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389373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五代文学教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隋唐五代文学教案隋唐五代文学教案(54 学时)第六章杜甫(6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杜甫的生平与诗歌成就。重点:杜甫诗歌成就、特点。难点:杜甫诗风及律诗成就。第一节生平、思想、个性一、生平(712770) ,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先祖居长安附近杜陵,自称“少陵野老” 、 “杜陵布衣” 。官至左拾遗、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又有“诗圣”之称。其生平的几个主要时期:、读书、壮游,35 岁之前(712-746) 。24 岁在洛阳举进士不第。30 岁在偃师娶妻杨氏。33 岁又开始漫游。在洛阳遇李白,随白游历,二人有近一年的交游。青年时也是趾高气扬,充满进取心的人。好饮酒如李白,有望岳 、房兵曹胡马

2、 。2、长安十年困守与求仕,3545 岁(746-755) 。父去世后,生活困窘,为生计无所不用其极:有 20 多首诗干谒;参加李林甫主持制举,成了“野无遗贤”牺牲品;献三大礼赋 ,擢河西尉小官,不拜。天宝末年,改授右卫军府胄曹参军。在长安,历尽辛酸,生活落魄,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 (奉赠韦左丞 )看到生民的苦难及贫富差别,写出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如兵车行 、 丽人行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陷贼与为官(左拾遗) ,4548 岁(756-759) 。安史乱起756 年陷长安,757 年夏,逃至凤翔,授左拾遗,为救房琯获罪。杜甫与房琯为布衣交,房

3、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为刺史。8 月,杜甫被许回羌村。九月,长安克复,回长安。758 年贬华州司功参军,辄去;后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759 年,由华州(西安东南华县)秦州(甘肃天水)同谷(陕西)剑阁成都。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现实主义成熟期。许多诗都是哭天抢地,可见他的困顿。有“三吏三别” 。4、漂泊西南及流落湖、湘,4959 岁(759-770) 。在严武的帮助下(可能高适也给他帮助)建草堂,初相对安定。765 年,严武再镇川,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766768,居夔州(奉节) 。770 年死。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50 年后孙子嗣业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

4、。杜甫之死,也是千年之谜。一说八月,死于由长沙到耒阳途中,因过多食用牛肉、白酒而“饫死” ,郭沫若先生从医学角度论说杜是因食用了变质的牛肉,并加白酒而死。;一说因长沙兵变至耒阳,长沙平定后又回长沙,死于十一月。仇兆鳌杜诗详注 、萧涤非杜甫研究持此说。夔州两年是他创作的第二高峰期,有近 430 首诗。与华州至洛阳的创作不同,他尝试各种律诗的写作。 登岳阳楼五律、 登高是七律中对仗最工整的, 秋兴八首 、咏怀古迹五首是联章体。另有长至百韵的排律,164 句对仗,可见他驾驭语言的能力。二、思想个性:奉儒守官的家庭,儒家思想伴其一生,无论穷达都兼善天下。旧唐书文苑下:“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饭

5、颗山之嘲诮。 ”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严武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杜甫寄题江外草堂云:“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又在醉时歌写给好友郑虔:“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第二节杜甫的创作存诗 1400 余篇,在唐人中仅次于白居易。其诗内容兼收并蓄,细大不捐、包罗万象。主要有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反映个人经历和人生忧患等。杜甫的社会诗,也就是那些被称作“诗史”的部分:一类是反映天宝后期动乱行将到来的社

6、会风貌的名作如兵车行 、 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 、 哀江头等;安史之乱后,写成的“三吏” 、 “三别” 、 北征等。杜甫是盛唐诗人中首先把战争苦难引入诗中的。 (“三吏” 、 “三别”见文选 122 页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一、 “诗史”意义。 (史诗:重视诗歌的叙事性)、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如兵车行 、 石壕吏反映穷兵黩武及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2、历史的广阔性、形象性。其创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多方面,对历史是形象的补充。3、历史的深刻性、预见性。揭露了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如表现安史之乱前国势倾危, “山雨欲来风满

7、楼”的政治形势。这种“诗史”的性质,决定了写法的变化。创造了“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他的写法,往往是从不起眼的细事入手,从一个细小的视角来展示广阔的社会历史图画。在诗中杂以议论,或者用散文的语式铺排,或者将抒情融入叙事中,这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种转变。二、何谓沉郁顿挫?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沉郁,思想感情深厚、沉重、博大、悲壮;顿挫,音节豪宕,格律精严而又富有变化。感情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他深厚阔大的感情力量,欲喷发时,他的儒家涵养及中和心态,又把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低回起伏。他诗歌的主流风格:沉郁顿挫。 (指他的政

8、治、社会诗)教材上说: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之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他的山水诗萧散自然。三、杜甫七律的成就:如果说,沈、宋可以算作律诗体制的确立者,那么,杜甫才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律诗艺术的奠基人。杜甫律诗的创造与贡献:、数量上:151 篇,是初、盛唐之和。与盛唐大诗人较:王维,479 首七律 20;高适,241 首七律 7;岑参,397 首七律 11;李白 994 首七律 9。2、内容上:杜之前,多酬赠、应制之作;杜诗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

