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皮肤病 (2)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58296581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疱性皮肤病 (2)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大疱性皮肤病 (2)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大疱性皮肤病 (2)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大疱性皮肤病 (2)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大疱性皮肤病 (2)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疱性皮肤病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疱性皮肤病 (2)(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 疱 性 皮 肤 病 Bullous dermatosis,.,定 义,是一组发生在皮肤粘膜,以水疱、大疱为基本损害的皮肤病。,.,分 类,.,分 类,.,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 治疗方案?,.,天疱疮(Pemphigus),.,天疱疮,一组由表皮细胞松解引起自身免疫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病 因,病因不明;可能因素:药物(青霉胺、卡托普利、利福平等)、感染、遗传、肿瘤等。,.,发病机制,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皮棘细胞间免疫球蛋白(天疱疮抗体)沉积血循环中存在天疱疮抗体,滴度与临床活动性平行血液透析清除循环抗体可使病情缓解皮内注射天疱疮抗体可制造天疱疮动物模型天疱疮抗体可诱导培

2、养人皮肤片棘细胞间松解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发病机制,以桥粒的结构蛋白即桥粒芯糖蛋白(Desmogleins,Dsg)为抗原的自身免疫性损伤(包括免疫球蛋白沉积的直接损伤、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及补体激活的间接损伤)。,桥粒(光学显微镜),桥粒(结构示意图),.,发病机制抗原,Dsg3-寻常型、增殖型Dsg1-落叶型、红斑型,Immunohistochemistry-Paraffin: Desmoglein 1 Antibody - Human skin tissue using anti-DSG1,Formalin-fixed and paraffin embedded rat tongue

3、labeled with Anti-Desmoglein 3 DSG3 Polyclonal Antibody,.,临床分型,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增殖型天疱疮(Pemphigus Vegetans)落叶型天疱疮(Pemphigus Foliaceus,PF)红斑型天疱疮(Pemphigus Erythematosus)特殊类型天疱疮:副肿瘤性天疱疮药物诱导性天疱疮IgA型天疱疮疱疹样天疱疮,.,临床表现 以寻常型天疱疮为代表,.,临床表现,粘膜受累常见;在外观正常皮肤粘膜或红斑基础上出现大疱;疱壁松弛,容易破溃结痂;皮损愈合后不留疤痕;尼氏征(Nikols

4、ky sign)阳性。,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表现,累及部位:全身各部位,以头面部、 躯干与四肢近端为突出。,.,临床表现,口腔等粘膜部位受累出现于多数患者,甚至可为仅有表现。,.,临床表现,疱壁松弛,容易破溃结痂。,.,临床表现,尼氏征阳性 在水疱上挤压,疱内液体向周边渗透 牵拉破溃之疱壁,周围表皮进一步剥脱 外观正常皮肤用力摩擦可剥脱,.,临床表现,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症状:伴或不伴有瘙痒、灼痛。全身表现:可有发热、不适、组织液丢失水电平衡紊乱、消耗。,.,临床表现,寻常型天疱疮侵犯皱摺部位皮肤的特殊表现。临床特点: 好发生在脂溢部位头面部、腋下、肚脐窝、胸背部、外阴与腹股沟。

5、 皮损特点:疱壁极薄,容易破溃,形成糜烂面和乳头状增生。,增殖型天疱疮,.,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特点: 疱壁极薄,容易破溃; 常见红斑和糜烂面上结痂、脱屑; 尼氏征阳性; 好发于头面部、躯干,逐渐扩大到全身; 口腔粘膜损害较少; 病情相对较轻,预后较好。,落叶型天疱疮,.,临床表现,落叶型天疱疮:此患者有广泛糜烂、结痂,重症患者有一定病死率。,.,临床表现,临床特点: 好发部位: 头面、躯干上部与上肢等暴露或皮脂腺丰富部位,下肢及粘膜少见。皮损特点: 除糜烂、水疱外,红斑鳞屑性损害更常见,可类似脂溢性皮炎。,红斑型天疱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 棘层松解及表

