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4手阳明大肠经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8339744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4手阳明大肠经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针灸学4手阳明大肠经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针灸学4手阳明大肠经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针灸学4手阳明大肠经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针灸学4手阳明大肠经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学4手阳明大肠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4手阳明大肠经(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学,上篇:经络腧穴主讲:唐卫东,中医教研室,商阳:食指末端桡侧,沿食指桡侧上行,合谷:第二掌骨桡侧中点,沿上肢外侧后面上行至肩前,交会于大椎,前行入缺盆,络肺属大肠,交会于上巨虚,从缺盆上行,入下齿中,夹口两旁,交会于人中,止于迎香,手阳明大肠经 LI,手阳明大肠经常用穴位,三间 合谷 阳溪 手三里,曲池 肩髃 扶突 迎香,三间(少谷,少骨),定位取法:第二掌指关节后缘桡侧,当赤白肉际处 解剖特点 主治功效 刺灸方法 现代临床运用,三间穴解剖特点1,手背静脉网 桡神经浅支,三间穴解剖特点2,第一骨间背侧肌 拇收肌 蚓状肌,三间刺灸方法,直刺0.3-0.5寸,局部麻胀,或向手背放散。灸法:艾

2、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三间现代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扁桃体炎,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青光眼,手指肿痛,肩关节周围炎等,合谷(虎口,合骨),定位取法: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解剖特点 主治功效 刺灸方法 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合谷解剖特点1,桡神经浅支 手背静脉网,合谷解剖特点2,第一掌背动脉 第一骨间背侧肌 拇收肌,合谷刺灸方法,刺法:直刺 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肩、面部 深刺 2-3寸,透劳宫或后溪时,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针尖不宜偏向腕侧,以免刺破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而引起出血。 本穴提插幅度不宜过大

3、,以免伤及血管引起血肿。 孕妇禁针。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合谷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1,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咽炎,扁桃体炎,鼻炎,牙痛,耳聋,耳鸣,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癔病,癫痫,精神病,中风偏瘫,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呃逆,痛经,闭经,催产,小儿惊厥。 为头颈部外科手术针刺麻醉的主要穴位 针刺合谷、内关可使体液免疫功能有增强 针刺合谷穴可以提高人体的痛阈,促进镇痛物质脑新肽释放。,合谷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2,针刺合谷可使胃蠕动波幅升高,加强胃的蠕动。对胃分泌功能有调整作用,可使原来的总酸度、游离酸度、胃蛋白酶偏低的患者,通过针刺合谷穴,很快恢

4、复正常 针刺合谷等穴,可使肺通气量增加,减少呼吸道阻力,缓解支气管、细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水肿减轻,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达到平喘的目的。 针刺合谷穴能改善冠状动脉血循环,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心冲击图复合波波幅明显降低,合谷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3,针刺合谷穴,手、足、小腿等大部分血管出现收缩反应,而额部血管大多出现扩张,耳部血管也出现扩张反应。 血管反应与手法轻重有关,轻刺激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具有较长时间的后作用,重刺激可引起血管扩张反应,合谷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4,针刺合谷能降低脑血管的紧张性,改善动脉弹力,提高搏动性、血液供应强度,从而改善脑供血 当白细胞偏低或偏高时,针

5、刺的调整作用十分明显,对于因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病人,针刺合谷、大椎等穴,可使白细胞升高,有效率为80 94.7 针刺合谷穴,可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脾性全血细胞减少病者的症状好转,血小板上升,合谷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5,甲亢病人,针刺合谷穴,可使甲状腺体缩小,症状消失,基础代谢明显降低。 对地方性甲状腺肿治疗有效率可达869%,针后颈围缩小,症状减轻或消失,尿中排碘明显降低,甲状腺对碘吸聚和利用能力提高 针刺合谷穴对血糖也有调整作用,对原水平高者显著下降;原水平低者略有增高。 针刺合谷穴对血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迷走神经一胰岛系统实现的,合谷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6,针刺合谷对肾上腺皮质功能表现为良性调

6、整作用,使肾上腺髓质功能增强 针刺合谷、三阴交,留针30分钟可使孕妇子宫收缩,而达到催产的目的。可能与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分泌有关,阳溪(中魁),定位取法:在腕上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 解剖特点 主治功效 刺灸方法 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阳溪解剖特点,头静脉 桡神经浅支 拇长伸肌腱 拇短伸肌腱 桡动脉的腕背支,阳溪刺灸方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 手法用平补泻法或捻转补泻法 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可采用“恢刺”法或短刺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阳溪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针刺阳溪穴可使胃蠕动减慢 小儿病毒性脑病、脊髓灰质炎等症引起的拇指内屈