9、古风、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3、艺术技巧上:杜之前,守格律者,不免落入卑琐庸俗,如沈宋诗;而意境胜者,往往视格律于不顾,如李白。杜诗在用字、造句、属对、调声、谋篇、运笔等各个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大胆的革新,充分发挥了律诗体式的美学特长:其一,对仗精工,出神入化。其二,议论精当,叙写自如。其三,布局精心,屈曲盘旋。其四,对比精确,正反相映衬。其五,语言精致,含义深邃。其六,诗律精细,体制创新。第三节杜诗的影响一、杜诗的影响中唐以后,杜甫的地位和影响日大,陆侃如、冯阮君说:天宝前,李白的时代;天宝后,杜甫的时代。杜诗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深刻的。除了在主题意蕴上主要是仁人爱物的仁政理想,从唐

10、诗的发展看,杜甫是一个集大成者,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杜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由于他的转益多师的吸取,兼备众体而自铸伟辞,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和可能。杜诗是唐诗的转折,四个主要标志:、以文为诗。 “即事名篇” ,以诗纪行纪实,由古体向近体的转变,乐府转为新题时事。2、以论入诗。由山水蕴藉向现实忧患、个人感叹在表现方式上主要是夹叙夹议的散文化的铺排技巧,由唐而向宋诗风转变。3、以才学为诗。由诗人之诗向学人之诗的转变。4、追求“尽工尽善”之境界,开苦吟之风气。二、 “李杜优劣论”:李杜两大诗人,难分优劣,各有极诣,同时达到了五七言诗歌的顶峰。后代有些文人,因个人爱好、时代风尚

11、等因素不同关系,发表了若干抑扬的言论。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引起公案(文学史) 。严羽则认为:李杜二公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三、重要注本:杜诗在宋流传很广,号千家注杜诗,现存宋刊本杜诗有十多种。有“杜诗学” 。较好的注本: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集各家注止大成,取其善;杨伦杜诗镜诠 ;浦起龙读杜心解 ,浅解,分析很细;钱谦益钱注杜诗 (杜诗笺注 ) ,重诗歌与政治关系,即“史实” 。萧涤非杜甫研究 、 杜甫诗选注四、讲读:讲读之一登楼 (略

12、)讲读之二登高 (略)讲读之三登岳阳楼 (略)扩展阅读论著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代序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年版)杜诗注本:杜诗在宋流传很广,号千家注杜诗,现存宋刊本杜诗有十多种。有“杜诗学” 。较好的注本: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集各家注之大成,取其善;杨伦杜诗镜诠 ;浦起龙读杜心解 ,浅解,分析很细;钱谦益钱注杜诗 (杜诗笺注 ) ,重诗歌与政治关系,即“史实” 。今人萧涤非有杜甫研究 、 杜甫诗选注 。精读作品篇目:登楼 、 登岳阳楼 、 登高 、 春望 、 旅夜书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秋兴八首其一。阅读作品篇目: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望

13、岳 、 兵车行 、丽人行 、 新婚别 、 悲陈陶 、 羌村 、 北征 、 江村 、 前出塞 、 赠卫八处士 、 梦李白 、 哀江头 、丹青引 、 春夜喜雨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月夜 、蜀相 。第六章思考与练习:、整理杜甫诗歌创作的四个时期。2、杜诗艺术成就概述,以七律为例。熟悉杜甫的“赋笔”艺术,试赏析北征 、 咏怀五百字 。3、关于“诗圣” 、 “诗史” 、 “沉郁顿挫”的词解。4、比较登岳阳楼 、 汉江临泛 、 临洞庭赠张丞相。第七章大历诗风(代宗大历年间德宗贞元初 766-790)(4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大历诗坛概况。重点:刘长卿、韦应物、李益诗歌特点。难点:大历诗风。第一节中唐

14、诗歌概况(766835)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祐。这一诗歌高潮的出现,与“元和中兴”的历史背景有关。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 。3、多元化格局。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

15、创作的多元化。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中唐诗歌创作又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中唐前期代宗、德宗贞元初。主要为大历诗坛,以王维趣味为趣味。2、中唐后期德宗贞元、顺宗永贞、宪宗元和、穆宗长庆、敬宗宝历、文宗大和年间。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风格迥异的诗歌流派,即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前者奇崛险怪,后者通俗平易。赵翼瓯北诗话:“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第二节大历诗坛概况一、士人共同的心态:他们在繁盛的盛唐度过青春时光,又都目睹了安史之乱及乱后的破败萧条。安史之乱八年,催垮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疲倦、衰顿、苍老、冷

16、淡的内心代替了盛唐士人狂放、慷慨、豪迈、昂扬进取的精神。、在盛唐已养成的入世热情、救世济民的思想,使他们仍关注着社会现实,试图恢复元气,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反映在他们的诗中中,有着豪气与激情。2、痛苦的现实和士大夫独善其身的观念、软弱的性格,又使他们在痛苦之余转向了自身,希望在纷乱的现实中寻找一片宁静的绿地,在失望中寻找心理的平衡,提倡一种清净、高雅、淡泊的生活情趣与远离尘世、洁身自好、颐养天年的生活态度。二、总体诗风。通过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诗歌幽隽、闲雅,重清丽的韵致。诗体上:工五言。有句无篇。语言上:省净、精炼、流丽。山水诗,多静态描述,缺乏灵动与飞扬之气。边塞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