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常用中药与方剂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385914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195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常用中药与方剂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中医学常用中药与方剂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中医学常用中药与方剂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中医学常用中药与方剂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中医学常用中药与方剂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常用中药与方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常用中药与方剂(1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常用中药与方剂,基本治法:八法 程仲龄医学心悟“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具体治法:辛温解表法、辛凉解表法,第一节 解表药与方剂,一、常用解表药 (解表法)运用解表发汗的方药开泄腠理,驱邪外出,解除表证的治法。 适应证 外感表证 水肿 疮疡(泛指体表化脓性疾病 )初起 麻疹透发不畅兼表证者,表证: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所致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 症状: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水肿 “开鬼门(宣肺发汗),洁净府”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外感表证祛邪发汗(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正气素虚扶正发汗(益气发汗、养血发汗、助阳发

2、汗、滋阴发汗) 使用注意 1.应用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可发汗太过。 2.不宜应用 表邪已解 麻疹已透 疮疡已溃 自汗、盗汗、失血、吐泻和热病后期伤津者,一、常用解表药,表证 风寒表证辛温解表药 (六淫.相兼性) 风热表证辛凉解表药风寒表证汗孔闭塞(寒性收引)肌表气血凝滞(寒性凝滞)辛温药物辛能发散,温能祛寒,1.辛温解表药,麻黄干燥草质茎功效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应用,(1)风寒感冒 (2)实证喘息 (如肺炎) (3)实证水肿兼表证 (如急性肾炎)“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使用注意:体虚自汗、盗汗、气喘者忌用,失眠、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范文甫:“不杀人不足为名医”; 徐小圃

3、,药理研究,含麻黄碱 镇咳、扩张气管和缓和鼻粘膜充血OTC 药,伤风感冒、呼吸道过敏、哮喘 。( FDA) 合成苯丙胺类毒品(冰毒)的主要原料。 副作用 (1)血压升高,乃至中风(心血管系统) (2)失眠,忧郁症(中枢神经系统) (3)肝炎,ALT 升高,腹泻(消化系统) (4)皮炎(皮肤) (5)乏力(一般状况),防风,防风的根功效 应用 散风解表感冒头身痛、风疹瘙痒 祛湿止痛风寒湿痹 祛风解痉破伤风 春时老人常食“三粥” 千金方 “一曰地黄粥,二曰防风粥,三曰紫苏粥。” 防风通圣丸腹型肥胖,便秘伴HBP,2.辛凉解表药,适应证风热表证 热(火)易耗伤人体津液发汗辛凉发汗避免辛温药耗伤津液,

4、桑叶,桑树的叶功效 应用 疏散风热风热表证 清肝明目风热或肝热所致的目赤肿痛;肝阴不足,视物昏花 清肺润燥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收汗妙品”自汗,盗汗,头面汗出,菊花,礼记“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屈原 “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陶渊明、黄巢 苏轼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李清照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毛泽东,菊的头状花序功效 应用 疏散风热风热表证 平肝明目肝火上炎或肝经风热所致目赤肿痛,肝阳上亢所致眩晕头痛,肝肾不足之目暗昏花 清热解毒,菊花茶明目,抗衰老 菊花、金银花、山楂片各10 g,制成

5、凉茶防暑降温 菊花延龄膏 陆游 “采得菊花作枕囊”(菊花1000 g,川芎400 g,白芷200 g,丹皮200 g) “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郭彭年:鼻衄柴胡250 g,代茶饮,葛根,葛的干燥根功效 应用 解肌退热外感表证伴项背强直 生津透疹热病津伤或消渴,麻疹初起 升阳止泻泄泻(湿热、脾虚) 葛根素注射液 葛根异黄酮骨质疏松症,葛根30克,水煎服落枕 葛花解酒 1.葛花粥: 2.葛花陈皮茶:葛花10克,陈皮15克 3. 葛花菊花茶:葛花10克,菊花10克 4.葛花竹叶茶:葛花10克,竹叶5克 5.葛花石斛茶:葛花10克,鲜石斛30克,“宁食野葛

