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474132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呈现出逐年加快的趋势。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并非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才会产生,要从根本上缓解老龄化问题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压力,工作宜早不宜迟。建立健全我区为老社会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构建和谐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为此,我们针对全区为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主要差距及发展对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形成以下初步认识。一、我区人口老龄化趋势和为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我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明显按照国际

2、标准,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10%,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 7%,即为老龄社会。根据调查,我区年 60 岁以上老人就已经达到总人口的 10%,并且呈现两个特点:一是老龄化速度加快,到今年上半年,我区 60 岁以上的老人已达 53557 人,占总人口的%,16 年间净增了 3 万多人,平均年递增%。按照这样的速度,到2020 年,我区老年人口将达 9 万人以上。而且是未富先老,缺乏经济实力支持,与国外发达国家先富后老情况大不相同。二是高龄化趋势明显。以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例,这一人口总数已从年的 1016 人增加到目前的 5631 人,16年间净增 4615 人,增加了

3、4 倍。其中年至现在的 4 年间,年均增长 376 人。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我区为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受到重视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为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其一,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了高龄老人生活费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自年 7 月 1日起,我区高龄老人长寿补贴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其中,对 100 岁以上的老人,在市财政每月补助 150元基础上,区财政再配套 150 元。对完全由区财政承担的95-99 岁的老人,每人每月由 50 元增至 100 元;90-94 岁的老人,每人每月由 30 元增至 60 元;补

4、助标准步入全市各区县前列;其二,加大了对生活困难老人的救助力度,特别针对拆迁后失去劳动能力的农转非老人,各街道开展了“关爱困难老人,共建和谐社区“活动;其三,积极倡导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树立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每年春节、老人节来临之际,全区各街道、各社区都对高龄老人、敬老院、特困户、五保户进行走访慰问,为百岁老人祝寿。青年志愿者、驻地部队官兵深入到社区、敬老院开展义务劳动、义诊、法律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等敬老爱老活动;其四,大力发展为老社会服务事业。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养老机构 16 家,成立基层老年人协会 118 个、老年体协分会 105 个、老年大学 2所,健身、棋牌、书画、艺术舞蹈等

5、老年民间文体组织达152 个。这些都使为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有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物质基础。我区为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区在为老社会服务方面已经做出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快速发展的老龄人群对为老社会服务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能适应需要。一是家庭养老方式面临巨大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逐步小型化,一代户、两代户越来越多,“空巢家庭“、独居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子女难以就近、就便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受到较大的冲击。二是政府养老机构资源有限。近几年各级政府出资兴办的敬老院、老年公寓数量较少,主要服务对象是城乡孤寡老人,提供的是普通的生活照料服务;另外由于几乎

6、完全依赖政府的扶持运作,每年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经营缺乏活力,不同程度地存在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老龄事业的特点决定了政府的主导地位,尽管区政府逐年加大了投入,但与实际需求和发展要求相比,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三是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缓慢。突出表现在机构规模小、档次低。从经营规模上看,全区 16 家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中,100 张以上床位的只有 2 家,50 张以上床位的有 8 家。从业务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只能提供基本的供养服务,能提供一般康复服务的只有 3 家。在从业人员结构上,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在册的 156 名工作人员中,具有执业医生资格的有 10 人、护士 22 人,平均每家机构拥有的医护

7、人员只有 2 人,其中有 6 家机构既无医生,也无护士,绝大多数服务人员没有经过养老服务专业培训,服务层次和水平都相对较低,供养环境和服务水平对老人缺乏吸引力。经营场所多数是利用老房子改建的,配套设施少,规模小,住地分散,各自为阵,社会公共资源难于集约利用。由于许多机构原本不是专门为老人养老而构建的,各种为老服务设施配套不到位、条件都不完善。所以这种“笼养式“的养老机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老人入住后感到不舒心,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愿意住进去的。四是社区的服务功能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区各街道的社区都是由过去的居委会或行政村转化而来,社区工作人员大多数也是由过去的居委会或

8、村委会干部担任,社区工作管理方式都受到经济条件和人员编制的约束,虽然不少社区在为老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结对帮扶、定人照看、组织老人开展各种娱乐等,但远远不能满足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二、加快我区为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让全体百姓充分享受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加快建设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是让老龄群体能够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丰硕成果和适应我区老龄事业发展实际需求的必然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百年大计。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

