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的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452431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架的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支架的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支架的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支架的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支架的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支架的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架的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支架的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支架的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支架的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 目 录第一章绪 论 .5第二章冲压工艺设计 52.1 制件简图 . .52.2 制件的工艺性分析 72.3 工艺方案的确定 .8第三章冲压工艺的设计与计算.103.1 毛坯尺寸计算 . .103.2 排样的设计与计算.123.3 冲裁力的计算 .143.4 凹模轮廓尺寸的确定. .173.5 模具结构零部件的选择.183.6 毛坯定位方式的选择 18第四章模具零件设计 204.1 凹模的设计 .194.2 圆凸模结构及设计 .194.3 卸料板设计.21第五章 选用及校核压力机 23第六章模具装配和试模.256.1 模具

2、的装配 .256.2 模具的调试 .28第七章结论 29参考文献.30设计小结.31致谢.32第一章 绪论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中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学完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后进行的。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的基本工序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与机械加工及塑性加工的其它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如下。(1)

3、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这是因为冲压是依靠冲模和冲压设备来完成加工,普通压力机的行程次数为每分钟可达几十次,高速压力要每分钟可达数百次甚至千次以上,而且每次冲压行程就可能得到一个冲件。(2)冲压时由于模具保证了冲压件的尺寸与形状精度,且一般不破坏冲压件的表面质量,而模具的寿命一般较长,所以冲压的质量稳定,互换性好,具有“一模一样”的特征。(3)冲压可加工出尺寸范围较大、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如小到钟表的秒表,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加上冲压时材料的冷变形硬化效应,冲压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4)冲压一般没有切屑碎料生成,材料的消耗较少,且不需其它加热设备,因而是一种

4、省料,节能的加工方法,冲压件的成本较低。但是,冲压加工所使用的模具一般具有专用性,有时一个复杂零件需要数套模具才能加工成形,且模具制造的精度高,技术要求高,是技术密集形产品。所以,只有在冲压件生产批量较大的情况下,冲压加工的优点才能充分体现,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二章 冲压工艺设计2.1 制件简图图 2.1 产品图批量:30000 件/年 材料:08F 料厚:3.0mm未注公差:按照 IT14 级2.2 制件的工艺性分析该制件形状复杂,尺寸较大,厚度较大,大批量生产,属于普通冲压件。材料为 08F 钢,适合冲压生产,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2X8.0mm 两孔距 60.0mm,在

5、设计模具时应加以注意;(2)有一定的批量,应该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选择,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3)制件较大,从安全上考虑,要采取适当的取件方式 。2.3 模具结构的确定根据制件工艺性分析,其基本工序有冲孔、拉深、落料。从工序间的可能组合来看,该零件的冲压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案。1.方案一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方式,先冲孔、落料再进行拉深。该方案模具结构简单,需要二道工序、二付模具可以完成零件的加工。但该方案生产效率低,不同工序生产时制件的定位较难,操作也不方便,尺寸精度也难保证。2.方案二采用复合模生产,冲孔和落料复合。该方案制件精度较高,但模具结构复杂。考虑到本次设计的零件精度要求不高且生产批量较大,所

6、以不采用此方案。3.方案三采用级进模生产,级进模生产适用于产品批量大、模具设计、制造与维修水平相对较高的外形较小零件的生产。本次设计的零件产量为大批量生产,而且零件的精度不高。因此级进模比较适合该制件生产。 综上所述,方案三为最佳设计方案。则本次的冲压设计方案具体为:冲孔拉深落料。4,方案确定:综上所述:故选用级进模。第三章 冲压工艺的设计与计算3.1 制定工艺方案1.毛胚直径计算根据公示 D=d2/t+4dh-3.44dr(料厚1,r 值按中心线尺寸计算 r=5.5mm)D=84+4X33X15-3.44X33X5.5D91.7mm2.拉深次数计算dt=84;d=33;dt/d=2.541.

7、4,因此该零件属于宽凸缘件。毛胚的相对厚度 t/DX100=3/91.7X100=3.27,查教材表 4.2.7得 h1/d1=0.18,零件的 h/d=15/33=0.450.18,因此一次拉深不出来。由宽凸缘件总的拉伸系数:m=d/D=33/91.7=0.36;毛胚的相对厚度 t/DX100=3/91.7X100=3.27 查附录五可得m1=0.48 ; d1=m1XD=44mmm2=d2/d1=33/44=0.75 查表 4-8 得 m2=0.75,因此可以两次拉伸成型。由于上面两次拉伸工序均采用了极限拉深系数,因此要在第二次拉深以后增加一道整形工序。调整后的拉深系数为 m1=0.55;

8、m2=0.805;m3=0.81m1*m2*m3=0.55*0.805X*0.81=0.363.工序组合与工序顺序的确定对于零件比较复杂,冲压加工流程较长因而需要采取较多的工序时,往往不容易很直观的就确定出具体的冲压工艺方案,此时通长采用以下方法:先确定出工件的所需的基本工序;然后将基本工序按照冲压顺序进行适当的集中与分散,确定各工序的具体内容,组合排列出可能的不同的工艺方案,在结合各种因素,分析比较,找出最适合生产规模与适应现场具体生产条件的工艺方案参考文献1.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成虹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XX.7 第二版2.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徐茂功 桂定一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XX.5 第 二版3.模具设计指导 史铁梁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XX.7第二版4 冷冲模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5.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与实用技术6.工程制图 林晓新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XX.7 第一版7.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张红英 朱怀忠主编 科学出版社 XX 第一版8.模具专业英语 王晓江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XX.7第二版9.冷冲模设计资料与指导 杨关全主编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出版社 XX.8 第一版10.模具制造工艺学 柳舟通 余立刚主编 科学出版社 XX.7 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