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分级与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修改后)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392617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分级与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修改后)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护理分级与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修改后)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护理分级与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修改后)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护理分级与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修改后)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护理分级与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修改后)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分级与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修改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分级与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修改后)(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雾化吸入操作规范 阮莎莎 2017年7月21日,主要内容:,一.什么是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指: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 鼻或口吸入达到治疗效果的给药方法。雾化治疗效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雾化颗粒的大小和稳定性,二.雾化吸入有什么优点?,1.奏效快,2.药物用量小3.不良反应轻,三.雾化吸入的目的,湿化气道,可作为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治疗手段。控制呼吸道感染,消炎,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释痰液祛痰。常用于咽喉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患者。解除呼吸道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等患者。预防呼吸道感染常用于胸部手术前后的患者。,四.雾化吸入的分类,超声雾化吸入

2、:是指以超声波产生振动,使药液成雾,便于吸入;,四.雾化吸入的分类,氧气雾化吸入 :是指以氧气气流使药液成雾,被吸入呼吸道达到治疗目的。 图片暂缺,五.用物准备,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治疗车上放置氧气驱动吸氧装置一套,雾化用药,纱布2块,手电筒。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3.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和配合程度,查看口腔粘膜,半小时内是否进食。(2)评估病房环境 。,六.操作流程,1.核对医嘱,治疗单、已配置好的药物、携至床边; 2.核对床号,姓名,手腕带,向患者解释雾化吸入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3.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 4.再次核对医嘱单及药物,根

3、据医嘱将所需药液加入雾化储存液罐,入药量在2-8ml之间。 5雾化吸入器连接管一端连接至吸氧装置,另一端连接储液罐底部的接口,将口含嘴或面罩安装到雾化吸入器上,再次核对。 6.打开氧气开关,将氧流量调至4-6l/分,一般不超过10l/分,气流过大会增加患者咽喉部不适感,氧流量达到15l/分时氧气表就会被冲坏。,六.操作流程,7.嘱病人紧含住口含嘴或将面罩罩住口鼻,深吸气后憋气1-2秒,鼻孔缓慢呼气,重复此步骤直至药液全部缓慢雾化完毕 ,一般10-15分钟,不超过20分钟。 8.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有痰液立即给予吸痰)。 9雾,护 理 分 级2009版与2013版对比,分级护理颁布

4、时间,卫生部于2009年颁布了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 原则(试行),自2009年 7月1日起实施。,2009版,由卫计委 2013年11月14日发布, 自2014年5月1日起实施。,2013版,护理分级定义,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2009版,自理能力:在生活中个体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解释: 此级别与原护理级别相同共4个等级, 不同:新标准必须综合病情和/或自理能力 “和”即二者均考虑:病情+自理能力 “或”指在特定情况下只需考虑其中某一方面,如:截瘫恢复期的患者,生命体征及

5、病情均平稳,仅自理能力一项即可确定为一级护理,1.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2.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见表1)。 3.根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4.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的护理分级,2013版,确定患者的,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护理级别。,2009版,明确自理能力等级 的分级方法,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 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 体得分取决于对一系列 独立行为的测量,总分 范围在0100。,护理分级分级方法,表1自理能力分级,护理分级分级依据

6、(特级护理),四条删除,护理分级分级依据(一级护理),明确指出自理 能力重度依赖,护理分级分级依据(二级护理),明确指出自理能力 中度、轻度依赖,护理分级分级依据(三级护理),明确指出自理能力 轻度、无需依赖,自理能力分级,分级依据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见附录A)对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评定,根据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分级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项目进行评定,将各项得分相加即为总分。根据总分,将自理能力分为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和无需依赖四个等级(见表1)。,附录A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返 回,

7、附录A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护理分级实施要求,主要内容:,护理分级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基本要求 操作程序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职业防护,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的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文件。 GBZ/T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WS/T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范性引用文件

8、,1静脉治疗 2中心静脉导管 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4输液港 5无菌技术,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7药物渗出8药物外渗9药物外溢出,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VC: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N:肠外营养(parenteal nutrition) PORT: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 PVC: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ns cathete

