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群死因链正确填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322136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人群死因链正确填写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全人群死因链正确填写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全人群死因链正确填写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全人群死因链正确填写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全人群死因链正确填写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人群死因链正确填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人群死因链正确填写(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死因链的正确填写,兴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12月22日 温宁,一、相关定义 二、死因链的正确填写 三、编码的选择 三、常见错误,3,“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 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 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提醒:这个定义不包括症状、 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 竭或呼吸衰竭等。,(一)、 死亡原因,3,(1) 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2) 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根本死亡原因只有一个;对疾病导致的死亡需一直报告到最早的那个疾病;对损伤中毒导致的死亡需报告导致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二) 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4,4,5,死因链: 可以认为就

2、是导致死亡发生的一系列疾病或损伤的发生链条,并按先后顺序排列,并可以合理解释。 “顺序” 一词是指分别记入死亡医学证明书第部分自下往上逐行填写的两个或多个情况。,三、死因链/死亡顺序,6,死因链/顺序,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死亡,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死亡,损伤中毒:,疾病:,7,死亡原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a) 肺心病 5年(b) 肺气肿 10年(c) 慢性支气管炎 30年 ,死因链/顺序,(1)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死亡,由下往上推,8,死亡原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a) 颅内损伤 1小时(b) 颅骨骨折 1小时(c) 行人在道路上行走 1小时意外被卡车撞倒,死因链/顺

3、序,(2) 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死亡,由下往上推,二、死因链的正确填写,10,二、 死亡医学证明书第 I 部分填写,第 I 部分:(a)、(b)、(c)、(d)N栏中,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举例:(C) 病(起死前因)发展 (b)病(中介原因) 发展 (a)病(直接死因)导致 死亡。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 再次特别强调: “(C) 病”不一定是根本死因,11,第部分是对第部分的补充,如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都必须报告,如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冠心病等。 第部分:填写死者罹患的严重疾病或情况,这些疾病或情况与死亡的关系并不太密切、甚

4、至不应考虑收进死因序列,但应该是疾病防治工作者所关注者。,二、 死亡医学证明书第部分填写,总原则(1条) 选择规则(3条) 修饰规则(6条A-F) (注:尚有特别注释说明等要求),内容,总原则指出当证明书上列入不止一个情况时,应选择单独列在第部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的那个情况。,I (a) xxxxxx (b) xxxxxx (c) xxxxxx(d) xxxxxx,I (a) 肺心病 (b) 肺气肿 (c) 慢支(d),总原则,13,只应用于部分;存在一个合理的逻辑顺序;最后一行上的死因是根本死因。,总原则的应用特点,14,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应用这一原则。,例1: (a) 肝功能衰竭(b) 胆管梗

5、阻(c) 胰头癌选择胰头癌(C25.0)。例2: (a) 脑出血(b) 高血压(c) 慢性肾盂肾炎(d) 前列腺腺瘤选择前列腺腺瘤(D29.1 )。例3: (a) 外伤性休克(b) 多发性骨折(c) 行人被卡车撞伤(交通事故)选择行人被卡车撞伤(V04.1)。,15,当总原则不适用时,使用选择规则。,规则1:存在于疾病证明书上首先列入报告顺序的起始 原因。,规则2: 如果不存在报告顺序,则选择首先提及的情况。,规则3: 若所根本死因明显为另一报告情况的直接后果, 不管该情况处于第部分或第部分,均选择这个原 始的情况。,只应用于第部分;多个死亡顺序,或顺序不规范;选择第一顺序的起始死因。,规则1

6、的应用特点,17,(1) 选择该死因链的起始原因。,I (a) 肺心病 (b) 肺气肿 (c) 慢支(d) 动脉硬化,规则1:存在于疾病证明书上首先列入报告顺序的起始原因。,(2)如果存在不止一个死亡原因,则选择第一个提及顺序的起始原因。,I (a) 脑梗死 和 坠积性肺炎(b) 高血压 和 糖尿病(c) 动脉硬化,18,例1: (a)食管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b)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肝硬变选择肝硬变(K74.6)。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之情况的顺序是由于肝硬变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例2: (a)急性心肌梗死(b)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 流行性感冒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终结于证明书上

7、首先列入之情况的报告顺序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19,例3: (a)心包炎 (b) 尿毒症和肺炎 选择尿毒症。存在两个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之情况的报告顺序;由于尿毒症引起的心包炎,以及由于肺炎引起的心包炎。选择第一个提及顺序的起始原因。,I (a) xxxxxx (b) xxxxxx (c) xxxxxx(d) xxxxxx,I (a) 肺癌 (b) 动脉硬化(c)(d),规则 2如果不存在报告顺序,则选择首先提及的情况。,选择肺癌。,只应用于第部分; 无死亡顺序; 选择(a)行首先提到的情况。,规则2的应用特点,22,规则2:选择首先提到的原因例1: (a)风湿性和

8、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选择风湿性心脏病(I09.9)。不存在报告顺序;两种情况处于同一行上。例2: (a) 胰腺纤维囊性病(b)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 选择胰腺纤维囊性病(E84.9)。不存在报告顺序。,23,I (a) xxxxxx (b) xxxxxx (c) xxxxxx(d) xxxxxx II xxxxxx,规则 3 若所根本死因明显为另一报告情况的直接后果,不管该情况处于第部分或第部分,均选择这个原始的情况。,选择II xxxxxx。,应用于、 部分; 用选择规则后,还有更早的原因; 选择更早的原因。,规则3的应用特点,25,规则3:结合医学知识选择最早的原因 (不推荐,较少使用。)