7、后遗症,用针刺法治疗,均有显效,手三里,定位取法: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当曲池穴下2寸处。屈肘取穴 解剖特点 主治功效 刺灸方法 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手三里解剖特点,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旋后肌 桡神经深支(骨间后神经),手三里刺灸方法,直刺1-2寸,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手三里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针刺手三里可使胃蠕动增强,对大肠运动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电针手三里能非常有效的锻炼前臂伸肌及旋后肌肉,对中枢性瘫痪很有作用 针刺手三里可使皮肤痛阈升高,镇痛作用与下丘脑外侧区有关(5一羟色胺) 弹拔手三里对消除

8、针刺不当引起的不适感有效。,曲池(鬼臣,阳泽,鬼腿,肘尖),定位取法: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法: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 解剖特点 主治功效 刺灸方法 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曲池解剖特点,桡侧腕长、短伸肌 桡神经干 肱桡肌,曲池刺灸方法,刺法:直刺1.0-2.5寸,深刺可透少海穴,局部酸胀或向上放散至肩部或向下放散至手指。 治肘部疼痛时可用“合谷”刺或“齐刺”法或三棱针点刺放血。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20分钟。每日按压曲池穴1-2分钟,使酸胀感向下扩散,有预防高血压的作用,曲池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1,实验证明针刺曲池对血氧饱和度有调整作用 针刺曲池可使急性中风病人的

9、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起针后脑血流量增加仍可维持35分钟,脑血管阻力降低却不显著 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过多症,经针刺足三里、曲池等穴,全部症例的血小板数目,随针刺治疗而渐趋下降,以至恢复正常,曲池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2,针刺曲池等穴,可见空肠、回肠的蠕动有即时性的改变,蠕动弱者增强,强者减弱 可见阑尾蠕动明显加强,紧张度增加,或阑尾弧度变动、移位,呈卷曲摆动,或见分节气泡移动加快,内容物排出。有的阑尾血管收缩,原来充血者,变为呈缺血状态。 针刺曲池,可使多数空腹(正常人)血糖升高,说明肾上腺髓质分泌功能增强。,肩髃(中肩井、扁骨,肩井,肩尖,尚骨),定位取法: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

10、之间凹陷处 解剖特点 主治功效 刺灸方法 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肩髃解剖特点1,三角肌 冈上肌,肩髃解剖特点2,肩峰 肱骨大结节,肩髃刺灸方法,透极泉穴,直刺,抬臂,向下进针,深2-3寸 治冈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1.5寸,针刺 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内。 上肢外展受限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针,深2- 3寸,臂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 7壮,灸条灸5- 15分钟。,肩髃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针刺肩髃等穴对食管癌手术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针麻组与全麻组相比较,针麻血压上升幅度大,而全麻下降幅度大,针刺肩髃能使血压基本稳定或偏高,扶突(水

11、穴),定位取法:在喉结旁开3寸,人迎穴外侧,约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处。 解剖特点 主治功效 刺灸方法 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扶突解剖特点1,颈阔肌,扶突解剖特点2,胸锁乳突肌 提肩胛肌,扶突解剖特点3,颈动脉鞘 肩胛提肌,扶突刺灸方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咽喉部放散,出现发紧发胀之感。 注意针刺不可过深,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应。灸法:艾炷灸35壮,温和灸510分钟,扶突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针刺扶突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增强 针刺扶突穴,使正常人甲状腺对碘的摄取量提高 针刺扶突穴对甲状腺手术有良好的针麻效果,而且相当稳定,表明有相对特异性 针刺扶突穴,可使胸内手术(肺、食管

12、、纵隔)得到良好针麻效应,对胸交感神经有一定作用,迎香(冲阳),针灸甲乙经:“鼽衄有痈,迎香主之。” 定位取法:在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 解剖特点 主治功效 刺灸方法 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迎香解剖特点,鼻外侧动脉 提上唇肌,迎香刺灸方法,向内上平刺0.51.0寸,透鼻通穴 向外上平刺1.01.5寸,透四白穴,治胆道蛔虫症。 局部酸胀,可扩散至鼻部,有时有眼泪流出。 本穴禁灸。,迎香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现代常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嗅觉减退,鼻出血,鼻息肉。面神经麻痹,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便秘等 针刺迎香穴对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有效率可达7090。与中药组比较,无论近期疗效或远期疗效,都有显著差异。 针刺或穴位注射小剂量胶性钙,其疗效均较中药组优越。针刺迎香透四白穴,可解除奥狄氏括约肌的痉挛而缓解疼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