9、r),基本要求,1.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 2.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为注册护士、医师和乡村医生,并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 3.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操作完成。 4.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操作程序,1基本原则:查对制度、无菌原则、手卫生、皮肤消毒 2操作前评估 3穿刺 4应用 5静脉导管的维护 6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7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 8导管的拔除,操作程序操作前评估,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

10、脉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输液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 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 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蚀性药物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 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液。 PICC 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 CVC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PORT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使用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11、)。,操作程序穿刺,PVC穿刺 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 PVC穿刺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取舒适体位,解释说明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 选择穿刺脉,皮肤消毒; 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绷紧皮肤穿刺进针,见回血后可再进入少许; 如为外周静脉留置针则固定穿刺针芯,送外套管入静脉,退出针芯,松止血带; 选择透明或纱布类型无菌敷料固定穿刺针,敷料外应注明日期、操作者签名。,操作程序穿刺,PVC穿刺 PV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伤疤、炎症、硬结等处的静脉; 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 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 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

12、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进行穿刺,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 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5cm,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8cm,应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再进行穿刺; 应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等异常不适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操作程序穿刺,PICC穿刺 PICC穿刺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核对确定认置管医嘱,查看相关化验报告; 确认已签署置管知情同意书; 取舒适体位,测量置管侧的臂围和预置管长度,手臂外展与躯干成4590,对患者需要配合的动作进行指导; 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直径20cm,铺巾,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 用生理盐水预冲导管,检查

13、导管完整性; 在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按需要进行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实施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少许,固定针芯,送入外套管、退出针芯,将导管均匀缓慢送入至预测量的刻度; 抽回血,确认导管位于静脉内,冲封管后应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导管,敷料外应注明日期、操作者签名: 通过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应记录穿刺静脉,穿刺日期,导管刻度、导管尖端位置等、测量双侧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对照。,操作程序穿刺,PICC穿刺 PIC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接受乳房根治术或腋下淋巴清扫的术侧肢体、锁骨下淋巴洁肿大或有肿块侧、安装起搏器侧不宜进行同侧置管,患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患者不宜进行置管; 宜选

14、择肘部或上臂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肘窝、感染及损伤的部位;新生儿还可以选择下肢静脉、头部静脉和颈部静脉; 有血栓史、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放疗部位不宜进行置管。,操作程序应用,静脉注射 应根据药物及病情选择适当推注速度。 注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用药反应。 推注刺激性、腐蚀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状况,确保导管在静脉管腔内。静脉输液 应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 输液过程中,应固定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表现。 输入刺激性、腐蚀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状况,确保导管在静脉管腔内。,操作程序应用,PN 宜由经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层流室或超净台内进行配

15、制。 配好的PN标签上应注明科室、病案号、床号、姓名、药物的名称、剂量、配制日期和时间。 宜现用现配,应在24h输液完毕。 如需存放,应置于4 C冰箱内,并应复温后在输注。 注射前应检查有无悬浮物或沉淀物,并注明开始输注的日期及时间。 应使用单独输液器匀速输注。 单独输注脂肪乳剂时,输注日期应严格遵照药物说明书。 在输注的PN中不应添加任何药物。 应注意观察患者对PN的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记录。,操作程序应用,密封式输血 输液前应了解患者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 输血前和床旁输血时应分别双人核对输血信息、无误后才可输注。 输血起始速度宜慢,应观察15min无不适后在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输注

16、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 血液制品不应加热,不应随意加入其他药物。 全血、成分血或其它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输注,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h内输完。 输血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监测。 输血完毕应记录,空血袋应低温保存24h。,操作程序静脉导管的维护,冲管及封管 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通过回抽血液来确定导管在静脉内。 PICC、CVC、PORT的冲管和封管应使用10ml及以上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 给药前后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 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迟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肝素盐水的浓度:PORT可用100U/ mL,PICC及CVC可用010U/mL。 连接PORT时应使用专用的无损伤针穿刺,持续输液时无损伤针应每7d更换一次。 PORT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 4周维护一次。 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周维护一次。敷料的更换 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 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d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d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