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工业强区建设计划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452291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工业强区建设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推进工业强区建设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推进工业强区建设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推进工业强区建设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推进工业强区建设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进工业强区建设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工业强区建设计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工业强区建设计划推进工业强区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 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关键抓项目的工 作理念。大力实施主导产业培植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精品名牌培育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企业家队伍建设工程 和环境创优工程。努力形成工业主导经济格局,以工业的 二次创业推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打造成核心 经济区和湖北新型工业强区。 二、奋斗目标 到 XX 年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是: 工业总量:区属工业总产值达到 460 亿元,工业增加 值达到 125 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 47%。 规模企业:年销售收入 XX 万元

2、以上规模企业户数超过 200 家。其中,产销过 10 亿元的 15 家,过 5 亿元的 20 家, 过亿元的 60 家。培植上市企业 12 家。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300 亿元以上,年均投 资 60 亿元以上。 主导产业: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纺织服 饰、电子信息和化工等五大产业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比例 稳定在 90%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360 亿元。其中,专用汽 车及零部件产业两年内突破 100 亿元,XX 年力争达到 150 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过 120 亿元;纺织服饰产业过 50 亿 元;电子信息产业过 30 亿元;化工产业过 10 亿元。 精品名牌:创中国驰名商标

3、13 件、湖北省著名商标 3040 件、湖北省精品名牌 510 件。 三、工作措施 突出招商引资,抓好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开放先导战 略,主动融入大武汉,加快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 移。继续实行大员招商,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负 责制和“二分之一”工作法。突出抓好以商招商,充分发 挥企业家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坚持内商外商一起招,内 资外资一起引。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将中央、省直企业和 中国 500 强、民营 500 强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目标之 一。大力引进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和科技含量 高、附加值高的项目。提升项目储备质量,深入研究国家 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外商投资的方向、热点

4、,结合我区 “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超前规划、论证、储备大型工 业项目。积极做好项目包装、推介和争取工作,力争在争 取国家和省级的项目布点、专项资金安排上有大的突破。 加快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早 开工、早见效,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动工业经济的大发 展。把招商引资在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中的权重提高到 30%。 壮大主导产业,培植产业集群。深入开展五大产业调 查研究,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强产业上下游之间的配套协作,加大关联产业的深度开 发和配套,努力延伸产业链。重点培植专用汽车及零部件 产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大型物 流中心和大型

5、专业市场,将我区建成亚洲最大的汽车铸件 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专用车生产基地,擦亮“中国专用 汽车之都”的金字招牌。到 XX 年,专用汽车年生产能力达 到 20 万辆以上,铸件年生产能力达到 100 万吨。做精农产 品加工业,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提质增效,增强工 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在建设外向型、绿色型食品加工体系 上寻求更大突破,抓住我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农产品加 工业“四个一批”先进县机遇,将我区建成中南地区最大 的香菇加工出口基地和西区域性农产品加工中心。通过品 牌培育和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饰产业。着力培育生物化 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成我区新的支柱产业。 培育市场主体,做强龙

6、头企业。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 长工程。选择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从 政策资金、要素协调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促进中小企 业向集约化、规范化、集群化发展。重点扶持核心竞争力 强、产业带动作用大的企业。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 合资合作、引进战略投资等方式,以存量引增量,实施强 强联合;支持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聚集,促进 企业裂变式发展,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 团。重点支持全力集团、三环铸造、三友食品、神农生态、 重汽华威、程力专汽、楚胜专汽、神马齿轮、盛星机械、 泰晶电子、中盐银港、金龙集团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 造产销过 10 亿元的企业群。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后

7、备企业资 源库,为进库企业提供上市咨询辅导和推介服务。大力推 进全民创业。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准入领域,全力支持各 类市场主体的准入和发展。加快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设,建立创业辅导服务平台,打造融资担保服务平台, 组建协会商会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良 好的外部环境。力争每年净增各类企业 400 家以上,个体 工商户 XX 家以上。 推进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按照“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切实抓 好经济开发区和各镇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管理水 平的提升。科学利用土地,确保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引进项目投资强度必须达到 100 万元/亩以

8、上。把经济开发 区打造成“新型工业聚集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现代化 城北新区、全省一流经济开发区” 。一是实施满园工程。按 照主体功能分区,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进项目优先 向北布局,实现南北贯通;加大对回归创业工业园支持力 度。二是实施园区拓展工程。按照“一主两翼”的发展战 略构架,东扩西进,向东重点建设以新 316 国道为轴线的 区域;向西重点建设平原岗、红山头两村之间的区域,到 XX 年园区规划面积拓展到 42 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达到 25 平方公里,力争入园企业达到 200 家以上。三是实施园区 配套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气、通 讯、电视等配套设施,修建程力大桥、金

