导让教师学起来; 通过实践应用让教师动起来。,小结:,内容设定:一功五化,送教下乡培训课程设计,送教下乡培训评价指标,培训设计,结 束 语:,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探寻教师发展创新之路,适应国培计划改革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