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新旧法对比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309945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新旧法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新旧法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新旧法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新旧法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新旧法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新旧法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新旧法对比(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改前后对照表修改前后对照表 修 改 前修 改 后第一章 总 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 国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一条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 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 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 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 改和废止,适用本法。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

2、政府规章的制 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 执行。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 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 和废止,适用本法。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 规定执行。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第四条 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

3、程 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 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第四条 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 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 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第五条 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 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 径参与立法活动。第五条 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 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 径参与立法活动。第六条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 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 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第六条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 关的权力与责任,做到法律规范明确、 具体,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操

4、作性。第二章 法 律第二章 法 律第一节 立法权限第一节 立法权限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 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 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 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闭会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 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 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 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5、定的 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 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 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第八条 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 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 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 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 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6、会及其常 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第八条 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 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 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 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 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第九条 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 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常务委员

7、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 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 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 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 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 项除外。第九条 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 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 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 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 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 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 项除外。第十条 授权决定应当明确授权 的目的、范围。被授权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授权目 的和范围行使该项权力。被授权机关不得将该项权力转授 给其他机关。第十条 授权决定应当明确授权

8、的目的、事项、范围、期限、被授权机 关实施授权决定的方式和应当遵循的原 则等。授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五年,但是 授权决定另有规定的除外。被授权机关应当在授权期限届满 的六个月以前,向授权机关报告授权决 定实施的情况,并提出是否需要制定、 修改或者废止法律的意见;需要继续授 权的,可以提出相关意见,由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第十一条 授权立法事项,经过实 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由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及时制 定法律。法第十一条 授权立法事项,经过实 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由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及时制 定法律。法律制定后,相应立法事项的授权终 止。律

9、制定后,相应立法事项的授权终 止。第十二条 被授权机关应当严格 按照授权行使该项权力。被授权机关不得将该项权力转授 给其他机关。(第十条第二款、第三款移此)第十三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作 出决定,就特定事项在部分地方暂停适用法律的部分规定。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第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 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 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 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

10、决定列入会 议议程。第十四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 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 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 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 议议程。第十三条 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 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 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 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 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 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第十五条 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 名以上的代

11、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 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 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 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 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第十四条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 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 常务委员会会议依照本法第二章第三节 规定的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向大 会全体会议作说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 会全体会议作说明。第十六条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 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 常务委员会会议

12、依照本法第二章第三节 规定的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向大 会全体会议作说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 会全体会议作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前 款规定审议法律案,应当通过多种形式 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意见。第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应 当在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法律草案发 给代表。第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应 当在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法律草案发 给代表。第十六条 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 提案人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各代表团审议法律案时,

13、提案人应当 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各代表团审议法律案时,根据代表团 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 情况。第十八条 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 提案人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各代表团审议法律案时,提案人应当 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各代表团审议法律案时,根据代表团 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 情况。第十七条 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有关的专门委员 会进行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意见, 并印发会议。第十九条 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有关的专门委员 会进行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意见, 并印发会议。第十八条 列入全国

14、人民代表大 第二十条 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法律委员会根 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 意见,对法律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 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 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 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 印发会议。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法律委员会根 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 意见,对法律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 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 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 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 印发会议。第十九条 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必要时,主席团 常务主席可以召开各第二十一条 列入

15、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必要时,主席 团常务主席可以召开代表团团长会议,就法律案中的重 大问题听取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 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 报告。主席团常务主席也可以就法律案中的 重大的专门性问题,召集代表团推选的 有关代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 意见向主席团报告。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就法律案中的 重大问题听取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 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 团报告。主席团常务主席也可以就法律案中的 重大的专门性问题,召集代表团推选的 有关代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 意见向主席团报告。第二十条 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决前

16、,提 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 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法律案 的审议即行终止。第二十二条 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决前, 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 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法律 案的审议即行终止。第二十一条 法律案在审议中有重 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 出,由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常 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 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向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也可以授权常务 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提 出修改方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 次会议审议决定。第二十三条 法律案在审议中有重 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 出,由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常 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 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向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也可以授权常务 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提 出修改方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 次会议审议决定。第二十二条 法律草案修改稿经各 代表团审议,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 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 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