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406332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太丘与友期,咏雪,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和其作者刘义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咏 雪,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吐字清楚。 不添字,不漏字。 停顿恰当。,正音,正确朗读,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

2、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 雪,子侄辈的人,不久,急而大,大致,差不多,像什么,比不上,随着,高兴的样子,比,就(是),再读课文 理解文意,集会,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三读课文:理清叙事脉络,时间: 地点:

3、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儿女,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兄女曰:“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 氛?何以见得? 推敲一下“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两个比喻到底哪个好?为什么?你能 写一个关于雪的比喻句吗? 结尾为何要交代道韫的身份?,思考, 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何以见得?,“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推敲一下“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很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而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

4、”一喻而笑乐。解释不同。,结尾为何要交代道韫的身份?,表明赞赏道韫的才气。(有力的暗示),两个比喻到底哪个好?为什么?,写物必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撒盐”便好在形似。但好的诗句应有意蕴,“柳絮”好在神似,并蕴含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答问:交代“咏雪”故事背景的是哪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老师评:短短十五个字,涵盖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起因。,言简意赅,下列人物叫什么名字?,谢太傅: 胡儿: 兄女: 左将军,谢安 谢朗 谢道韫(yn) 王凝之,下列人物是什么关系?,谢安是谢朗和谢道韫的 王羲之是王凝之的 谢道韫是王羲之的,叔叔 父亲 儿媳,赛读

5、课文:, 读准字音,吐字清楚。 不添字,不漏字。 停顿恰当。,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默读课文,划出不懂的词句。对照注释,试译课文。,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九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而不顾。,再读课文 理解文意,约定,正午,舍弃,离开,才,同“否”,动作偏指一方,舍弃,拉,回头看,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

6、来,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离开后没多久友人才到.元方当时年龄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就问元方:“您父亲在么?”(元方)答道:“他等了您很久您也没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自己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去了.”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方径直走向家门,没有再回头看那个无礼的人.,译 文,词语辨析,尊君君家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的谦称,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尊,足下、阁下,家父、家严,译文:注意文中省略的成分,陈

7、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行),(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尊君)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行)。(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人)子骂(其)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而不顾。,对话的背景: 对话的内容: 对话的结果:,友人不至 太丘舍去,友人发怒 元方对答,友人惭引 元方不顾,三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四读课文,研讨学习:, 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何以见得?,无信,无礼。,懂礼识义,

8、率真正直,聪敏过人。,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 泰戈尔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海阔天空,赞扬的态度,文章叙事简洁,你能看出作者对元方是什么态度吗?需要直接抒发吗?,世说新语善于直叙其事,但对人物的褒贬已蕴含其中,并通过简洁的描述展示人物性格特点。这些写法值得我们借鉴。,蕴含在叙事中,总结,课堂练习,辨析下列划线词的意思。,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相委而去 相顾惊疑,衡乃穿壁引其光 去后乃至,待君久

9、不至,已去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当时,经常,于是,才,已经,停止,动作偏指一方,互相,这,此。,判断词,拓展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综合练习 第一部分 1世说新语是 集,主要记述了 。刘义庆是 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华歆( )辄( )携( )拯(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过中不至(过: ) 去后乃至(乃: 去: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 元方入门不顾(顾: ),古代笔记小说,东汉末

10、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南朝,xn,zh,xi,zhng,超过,才 离开,丢下,抛弃,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回头看,歆辄难之(辄: ) 幸尚宽,何为不可(幸: ) 王欲舍所携人(舍: )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 ) 既已纳其自托(托: ) 4译句。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当即,幸而,恰巧,扔掉,抛弃,的原因,请托,请求,第二部分 阅读课文期行,解答下列问题 5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6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7释词: 日中:( ) 舍去:( ) 无礼:( ) 引之:( ) 8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9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 10“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 11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元方,语言和行为,守信用、讲礼貌。,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君与则是无礼。”,知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