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8378999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毛概”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毛概”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毛概”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毛概”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课教学设计(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论”课专题教学设计,一、几个关键问题释义,(一)教学问题,1. 教学的内涵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 狭义的教学简单说来,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作为教师来讲,教授过程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作为学生来讲,知识是重要的,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 课堂教学,就是指在确定时间、地点、场合下所进行的教者向学习者传授知识、经验、方法、能力并指导其进行学习的活动过程。,2.教学的特殊作用,(1)教学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进行人类经验的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和节奏,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经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

2、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3)教学又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这就保证了学习者学习上的每一步都能够顺利地进行。 (4)教学所要实现的任务始终是全方面的。既有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基本技能的形成、个性特长的发展等。,(二)教学设计问题,1.教学设计的定义 一般定义为: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整合教学策略和制定解决方案,开展评价活动和试行解决方案,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工作和方案的有序过程。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3、 简言之,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2.教学设计的特点,(1)以系统理论与方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 (2)更加完整合理地看待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3)重视教学活动的循序操作 (4)强调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确立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 (5)要求教师对教学任务进行周密分析 (6)在学习归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类教学”原则 (7)要求教学目标与检测项目的对应匹配 (8)强调必须精心安排教学过程,3.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直至获得解决问

4、题的最优方法的过程。 从性质上看,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谋划过程,既涉及教师对教学诸要素的内在认知加工过程,更涉及如何有效选择、安排和呈现教学信息、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的行为操作过程; 从内容上看,一个完整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现在在哪里课堂教学的主体分析;要去哪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去那里课堂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与方法等的设计;是否到达了那里课堂教学的监控与评估。,4.概论课专题教学现实价值,(1)概论课专题教学是实现05新方案下课改宗旨的重要途径 (2)概论课专题教学有助于强化问题意识,实现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建构 (3)概论课专题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活动针对性,提升教学实

5、际效果,二、概论课专题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一)高校课程教学设计基本原理 1.课堂教学设计的层次 四个层次: (1)以教学系统为中心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 (2)以一门课程为中心的层次课程教学设计; (3)以一堂课为中心的层次课堂教学设计; (4)以教学媒体为中心的层次教学媒体设计。,2.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1)是为课堂教学活动制订蓝图的过程 (2)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 (3)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 (4)具有灵活性和具体性的特点,3.课堂教学设计的功能,(1)有利于课堂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2)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3)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4)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

6、展,4.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1)课堂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 (2)课堂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目标 (3)课堂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操作程序和策略,5.教学设计方案组成部分,(1)教材分析 (2)教学设计理念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方式 (6)教学过程 (7)教学评价,6.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发展趋势呈现三大特点: (1)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2)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研究呈现多元化 (3)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将进一步加强与科技的结合,(二)概论课程的定位,1.“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 2.“概论”课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才的

7、最重要的一门课程 3.“概论”课程建设将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三)概论课教学基本趋向专题讲授 1.专题教学立体化 专题教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在专题教学中通过设置立体化教学目标、设计立体化教学内容、采用立体化教学方法和进行立体化教学评价,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1)教学目标立体化 教学目标立体化,就是要设置多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达到多种教学结果。 专题教学教学目标立体化,就是在专题教学中,每一专题通过设置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等三维教学目标和进行教学活动,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激发潜能、提高能力、坚定信念、形成觉悟和自觉行为等

8、多种结果。既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同时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和自觉行为的养成。,(2)教学内容立体化,教学内容立体化,就是教学所传递的基本信息是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 专题教学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既考虑到书本知识,又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还考虑与该课程相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及其所思所想。,(3)教学方式立体化 教学方式立体化,就是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去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为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我们把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社会调查等相结合。 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和社会调查为辅。,(4)教学评价立

9、体化 教学评价立体化,就是多向性、多角度地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教学评价。 “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是否有能够真正检测评价教学效果的评定方法。,2.“专题化”教学四个重点环节,(1)教学目标要明确提高课堂质量、发挥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势是实行“专题化” (2)教学内容要科学专题内容质量是实行“专题化”教学成功的关键 (3)教学方法要灵活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应用是实行“专题化”教学成功的保证 (4)教学效果要显著学生把概论课的内容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是实行“专题化”教学的真正目的,三、概论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指导思想 立足课程教学目的,体现由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授

10、课体系效果体系的转换; 以从备课说课讲课为前提;围绕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理论难点、思想疑点问题;把握课程特质,突出科学性、整体性、前瞻性; 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时代性”于一体;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1.总体目标,(1)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岗位群需要,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2)使当代中国大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四有”人才。 2.知识目标和任务 3.能力培养目标和任务 4.

11、情感、价值观培养目标和任务,(二)设计意识,1.以“整体意识“统领教学设计,实现教师思维方式的整体转型 2.以“结构意识”为核心,实现课堂教学的结构性转型与突破 (三)设计理念 1.教学设计理念前沿化。 (1)“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2)“意识、信念、责任三位一体”的理念。 (3)“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理念。,2.教学内容设计模块化 “概论”课内容设计分: 总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模块;由主题、主线、重点问题架构,达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 3.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 (1)专题讲授教学模式 (2)研究型互动

12、式教学模式 (3)“导学式”课堂教学模 (4)“知、形、研一体”教学模式 (5)多媒体课堂教学模 (6)案例教学操作模式 (7)辩论式课堂教学模式,4.实践教学设计系统化,(1)每个课程单元设计课堂实践环节 (2)每个班级组建课程实践小组 (3)每个年级组建研讨会 5.考核评价设计立体化 采取动态、多元、全程、综合性的体考核方式, 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四)设计原则 1.总原则 把握主题,坚持方向性; 启发诱导,发挥“两个积极性”; 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三个紧贴近”; 渗透 (内容渗透,环境渗透,榜样渗透)。,2.理论体系设计原则 基本要求是: 依据大纲,因材施教,照顾体系,点面结合。

13、 (1)照顾体系突出重点; (2)跟踪前沿,讲透“热点; (3)解感释疑,扫清难点; (4)运用成果,展示亮点。,3.联系实际设计原则 (1)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 (2)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3)联系广大青年的思想实际; (4)联系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工作实际。 4.方法手段设计原则 (1)重点讲授与课堂研讨的互换; (2)理性思维与形象思雏的渗透; (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 (4)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四、概论教学设计模版说明 1.教学目的与要求 2.教材内容分析 3.教学对象分析 4. 教学重点难点 5. 教学资源 6. 多媒体课件 7. 网络资源 8. 教学过程 备课环节 说课环节 讲课环节 9. 教学方法 10教学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