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8385930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 育 新 型 职 业 农 民 打造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1个农业劳动力养活的人口数量: 德国:140 美国:98 中国:5,2010年,农业补贴占农业产值的比例:美国:48%;欧盟、巴西:24%;中国:20% 农业补贴占农民收入的比例:美国:40%;中国:不到4%,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英国:1811年 33%;1831年 25%;1851年 20%目前为1.55% 美国:1806年 58.9%;1900年 35.9%;目前 2% 中国:1991年 59.7%;2001年 50%;2011年 34.8%,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中国现 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以

2、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进行计算,截至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年,与美国相差108年,与韩国差36年。 农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出-中间投入 农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产值,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中国现 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 中国在2030年前后有可能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达到上世纪60年代农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收入情况,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29547

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 2012年日本农民年收入约合人民币49万元,其年收入甚至超过了国家公务员。 2011年法国农民年收入人民币24.8万元,一、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分类 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五、农业部开展的工作和相关政策 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经验介绍,一、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一)农民 身份,户籍为农业户口的人 职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工作的人 农民始终是一种身份与职业的混合体,即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人 7.30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统一为居民户口,一、什么是

4、新型职业农民,(二)新型农民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 传统农民相对应,一、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三)职业农民 以农业为职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人 与兼业农民相对应,一、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四)新型职业农民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强调职业属性,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人; 强调行业属性,从事农业; 强调技术要求,不是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而是文化水平、技能素质、经营能力相对较高的农业生产经营者。,一、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韩长赋:新型职业农民是职业化的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以下三个

5、显著特征: 必须是市场主体:为市场提供农产品,追求利益最大化; 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终身职业等; 具有较高素质,能够承担重要的社会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环境负责,对后代负责,,二、新型职业农民的分类,依据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社会化分工,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生产经营型 专业技能型 社会服务型,二、新型职业农民的分类,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 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主要包括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等。,二、新型职业农民的分类,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 在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

6、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较为稳定的农业岗位工作,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劳动力。 主要包括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二、新型职业农民的分类,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 在经营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相应职业素质和服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主要包括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跨区作业农机手、机防手、村级动物防疫员等。,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产农业和城镇转移;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业生产缺人力。,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

7、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 农业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20022012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36640万人25773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000万人。,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民兼业化越来越普遍,农业副业化越来越明显兼业农户已达90%,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占42.6%,工资性收入占45.3%,财产性收入占3.3%,转移性收入占8.8%。,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 务农劳动力年龄偏大,女性偏多平均年龄接近50岁,部分地区甚至达到55岁以上;妇女约占63%左右,日常在田间劳作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

8、深刻背景总体素质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近83%;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为7.3年;接受过农业技术教育的仅占5.6%;接受过农业培训的也只有12.0%。,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严重。农业生产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占总数的75.9%,30岁以下只占总数的11.0%;70后不爱种地、80后不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社会广泛关注,现代农业发展躲不过、绕不开、回避不了 “谁来种地”这个问题,说到底,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

9、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 韩长赋:“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是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加快培育一大批爱农、懂农、务农的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农业农村工作中最具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和最为重要、最为紧迫的任务。 2012:大力培育新型职业

10、农民;2013: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2014: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重大意义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关键在人;生产力三要素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基础。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重大意义促进农民职业属性回归,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加快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与农民的素质紧密相关;农村经济建设与农民对科学技术的理解掌握有直接关系;农民素质越高,精神追求的境界也就越高

11、。,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重大意义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走上职业化路子;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重大意义有利于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重大意义有利于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逐步走上“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化路子;形成保供增收长效机制。,三、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

12、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靠我们在座各位)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四、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制度;开展生产经营、专业技能、社会服务“三类协同”培养;实现初、中、高“三级贯通”提升。,四、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三位一体”制度 教育培训作用:提高素质、技能、文化水平;必要性:全局和长远决定性作用?局部和短期促进作用!对象:务农农民、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农业后继者等;(18-60岁),四、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三位一体”制度 教育培训类型:留地农民、农业后继者、新型职业农民层次:职业教育(中、高),职业培训;内

13、容: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技能、发展理念、职业操守等,四、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三位一体”制度 教育培训形式:送教下乡、农学结合、弹性学制,全程、分段、参与、互动体系:一主多元、1+N+X条件:四个课堂师资:专兼职、农技人员、院校教师,四、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三位一体”制度 认定管理必要性:找准对象、支持、服务原则:政府统筹、农民自愿、动态管理条件:地域、学历、技能、年限,四、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三位一体”制度 认定管理标准:产业、规模(效益倒推)、效益、示范带动管理:主体、程序、退出机制、档案和信息,四、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三位一体”制度 政

14、策扶持必要性:引导、保障土地流转:前提、优先、租金补贴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倾斜金融信贷:信用、担保、贴息,四、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三位一体”制度 政策扶持农业保险:专门险种、保险补贴社会保障:医疗、养老、工伤等教育培训:免费、按需技术服务:优先、优惠,四、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三类协调”培养重点:生产经营型兼顾: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不同类型:不同培养模式、培养路径、培养方式模式:生产经营型-产业专业技能型-工种社会服务型-岗位,四、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三类协调”培养目标: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作用显著规模:1亿生产经营型-3000万专业技能型-

15、6000万社会服务型-1000万,四、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三级贯通”提升新型绿色证书制度评价要素:能力素质、规模、效益、从业年限等级:初、中、高贯通:初级中级高级,五、农业部开展的工作和相关政策,开展试点 试点目标:2012年,101个县,2-3个产业, 500-1000人形成培育制度体系试点任务:探索构建“三位一体”制度培养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着手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统,五、农业部开展的工作和相关政策,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4年,中央投入11亿元任务:探索建立培育制度-“三个三”开展示范性培训-2省、14市、300县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重点:生产经营型,70%资金对象:6

16、0岁以下,五、农业部开展的工作和相关政策,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补助标准:生产经营型 2000-3000元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 800-1000元培育时间:生产经营型 15天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 7天资金用途:课堂培训及实训、参观交流、聘请教师、信息化手段等,五、农业部开展的工作和相关政策,编制规划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2014-2020)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件能力建设规划(2014-2020):四个课堂一体化建设空中课堂:中央和省农广校(中心)固定课堂:基础广校、职业院校流动课堂:基层农广校田间课堂:产业链,五、农业部开展的工作和相关政策,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件能力建设项目流动课堂:2014年,配置300多个县农广校3年时间基覆盖2/3空中课堂:2015年启动,中央和省固定课堂和流动课堂将陆续启动 印发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 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一主多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