9、龙湾大桥、龚家 棚大桥,建设三个 110KV 输变电站,建设行政商务区、还建 小区,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四是实施企业服务工程。建立 新进项目专班跟踪服务长效机制,引导企业嫁接重组、转 型升级,千方百计促进企业壮大规模、集群发展。调整武 大科技园定位,将其建成我区精细化工、新型材料和生物 工程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鼓励具备条件的镇因地制宜, 建设特色园区,完成何店、万店、府河、南郊、北郊工业 园区建设详规,实现南郊汽车工业园、北郊东岗工业园与 经济开发区的对接。鼓励暂不具备条件的镇到现有园区创 办“园中园” ,对引进到经济开发区落户的企业视作各镇企 业。提升创新能力,促进转型升级。构建以企业为主体

10、、 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集成创 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全区研究与发展经费 占 GDP 比重达%以上,财政对科技经费的投入占区级财政支 出的比重达%以上。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技术 改造步伐。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 心,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国家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到 XX 年建立省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 3-5 家,发展科技中介 服务机构 2-3 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国家 级、省级名优品牌,加大品牌产品营销力度,增强地域品 牌的影响力。着力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30 家以上,

11、高新技术产 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 17%以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循环工业体系,引导企业注重节能节材、资源 综合利用和污染控制治理,着力培育循环经济型企业,积 极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工业园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 的监督检查,加大对重点污染区域,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 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防止先污染、后 治理和资源浪费。 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优秀企业家。注重加强对企业家 的培养和保护,推进企业家健康工程、暖心工程、增智工 程等三大工程,提高企业家素质。积极营造尊重、支持企 业家的良好氛围,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给予物质 奖励、政治荣誉和社会地位。鼓励企业家放手发展、尽

12、展 才华,培养一支有素质、会经营、善发展的企业家队伍。 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订单式”培 训企业急需的营销人才和技术工人,建设一支技术精湛、 技能高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 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开放灵活的企业人才引进机制和 激励机制,打破各种界限,鼓励各类人才流向企业,重点 引入高级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和技师型紧缺人才,用高薪、 股权等激励业绩突出的企业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工 业强区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机关干部到工业企业挂职锻炼, 其工资关系、职级待遇保持不变。 开展银企合作,优化融资环境。积极开展银行、企业 对接活动,促进银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

13、中小企业融 资激励机制,对扶持中小企业效果突出的金融机构和担保 机构等给予财政公共存款支持或物质奖励。引导、支持担 保机构改进服务方式,简化贷款担保手续,积极拓展担保 业务,适应中小企业对融资担保的需求。建立和完善中小 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 本和非公有制企业进入担保业,整合和优化现有担保资源,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纳入全国试点范 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取得担保 收入,3 年内免征营业税。 四、激励政策 对发展工业经济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奖 金由区财政据实列支。 1、企业家特别贡献奖。对贡献突出的企业法人代表或 实际负责

14、人予以奖励。其中,纳税过 1 亿元的奖励 100 万 元;过 5000 万元的奖励 50 万元;过 4000 万元的奖励 40 万元;过 3000 万元的奖励 30 万元,过 XX 万元的奖励 20 万元;过 1000 万元的奖励 10 万元;过 500 万元的奖励 5 万元。不重复计奖。 2、优秀企业家荣誉奖。每年组织评选优秀企业家,每 名优秀企业家奖励不低于 1 万元。 3、科技创新奖。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 5 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 或研发中心分别奖励 10 万元、5 万元。 4、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奖。每净增 1 家规模以上企业, 奖励 2 万元。

15、5、出口创汇贡献奖。对新出口企业创汇在 100 万美元 以上的,每创汇 1 美元奖励人民币元;对老出口企业创汇 超过上年度基数部分,每增加创汇 1 美元奖人民币元。 6、企业上市和品牌建设奖。企业上市后除省市奖励外, 另奖励 100 万元;对获中国驰名商标的每件奖励 10 万元, 对获省精品名牌和省著名商标的每件奖励 2 万元。 对工业投资实行奖励。 1、新上项目奖励:新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后,从纳税 年度起,三年内按年度实现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一定比例由 项目收益财政给予企业奖励。年实现税收 300 万元500 万 元,给予其地方留成部分 30%的奖励;年实现税收 500 万元 1000 万元,给

16、予其地方留成部分 40%的奖励;年实现税 收 1000 万元以上,给予其地方留成部分 50%的奖励。 2、招商引资奖励: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 XX 万元至 1 亿元的工业项目,待项目投产见效后,按实际完成固定资 产投资额的 1由项目收益财政给予引资人一次性奖励;对 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1 亿元的工业项目,待项目投产见 效后,按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由项目收益财政给 予引资人一次性奖励。 五、环境保障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着力优化法制 环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依 法维护企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搞好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大力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 场经济秩序,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深入推进政风行 风评议,开展企业评机关、群众评科长、社会评站所的 “三评”活动,建立涉企机关工作人员评议制度,对评议 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经考查认定后,给予相应处罚。完善 领导包保、现场办公、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百名干 部下企业、百名干部包项目”行动,切实改善发展环境。 1、实行“一站式限时办结”制度。依法规范行政审批 事项和审批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