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的战略转移教学设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320248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军的战略转移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红军的战略转移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红军的战略转移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军的战略转移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军的战略转移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军的战略转移教学设计红军的战略转移教学设计重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难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回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推行的独裁政策引入新课。也可以放一段工农红军长征的影视片断或长征组歌 ,直接切入课题。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展示蒋介石手书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原文照片。引导学生回忆抗日救亡运动的情况,使学生了解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内背景。由学生分析“攘外必先安内”的字面含义,理解“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的实质,即这一政策实际上是不抵抗政策的继续、发展,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要维护其反动统治,消灭革命力量。在讲述“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

2、的第四次围剿 ”时,提问:国民党发动第四次“围剿”时,中共中央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为何没有造成这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有何启示?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加以引导。二、第五次反“围剿”并争的失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王明“左”倾错误当时在国统区、根据地推行的表现及危害。投影展示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指导学生分析对比,第五次反“围剿”与前四次反“围剿”斗争的共同点,说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也有胜利的可能。提问:造成这种不同结果说明了什么?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演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演示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长征初期,王明“左”倾错误仍然危害着红军的战略转移。由于毛泽东的正

3、确主张被采纳,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出示遵义会议会址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遵义会议上的斗争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思考为什么毛泽东的军事主张能够得到肯定?讨论发言。引导学生阅读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继续演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了解长征中的几次重要会师的地点。讲清长征结束的标志。由学生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小结:学生讨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遵义会议前,中共的重要会议和决策都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表明中国共产党已能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的重

4、大问题,这种成熟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的不断斗争和总结实现的。这次会议后,红军长征的局面、党中央的领导出现了很大的改观。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通过讨论这一问题,使学生认识到: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进入了斩新的一页。板书设计红军的战略转移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提出2红军粉碎第四次反革命“围剿”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1王明“左”倾错误在根据地的全面推行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长征的开始1934 年 10 月2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长征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