6、,不服五石”,五石散(寒食散):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硫磺、赤石脂 “退之服硫磺,一病讫不痊”野葛(断肠草,钩吻)马钱科葫蔓藤的根、茎、叶。 本草纲目“钩吻杀人”,生姜,-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散寒止咳“晨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过氧化物歧化酶 苏轼 苏沈良方 “子苏子” “姜制之”“呕家圣药” 蒲辅周:呕吐清水难忍含生姜一片 王公正:气喘随身常备姜片干姜、炮姜、煨姜、生姜皮、生姜汁,蝉衣,1.小儿夜啼,哮喘 2.音哑蝉衣3 g、薄荷3 g、胖大海2枚或蝉衣3 g、诃子3 g、石斛3 g泡服 3.小儿湿疹蝉衣3个研碎、黄连3 g、香油30 ml,浸泡1日,敷患处 蝉花 真菌蝉花寄生于蝉蛹上形成的

7、子座和蝉蛹尸体的复合体。,第二节 清热药与方剂,(清热法)清除体内温热火毒之邪的治法里实热证 “热者寒之”表热证热邪侵犯人体 热证里热证(里)实热证阳盛(里)虚热证阴虚 (人体产热过剩而导致的一种以脏腑功能亢进为特点的疾病),运用原则:表证已解,里热正盛,但未结实 使用注意 多苦寒之品,过用易伤阳气,不能大量常服 脾胃虚弱,阴虚津亏者慎用(一)清热泻火药 适应证气分实热证,脏腑实热证 体虚补虚药 白虎加人参汤,石膏,含水硫酸钙功效 应用 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肺胃热盛,胃火 除烦止渴肺热咳喘 收敛生肌湿疹、烫伤、疮疡及创伤久不收口 用量用法:1560克,先煎张仲景: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8、 张锡纯,孔伯华,余师愚,2.清热燥湿药,湿热证(苔黄腻)注意:苦寒伤胃,性燥伤阴,脾胃虚寒,津液亏耗者慎用,黄芩,黄芩的根功效 应用 清热燥湿善清肺热,湿温,大肠湿热泻痢 泻火解毒痈肿疮毒 止血安胎出血,胎热不安 “黄芩、白术为安胎之圣药”,药理研究,1抗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皮肤真菌、流感病毒 2扩血管、降血压、利尿、解热、镇静,抑制肠管蠕动 3流感、急支、肠炎、肺炎、菌痢、尿感、皮肤炎症、高血压等,“黄连治痢” 黄连素(盐酸小檗碱),3.清热解毒药,热毒证、火毒证(红、肿、热、痛)注意:性寒凉,易伤脾胃,中病即止,不可过量

9、或久服。,金银花, (双花,忍冬花)忍冬的花蕾 “一生一对,一蒂双花,一黄一白,如金似银”功效 应用 清热解毒治一切痈肿疔疮的要药,热毒血痢 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肺热咳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四妙勇安汤(银花90 g、玄参90 g、当归60 g、甘草60 g) 双黄连注射液:银花、连翘、黄连 金银花露清凉解暑痈多个相邻毛囊或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内痈、外痈) 疔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疖发生于皮肤浅表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连翘,连翘的果实功效 应用 清热解毒疮家圣药,黄疸兼有表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消肿散结 疏散风热外感风热金丝桃素; 茴香莽草酸达菲,板

10、蓝根菘蓝的根 大青叶菘蓝的叶子 青黛菘蓝叶的色素提取物“眉如远黛 ” “张敞画眉” 西京杂记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常若凝脂。” 当归龙荟丸青黛靛玉红,蒲公英,蒲公英的全草功效 应用 清热解毒疔疮疖肿 消痈散结乳痈(急性乳腺炎)、肠痈(急性阑尾炎)、肺痈(肺脓肿、化脓性肺炎、支扩伴感染) 利 湿湿热黄疸、热淋(湿热蕴结下焦所致的淋证急、慢性泌尿系感染 ),4.清热凉血药,适应证 热入营血证(身热、心烦、不眠、神昏谵语、吐血衄血、发斑、舌绛、脉数) 出血证 热病津伤证,1.白喉:玄参15克、白芍9克、生地9克、麦冬9克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清虚热药,适应证 肾阴虚(潮

