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药效试验新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8367404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间药效试验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田间药效试验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田间药效试验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田间药效试验新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田间药效试验新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田间药效试验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间药效试验新(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鹏琰,2010102146,田间药效试验报告,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2010),试验名称:几种生物农药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委托单位:江苏先正达公司承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系试验地点: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中埠镇武都村总负责人:苏建亚技术负责人:刘鹏琰参加人员:刘鹏琰 刘畅 孙晓燕报告日期:2010年12月9日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童卫路6号电话:13770618631邮编:210095E-mail:,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摘要试验名称:几种生物农药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实验作物:水稻(品种:杂交中稻丰两优6号) 防治对象: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

2、alis),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摘要,施药方法,实验结果,适宜施药时期和用量,安全性,采用背负式3 WB一16型手摇喷雾器,用水量900kg hm2 ,均匀喷雾。附于报告正文中试验于2010年7月25日水稻分蘖期,五(3)代稻纵卷叶螟幼虫12龄盛发期进行。采用背负式3WB一16型手摇 喷雾器(工作压力0.230.3 MPa喷孔口径1.0 mm),用水900 kghm2,均匀喷雾。药后7 d目测,各处理水稻生长正常。叶色、株高等无明显异常,说明各药剂处理对水稻是安全的,前言,Section header,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水稻上的重大迁飞

3、性害虫之一,分布于中国各稻区,近几年在安徽呈大发生态势【1】。幼虫从水稻分蘖期到抽穗期均可为害,2龄后吐幺幺纵卷稻叶成苞,藏在苞内咬食叶肉,食量随龄期增长而增大,影响光合作用,从而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2】。巢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拥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大米、蔬菜、银鱼等。,前言,目的,现状,近年来,沿湖地区水稻害虫防治方法单一,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随着害虫抗药性的快速提高,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更严重的是大量的农药流失,使得农业面源污染对巢湖水域的污染量越来越大,对有益生物产生毒害作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我国已从2007年1月1日起

4、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在农业上使用【3】,筛选出安全有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作为替代品种供农民使用,是当前农业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4】。而生物农药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具有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环境兼容性好、不易产生抗药性、易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来源广泛等优点【5】。为了在无公害大米生产中利用生物农药部分替代化学农药,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化施用,于2008年78月在安徽省巢湖地区开展了几种生物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其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0.5藜芦碱WP(河南海达植物农药有限公司), 2.5鱼藤酮EC(广州益农生物有限公司), 1.8

5、阿维菌素EC(广东顾地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0IUL苏云金杆菌sc(湖北太极生化有限公司), 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江西天人生态工业有限公司)对照药剂:48毒死蜱EC(江两田友生化有限公司)。试验设在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中埠镇武都村,试验田前茬为油菜。 土质为砂壤士,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试验小区栽培及水肥管理条件均一致。 水稻品种为杂交中稻丰两优6号。 栽植方式为移栽,移栽密度约为25万丛hm2。,1.1供试药剂,1.2试验地点及概况,分别进行生物农药单剂试验和2种农药混用试验包括植物源农药之间、植物源农药与微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中的细菌性杀虫剂与真菌性杀虫剂之间以及生

6、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之间的混合使用以48毒死蜱EC为对照药剂,以清水为空白对照。 共进行2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0m2,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有宽0.5m的保护行。试验于2008年7月25日水稻分蘖期,五(3)代稻纵卷叶螟幼虫12龄盛发期进行。 采用背负式3WB一16型手摇喷雾器(工作压力0.230.3MPa,喷孔口径1.0 mm),用水量900kghm2均匀喷雾。 施药时天气晴朗,施药时间下午4:30,气温2124,相对湿度70一80风力3级。药后24h未遇降雨。 用药时建立水层35cm,并保水3d以上。,1.3试验设计及实施方法,1.4施药时间及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6-7】,每

7、点5丛,每小区共调查25丛稻株。 在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3、d,按同样的调查方法采样,调查残留活虫数,统计百穴残留虫量,施药后15 d调查稻株卷叶数,统计百穴卷叶苞数。 同时,观察试验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 根据调查结果,依时问顺序计算各处理区的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卷叶率及保叶效果。,1.5调查及统计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6-7】,每点5丛,每小区共调查25丛稻株。 在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3、d,按同样的调查方法采样,调查残留活虫数,统计百穴残留虫量,施药后15 d调查稻株卷叶数,统计百穴卷叶苞数。 同时,观察试验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 根据调查结果,依时问顺序计算各处理区的虫口减退

