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旅夜书怀》复习学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392416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旅夜书怀》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语文《旅夜书怀》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语文《旅夜书怀》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旅夜书怀》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旅夜书怀》复习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高一语文旅夜书怀旅夜书怀复习学案复习学案【原文欣赏】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翻译: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而着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简介: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其诗

2、被称为“诗史” 。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 、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字词:(1)岸:指江岸边。(2)危樯: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而着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

3、,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 、 “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练习题:1、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你认为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2、诗的后四句是“抒怀” ,试运用“知人论事,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之。答案:1、 (1)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2) “垂” “涌” ,垂即垂挂之意,满天星辰垂挂在广阔平坦的田野之上;涌即奔涌之意,一轮圆月倒映在奔腾的江水之中,随着江水奔涌向前。(3)衬托出平原的广阔和江浩荡之势。(4)以乐景衬哀情,用宏大广阔之景来反衬内心的孤寂。2、 (1)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而着,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2)颈联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3)尾联借景抒情(比喻) ,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