9、 例22: (a)卡波西肉瘤 艾滋病 选择导致卡波西肉瘤的HIV病(B21.0)。,26,选择的死亡原因对于制表来说不一定是最有用和信息丰富的情况。例如,如果选择了衰老或象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这样的一些全身性疾病,这并不比选择一个临床表现、老龄化或疾病的结果更有用。,修饰规则,修饰规则-7条,规则A:尽可能去除诊断不明 规则B:尽可能去除琐细情况 规则C:对某些疾病建立联系 规则D:尽可能突出特异诊断 规则E:强调同一疾病的晚期情况 规则F:突出疾病或损伤的晚期效应,当选择死亡的原因可以分类到第18章 (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 归类在他处者),除外R95 (婴儿猝死综合征),

10、而在证明书上又报告了可以分类在R00-R94或 R96-R99 以外其他地方的一个情况,则重新 选择死亡原因,就好象分类在第18章的情况 未曾报告那样。,规则A:衰老和其他不明确情况,下面的情况可以看作是不明原因:- I46.9(心脏停搏,未特指);- I95.9(低血压,未特指); - I99(循环系统其他和未特指的疾患);- J96.0(急性呼吸衰竭);- J96.9(呼吸衰竭,未特指);- P28.5(新生儿呼吸衰竭);- R00-R94或R96-R99(症状、体征和临床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规则A:尽可能去除诊断不明-对R编码重新选择 例: (a) 心肌变性(I51.5

11、)和肺气肿(b)衰老(R54)编码到心肌变性(I51.5)。不理会按照总原则选择的衰老,而应用规则2。,规则B:对“小毛病”重新选择(不推荐)例1: (a)龋牙(K02.9) 心脏停搏(I46.9)编码到心脏停搏(I46.9)。不理会按照总原则选择的龋牙。 例2: (a) 手术中出血(b) 扁桃体切除术(c) 扁桃体肥大 编码到对按照总原则选择的扁桃体肥大进行治疗的有害反应:外科手术中的出血(Y60.0) 。,当选择的原因与证明书上其他一 个或多个情况发生联系时,则运用“根本死因编码的注释” 说明,编码 到联合情况。,规则C:联系,I11.- 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有提及: I12.- (高血压性肾

12、脏病), 编码到 I13.- I13 高血压性心脏和肾脏病 I13.1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 伴有肾衰竭,-N19 :未特指的肾衰竭,注释1-用于根本死因编码的注释(第4页),1)顺序成立,用总原则选择“高心病”,编码I11.-; 2)注释对I11.-有说明,伴有提及“高血压性肾脏病(I12.-)”,编码到I13.-; 3)把(d)行和(c)行的疾病建立联系,选择“高血压性心脏和肾脏病病”作为根本死因,编码I13.-; 4)(b)行报告“尿毒症”,属于未特指的肾衰竭,符合I13.1的条件,故最后确定“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伴有肾衰竭”作为根本死因,编码I13.1,编码结束。,当选择的原因以一般性术

13、语描述了 一种情况,而在证明书上用一个术语提 供了这个情况在部位和性质方面更精确 的信息,则优先采用这个信息更丰富的 术语。,规则D:特异性,规则D:选择更特异的诊断例34: (a) 贫血(D64.9)(b) 脾大(R16.1)编码到脾大性贫血(D64.8)。例55: (a) 脑梗死(I63.9)(b) 脑血管意外(I64)编码到脑梗死(I63.9)。,规则D:选择更特异的诊断例57: (a) 脑膜炎(G03.9)(b) 结核病(A16.9)编码到结核性脑膜炎(A17.0)。这些情况以正确的因果关系所陈述。例58: (a) 妊娠中严重的高血压(O16) 子痫惊厥(O15.9)编码到妊娠子痫(O

14、15.0)。,当选择的原因是一个疾病的早期阶段,而在证明书上还报告了同一个疾病的较晚阶段,则编码到较晚阶段。本规则不适用于一个慢性型被报告为由于一个急性型所引起的情况,除非在分类中对此效应给予了特殊的说明。,规则E:疾病的早期和晚期阶段,规则E(1):“早期、晚期”选“晚期”例61: (a) 三期梅毒(A52.9)(b) 初期梅毒(A51.0)编码到三期梅毒(A52.9)。例62: (a) 妊娠期子痫(O15.0)(b) 子痫前期(O15.9)编码到妊娠期子痫(O15.0)。,规则E(2):“急性、慢性”选“急性”例63: (a) 慢性心肌炎(I51.4)(b) 急性心肌炎(I40.9)编码到

15、急性心肌炎(I40.9)。但有例外例外的三种疾病是:白血病、支气管炎、肾炎例64: (a) 慢性肾炎(N03.9)(b) 急性肾炎(N00.9)编码到未特指的慢性肾炎(N03.9),因为对此结果给予了特殊的说明(见第40页)。,规则F:后遗症,后遗症类目的确定依据: 在诊断中明确提及“后遗症”; 某些疾病、损伤中毒达到年及以上发生的死亡被假定为由于其后遗症所引起,即使未明确提及后遗症也是如此。,例1: (a) 肺纤维化(J84.1)(b) 陈旧性肺结核(B90.9)编码到呼吸道结核的后遗症(B90.9)。例2: (a) 支气管肺炎(J18.0)(b) 脊柱弯曲(M43.9)(c) 儿童佝偻病(E55.0)编码到佝偻病的后遗症(E64.3)。例3: (a) 脑积水(G91.9)(b) 结核性脑膜炎(A17.0)编码到结核性脑膜炎的后遗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