11、热、手足心热、虚烦不眠、舌红苔少、脉细数) 热病后期,余热未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绛)常养阴药、凉血药,苦参,豆科苦参的根功效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防治SARS中药: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板兰根冲剂、新雪颗粒、金莲清热颗粒、灯盏细辛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 曹洪欣:参白注射液病毒性心肌炎,鱼腥草制剂过敏,患者,女,36岁,因感冒,全身不适、咽痛,T 38,P 90,R 24,BP l2070,WBC:6. Ox10 9/L。输入鱼腥草制剂 100 ml,10后述憋气、头晕,20时面部青紫、出汗,烦躁,P 130,R 30 ,BP 10060 ,立即停用,予地塞米松、葡

12、萄糖酸钙等,30后症状缓解,2h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三、下 法,(泻下法)运用泻下作用的方药,通过泻下通便,使体内宿食、痰浊、瘀血、水饮等有形实邪排出体外的治法。 适应证里实证 注意 易伤正气,应以邪去为度,不可过用。 老年体虚,产后血亏,经期、妊娠期,脾胃虚弱者慎用或忌用。,1攻下药,适应证 内热壅盛,大便秘结,行气药 外感热病,火热上攻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急性阑尾炎、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和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等),大黄,大黄的根茎 功效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解毒止血 活血祛瘀 应用 1.热结便秘 2.热毒内盛 “釜底抽薪” 3.湿热

13、黄疸,湿热淋证 4.瘀血证:闭经,肠痈 5.烫伤,使用注意 1.入煎剂后下 2.孕妇、产后、经期、哺乳期、脾胃虚弱者慎用或忌用 “不可轻用” 当用则用 “因噎废食”,“将军”,大黄、附子药中之良将 人参、黄芪药中之良相“以通为补” 王充“欲得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渣” “大补糕”焦三仙小量大黄蒽琨致泻,鞣质收敛止泻 “继发性便秘”,1.姚僧垣 梁武帝不宜用大黄,梁元帝必须用大黄。 2.朱丹溪:眩晕一味大黄 3.徐小圃:富翁胸闷痰喘大黄半斤 “膏粱厚味,壅塞热痰” 4.颜德馨:咯血、呻吟、烦躁、苔黄犀角地黄汤大黄 5.楼之芩、焦东海 6.戴星甫:罗炳辉60 g 7.张锡纯:儒医10斤,

14、峻药,1.大毒,“虎狼药 ” 甘遂、芫花 2.药性偏峻,“霸道” 寒如石膏,热如附子, 攻如大黄,辛如麻黄。 3.药性平和,用量特重 “大病须用大药”,芒硝,硫酸钠的结晶体 功效 应用 泻下,软坚胃肠实热积滞 清热口疮、咽喉肿痛,(如冰硼散);肠痈、乳痈、丹毒(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疮疡1.有回乳之功 2.用量用法:冲服 3.使用注意:孕妇忌用,2润下药,性平,富含油脂,具有润燥滑肠的作用,泻下作用较缓和(缓泻) 适应证 老年便秘 久病便秘 产后便秘 习惯性便秘,3.峻下逐水药,甘遂甘遂的块根 牵牛子牵牛的种子,番泻叶,番泻树的叶 功效:泻下导滞用量用法:39克;后下或泡服 可用于肠

15、道清洁 过量可有恶心、呕吐、腹痛,第四节 祛湿药与方剂,适应证湿邪所致病证在上在外发汗 在下在内芳香化湿,利水渗湿 寒湿温阳化湿 湿热清热祛湿理气药,常用祛湿药,多辛香温燥,或甘淡渗湿,易耗伤津液 阴虚津亏,病后体弱、孕妇慎用1芳香化湿药 气味芳香,化湿健脾 适应证:湿浊中阻,湿热困脾 “脾喜燥而恶湿”,2利水渗湿药,性质平和,味多甘淡温补脾肾药 清热药 宣肺发汗药 行气药,茵陈,菊科滨蒿/茵陈蒿的幼苗 “三月茵陈四月蒿”功效 应用 清热祛湿湿热黄疸(黄疸要药),湿疮瘙痒 利胆退黄胆道蛔虫症 茵陈酒老人风湿性关节酸痛、脚软无力、下肢浮肿,或一般体质而兼有湿热者。,3.祛风湿药,祛除风湿,解除痹痛适应证痹证(风寒湿三邪)多辛香温燥,耗伤阴血血虚、阴虚慎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