9、,机构养老为补充“为架构,加快建设我区为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议:着眼长远目标,加强为老社会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面对我区人口老龄化加快的趋势和为老社会服务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建立为老社会服务的长效机制,加强为老社会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将为老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我区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在研究、制定老龄事业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实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指导、督促和检查老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同时,要积极研究成立我区老龄工作协会,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10、老龄工作,以政府为主导,民间组织运作的形式,推动我区老龄事业发展。二要完善老龄工作网络。加强区、街道、社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适当充实老龄工作干部队伍力量,配备街道、社区老龄工作专干,努力提高老龄工作干部队伍素质,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区老龄工作网络。三要规划引导。要按照省、市的要求和我区“规划确定的目标,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落实。大力发展社区为老服务,不断完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支持环境,积极推进机构养老,努力做到年年有目标、年年跨台阶,不断提高我区为老社会服务的水平。四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强执法检查,扩大征缴面,确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能够按

11、时、足额缴纳,提高养老保险金的总量和保障实效。积极探索养老保险金保值增值途径。尤其对我区来讲,随着我区近年来的大发展,产生了许多失地人员。如何使这部分人的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无缝对接,亟待研究解决。同时,要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金、高龄老人生活补贴等,加大对特困老人的救助力度,提高保障标准。大力发展慈善助老事业,加快实施“慈善爱心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老年人帮困救助网络。五要建立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制度。实施老年人健康评估制度,为全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特别是 80岁以上的老人,要定期组织检查身体。要依托社区,采取定点、巡回、上门服务等方式,为老年

12、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和心理疏导等服务。六要大力推进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在新开发的商业住宅小区,可要求开发商按比例配套建设一定面积的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活动器材,为日后引进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组织开展为老服务活动预留空间。同时,积极鼓励扶持企业职工医院等单位改制转为老年福利机构,鼓励社会和个人兴办老年病康复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老年医疗服务设施。加大财政投入,扶持社会养老机构快速发展。在养老保障上,世界各国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即使在福利型国家,为了缩减日益庞大的养老经费,都在寻求更经济、更有效的路子。根据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未富先老“的现状,我们更应该把有限的资金运用到刀刃上,发

13、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把社会上各种为老服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汇集在一起,形成全区为老服务的社会化网络体系。因此,要抓紧出台扶持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上海市区两级对社会新建一张标准养老床位补贴15000 元。省和我市也制定有相似的补贴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为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我区也应当有配套的政策措施。按照“补床与补人相结合“的方式,对社会新办的养老机构给予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财政补贴。必须强调责任部门要加强监督,防止投机者钻空子,利用国家对养老产业的优惠政策,变相建高档宾馆、搞房地产开发。要以超前的眼光统筹兼顾,整合社会为老服务资源,设计规划多功能、个性化养老社区,为老人打造更为广

14、阔的集生活保健、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社区颐养环境。同时,可以就近学习鼓楼区的做法,把每年国家用于养老机构建设上的资金,向社会上购买服务,“钱从国家来,服务向社会买“,这样既可以确保国家补贴真正用在需要的老年人身上,又能在一定程度缓解国家投入不足的矛盾,还能强化市场竞争,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使老人有更多的余地选择养老机构和服务,花同样的钱办最好的事。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网“。老年人居住在社区,生活在社区,要尽可能让他们在家中、在社区就能享受周到的服务,快乐的生活。要建立以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困难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实施日托老人、应急处置、家庭探访、临

15、终关怀、康复护理等社区老人专项服务。一是把社区建设成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的平台。全面推广“安康通“呼叫服务系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以家政服务为主,包括钟点工、保姆、家电维修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社区老人只要拨通热线电话,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得到优质、快捷的社区服务和家庭照料。要推广实施社区老人“五关心“工程,即关心最困难的老人、关心最孤独的老人、关心年纪最大的老人、关心情绪最不稳定的老人、关心身体最不好的老人,让社区老人感到有依有靠。可以组织社区助老志愿者队伍,对社区内特困、孤寡、空巢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实行单向与双向、定人入户包户、固定和灵活的服务方式,照顾老人生活,使老人的困难都能得到及时帮助。二

16、是把社区建设成为老人提供健康服务的平台。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为社区老人建立详细的家庭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跟踪服务手册,定期对社区老人进行体检和咨询服务,建立巡诊、出诊制度,为行动不便的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提高社区老人的医疗保障水平。邀请医生举办卫生保健、科学饮食、慢性病康复、急救等知识讲座,通过开展知识讲座活动,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水平。三是把社区建设成保障老人权益的平台。利用各部门人才资源,组织公、检、法、司的成员成立社区老年人维权站,充分发挥社区老年人工作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积极开展社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维护社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四是把社区建设成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为老文明风尚的平台。宣传部门要把敬老、爱老、助老、为老宣传教育活动与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工会、妇联、共青团要通过树立、表彰一批好儿女、好职工、好公民的典型,在全区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坚持以人为本,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体育需求。一要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把老年教育列入成人教育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支持老年大学发展,并在教学经费、场地和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