8、率、校正防效、卷叶率及保叶效果。,采用SPSS分析软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 2.1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表1几种生物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速效性,持效性,白僵菌孢子是通过昆虫体壁逐步侵入虫体内,再萌发生长出大量菌丝,使害虫发生败血症而逐渐死亡【8】,因此杀虫效果较慢,但害虫感病后虽不立即死亡,往往已停止取食为害。,白僵菌,从表中可看出:各个处理药后7d五(3)代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的校正防效均较好,且差异不显著。5种生物农药单独使用时,每种药剂的3种剂量中最高剂量效果最好,药后7 d校正防效均在90)以上(90.30一94.60),药后15 d保叶

9、效果在70.4584.09之间,与对照药剂48毒死蜱EC常规用量(750mLhm2)的防效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单用的速效性较差,尤其是白僵菌,最高剂量药后3d的防效只有43.38。,单剂,上述生物农药之间以及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毒死蜱之间,以单用时中等剂量的一半两两混合使用,以药后3 d的校正防效评价药剂的速效性,以药后15d的保叶效果评价其持效性,其中0.5藜芦碱WP+2.5鱼藤酮EC和0.5藜芦碱WP+I.8阿维菌素EC两组的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性较差;0.5藜芦碱WP+B t.SC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Bt.SC+白僵菌WP的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较好;Bt.SC+I.8阿维菌素EC以及

10、5种生物农药分别与毒死蜱混用,其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混剂,22 对水稻的安全性药后7d目测,各处理水稻生长正常。叶色、株高等无明显异常,说明各药剂处理对水稻是安全的。,3 小结与讨论通过高效生物农药的替代应用,是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化施用、减轻沿湖流域化学农药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田间试验结果看:1.8阿维菌素EC、2 000 IUuL苏云金杆菌SC、0.5藜芦碱WP、2.5鱼藤酮EC四种生物农药单独使用、分别与低毒农药48毒死蜱EC混用、生物农药Bt与阿维菌素混用,均可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低龄幼

11、虫,并可以使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一半以上,且用量低,对人畜安全。根据试验区及对照区田间天敌种类和数量初步调查,这几种药剂对天敌杀伤力小。因此这4种药剂均可作为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的替代品种,在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综合考虑校正防效、保叶效果、药剂成本及对有益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等因素,生产实践中以稻纵卷叶螟为主要防治对象时,建议混用时各以单剂常规用量的一半现配现用;单独使用时,制剂用量分别为0.5藜芦碱WP3000ghm2、2.5鱼藤酮EC4500mLhm2,1.8阿维菌素EC 900mLhm2和2000IUL苏云金杆菌SC4500 mLhm2;白僵菌因其速效性较差,在害虫大量发生

12、时不宜单独应用,但可与化学药剂毒死蜱等混用,可以发挥化学药剂的速效性和病原真菌对害虫的持续控制作用;生物农药多数易光解或易被紫外线灭活,因此在阴天或傍晚时施药效果更好。,技术负责人签名:江苏省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系2010年12月6日(单位盖章),参考文献 【l】齐国君,秦冉冉,肖满开,等安徽安庆混作稻区稻纵卷叶螟第三、四 代发生规律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08,22(5):513518 【2】邱良妙,占志雄,林仁魁,等八种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 效果们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4):571573 【3】陈观浩,陈少兰,梁盛铭,等6种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J

13、广东农业科学,2007(3):5152 【4】唐春生,张秀玲,谢勇等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对比药效试验报告J湖北植保,2008(4):5253 【5】吴文君,高希武生物农药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11 【6】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编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58 【7】李保同,裴春梅,葛洪滨,等5种复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阴农药,2008,47(6):450-45 1 【8】蒲蛰龙,李增智昆虫真菌学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6:93111 【9】徐汉虹杀虫植物与植物杀虫剂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0】向子钧.常用新农药实用手册M4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113122,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