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语文必修3模块测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836655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高一语文必修3模块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高一语文必修3模块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高一语文必修3模块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高一语文必修3模块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高一语文必修3模块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一语文必修3模块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高一语文必修3模块测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0 页民勤一中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 学期期中试卷高 一 语 文 命题人:沈雁萍(总分 120 分,答题时间 120 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 20 分)一、(14 分,每题 2 分)1下列字词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宫绦(to) 戏谑(nu ) 笑靥(y) 畏葸(s)B忖度(cn) 盥(gun)洗 形骸(hi) 炮烙(po lu)C吞噬(sh) 鞭笞(ch) 榫(sn)头 蹒跚(pn shn)D蹿(cun)红 飞湍(tun) 崔嵬(wi) 蹂躏(ru l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弃甲曳兵 锲而不舍 杜鹃啼血 瓮牖绳枢B囊括四海 追亡逐北 因利乘

2、便 同年而语C蓝田玉烟 苍海桑田 庄周梦蝶 揭杆而起D沸反盈天 少不更事 宽宏大量 踌躇满志 3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过秦论: “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金城:比喻坚固的城池。B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C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飞回:(在急风中)飞回来。D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茫然: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既表现在宝黛共读 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众多优美场景的构思中,

3、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例如林黛玉的倩影、的眉眼、的低泣,以及她所住的那个的潇湘馆,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A静谧高雅 幽怨含情 哀婉缠绵 纤细清丽 B纤细清丽 幽怨含情 哀婉缠绵 静谧高雅 第 2 页 共 10 页C静谧高雅 哀婉缠绵 幽怨含情 纤细清丽 D纤细清丽 哀婉缠绵 幽怨含情 静谧高雅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胜不骄,败不馁,我们只要有青出于蓝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取得这次比赛的最终胜利。B他刚被公司解雇,又出了车祸,真是祸起萧墙。 C做人不可攀结权贵,靠人施舍,以受残羹冷炙之辱。D任何人在学习上都不可不懂装懂,要勤于思考,不耻下问,虚心

4、听取老师、同学的意见。6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个时候,人们已经从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朱自清身上看到了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因此对他的诗作予以热情的评价。B全球经济将步履蹒跚地步入 2010 年第一季度,虽然明年的全球经济复苏不会太过强劲,但 IT 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C天府酒店完全知道,要想

5、取得满意的财务绩效,根本问题在于长期而出色的人性化服务是关键所在。D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他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二、(6 分,每题 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 业。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 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庄宗与梁军夹 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 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 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 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6、”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 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 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第 3 页 共 10 页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 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 谙悉,是好宰相。”未几,迁中 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曰:“若急行,必 遗下兔园册 。

7、”道知之,召赞谓曰:“ 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 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赞大愧焉。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 “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陉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 损。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 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明宗深然之。(节选自旧五代史 冯道传)注湛如:安然。 兔园册:书名,即兔园册府,唐人编著,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童蒙读本。今佚。8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

8、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 恒:固定B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喻:比喻C唯以披诵吟讽为事 讽:背诵D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 熟:仔细,认真9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果为马所颠仆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B不敢怠于衔辔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一以委之 王好战,请以战喻10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冯道有胆量的一组是 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崇韬所谏,未至过当 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 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何浅狭之甚耶 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A B C D第二卷(笔答题)三(38 分,)第 4 页

9、共 10 页11将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句 2 分) 。()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 分)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 ,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 儒冠多误身。注耒阳, 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作者的好友; 推官, 官职名。招魂,楚辞的名篇。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

10、误身”。()词的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3 分)()下片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了诗人什么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 分)13请在横线上补写所引诗作的句子。(12 分)(每句 1 分,错一字不得分) ()蜀道难中用善翱翔、长攀援的动物来衬托蜀道高峻的诗句是, 。()李商隐锦瑟中化用“鲛人泣珠”“紫玉生烟”两个典故的诗句是:, 。()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故木受绳则直, , , 。 ()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四、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18 分)沼泽地(日) 芥川龙之介第 5 页 共 10 页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

11、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 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 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 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 说,是名副其 实的不屑一顾吧。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 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 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 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

12、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 时脚底下的感觉。 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 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 报

13、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 是杰作。”“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 ”记者捧腹大笑。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 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末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 问道:“ 为什么呢?”“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

14、候也是疯着的吗?”“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 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 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 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第 6 页 共 10 页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 、白 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摘自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14作品写了“我”三次审视这幅画,三次品画的体验有什么不同?(6 分,每问 2分)第一次 第二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