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案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392528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册《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案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上册《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案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上册《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案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上册《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案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上册《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案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册《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案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册《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案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上册高一语文上册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教 案分析案分析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是“向青春举杯”专题“吟诵青春”板块的一首诗歌,根据教材的编写预设,这一板块的教学应紧紧围绕“理解”与“诵读”两个要点展开活动,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准确把握诗歌内容,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家的情感倾向。为充分体现活动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并最终实现板块教学的目标,在本首诗歌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诗人江河的相关诗歌创作,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整个社会的背景知识,以及以诗人为代表的一代中国青年在面对国家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乱走向建设时的喜悦、自信与激情的向往

2、。在大体掌握了这些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诵读。作为一首朦胧诗,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尽管总体格调是激情与欢快的,但诗中的一些诗节或诗句还是体现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变化,如第三诗章的抒情性就比其他诗节更为突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把握作品感情基调的基础上,通过语音、语调的各种变化,去寻找恰当的声音表现形式,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歌的意象丰富,在诵读活动中,要让学生尝试分析这些意象,理解诗歌用纷繁的意象描绘出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既是中国社会现实的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表露,从而把握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对诗歌主题的深刻领悟反过来又会帮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更准确、传神地运用

3、语气、语调的变化和诗歌节奏的变化去表达诗人的情感。教学目标.学习这首诗歌,让学生能够感受并理解诗人在面对祖国春天来临时的那份喜悦之情以及对理想和美好未来的渴望与追求。2.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深刻领悟作品的感情基调;能够用恰当的声音形式充分表达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准确读出诗人的激情与喜悦,渴望与追求。2.难点:对诗歌中一些意象的认识与理解,朗读过程中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呈现形式。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阴云密布,无人能够看到国家、民族以及个人未来的时期,20 岁的诗人食指用朴实平易的文字,用冷静而炽热的语言告诉人们:相信未来,相信我们能够看到冰块消亡的那

4、一天!若干年后,所有有幸还活着的人真地看到了诗人当年的预言, “文革”结束了,我们的国家从疯狂回归了理性,从寒冬走回了春天。内乱结束了,建设开始了;封闭结束了,改革开放开始了。每一个中国人都由衷地发出了笑声,这时候又有一位诗人站了出来,他放声为所有的变革者唱出了一首歌,这首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让我们一起奔腾吧!二、诗人江河及社会背景.江河:原名于友泽,生于 1949 年,北京人。江河的诗歌创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与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梁小斌等人构成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朦胧诗群,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有纪念碑 、 星星变奏曲等。其大部分诗作与其他朦胧诗人的作品一样充

5、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批判,但他的有些诗作更体现了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意识,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即是其中的佳作。2.社会背景:1976 年,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国家初步从内乱中走出。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注定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确定了国家对外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中国开始由内乱走向建设,社会逐步走回正确的轨道。国家的这一变化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感到鼓舞和振奋,人们普遍感到国家发展的春天回来了。八十年代初,中国的有志青年甚至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而作为诗人的江河更是敏感地意识到国家这一变化的意义和重要性,面

6、对一个崭新的时代和社会,诗人满怀激情地进行了歌唱,并且把这首歌明确地表示要献给所有的变革者。三、检查预习,让学生回答全诗四个诗章的基本内容。【明确】全诗四个诗章的基本内容是:第一章写变革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用一系列意象描绘了大地回春的欢欣气息和蓬勃生机,这是被束缚力量的释放,是久蛰生命活力的勃发。第二章写出了变革者的精神风貌,诗人激情赞美了热情、开朗、纯洁的奔腾者。第三章写出了变革者的生命准则。诗人用独特的诗歌形式和丰富的诗歌语言歌颂了坦诚、纯洁和信任的美好。既可以理解为新时代到来后,诗人对人与人之间构建坦诚交流关系的渴望,又可理解为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相处境界的期盼,表达了对新时代生命准则的理

7、解。第四章点明变革者创造的意义。变革者所有变革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为了人的“生活” ,要让“美丽的风光” “在人们的脸上内动” ,要让“笑声” “溢满普通的家庭” 。四、教师读诗,让学生感知诗歌情感基调五、自由诵读,把握节奏,体会诗人情感。把学生分为四组自由诵读,每组分别读诗中一个诗章。注意把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人的情感。【诵读提示】:第一诗章是写变革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用一系列意象描绘了大地回春的欢欣气息和蓬勃生机。全诗章共 3 节,第 1 节和第 3 节要着重读出大地回春的欢欣气息和蓬勃的生机。其中第 1 节“船冲向浪头/我们这样站着/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这几句诗在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

8、由重到轻柔的转换;第 3 节中的两个“走吧”所带有的那种欢快与兴奋要在语气上有所体现。第 2 节在朗读节奏上的处理要舒缓而略显沉重,要有一种叙事感。 “为了在今天歌唱”要读得余味悠长。第二诗章是写变革者的精神风貌。第 1、2 节,诗人言说“热情、开朗”的奔腾者有着美好的愿望,他在寻找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如美丽的爱情、大地的丰收、机器的轰鸣等。在朗读时节奏要明快,要突出奔腾者的兴奋、激动和喜悦之情。第 3、4 节诗人写奔腾者在现实中看到了一些因被过往历史伤害而感到迷茫的目光,那些迷茫的目光又尖锐地刺痛了奔腾者的神经,让奔腾者想到了历史中“不能原谅的一切” 。奔腾者决心以自己一颗纯净的心灵“清澈地对待别人” ,那颗心就像“一颗鲜红的浆果” “一年又一年地挂满枝头” ,去“让善良的人们摘去” ,从而重建生活的信心。一想起奔腾者的这种举动,诗人的“诗中就扬起好听的声音” 。要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就要注意节奏的变化与语气的缓急。比如读“我知道你那善良的愿望,你们原谅的姑娘/原谅的,生活中渐渐迷茫的目光”时节奏要慢,语气要轻,体现的情感要凝重。读“但是那不能原谅的一切/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