6、皮内裂隙为基本病理改变,.,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寻常型天疱疮表皮内基底细胞上形成裂隙与水疱,仅留一层基底细胞; 水疱内见棘层松解细胞,疱底可见“绒毛”; 真皮上部及水疱内嗜酸性粒细胞与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直接免疫荧光 早期未形成水疱的皮损取材; 棘细胞之间可见免疫球蛋白沉积; 主要是IgG,少数为IgM和IgA; 可以有补体C3沉积。,间接免疫荧光 底物:兔唇、猴食道上皮; 大部分活动期患者血液循环中存在自身抗体; 主要是IgG,个别为IgM,IgA; 抗体滴度与病情活动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Direct immunof

7、luorescence showing intercellular immunoglobulin G throughout the epidermis of a patient with pemphigus vulgaris.,.,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增殖型天疱疮基底层上松解,但多轻微,而鳞状上皮增生显著;炎症浸润明显,表皮内脓肿常见;,.,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落叶型天疱疮 水疱发生在颗粒层及其下方,形成刺细胞松解、裂隙与大疱; 陈旧皮损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 颗粒层内棘细胞松解形成角化不良的谷粒细胞; 真皮内嗜酸性粒细胞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红斑

8、型天疱疮 血清中存在天疱疮抗体、抗核抗体; 表皮棘细胞间IgG和C3沉积; 面部等暴露部位基底膜带存在IgG和C3线状沉积。,.,诊 断,正常皮肤或红斑上发生松驰性水疱、大疱,壁薄易破,形成糜烂面、结痂,常伴粘膜损害,尼氏征阳性。 疱液疱底涂片查到棘层松解细胞。 组织病理主要为表皮内水疱和棘层松解。 免疫病理示棘层细胞间有IgG、C3或IgA呈网状沉积。,.,鉴别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老年人,疱壁紧张,尼氏征阴性。组织病理为表皮下水疱。免疫荧光基底膜带有IgG、C3呈线状沉积。 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儿童和成年人,弧形或环形排列的紧张性水疱、大疱,尼氏征阴性。组织病理表皮下水疱。免疫病理Ig

9、A呈线状沉积于基底膜带。 疱疹样皮炎:中青年,以水疱为主的多形性损害簇集成群或呈环状排列,疱壁紧张,尼氏征阴性,瘙痒剧烈。组织病理表皮下水疱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病理示真皮乳头层有IgA、C3呈颗粒状沉积。 天疱疮口腔粘膜损害需与阿弗他口腔炎和扁平苔藓鉴别。,.,治 疗 以阻断自身免疫性损伤为核心,.,治 疗,一般治疗: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浆或鲜血。 局部护理:预防感染 系统用药:首选糖皮质激素,次选其他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氨甲蝶呤、环孢菌素、雷公藤多甙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 其他疗法:血浆置换等。,.,首选治疗 糖皮质激素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

10、剂量 起始剂量泼尼松1mg/公斤体重日 病情未控制按50%幅度加量,直至控制病情 病情平稳2周后逐渐减量 常用药物: 强的松与强的松龙:口服 氢化可的松:用于急性期迅速控制病情 甲基强的松龙:口服或静脉给药,.,并发症的治疗 主要为使用大剂量激素引起的并发症 感染:肺部感染,皮肤感染 类固醇糖尿病 类固醇性高血压 消化性溃疡与消化到出血 精神症状,.,次选治疗 主要选用的免疫抑制性药物 硫唑嘌呤:50mg,每日23次。 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2g/日其它免疫抑制性药物 环磷酰胺:200mg,隔日一次,静脉注射。 氨甲喋呤:10-25mg,iv,每周一次。

11、雷公藤多甙:20mg,每日3次。,.,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指针: 单独使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不能够控制病情,增加剂量受限。 存在长时间应用大剂量使用激素的禁忌症,如近期感染、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等。 使用激素病情得到控制,但是需要很高的维持剂量,减量困难。,.,其它治疗 辅助用药:补充钙、钾等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及热量; 病情控制后定期随诊,调整药物剂量,及时控制合并症与并发症。,.,局部治疗 清洁治疗:1:8000高锰酸钾溶液泡浴,清除分泌物、结痂及微生物; 使用扑粉、膏剂、油剂等保护皮肤和口腔、眼睛、外阴等粘膜; 防治感染。,.,大疱性类天疱疮 (bullous p

12、emphigoid,BP),.,大疱性天疱疮,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发病机制,皮肤基底带的类天疱疮抗原性质改变; 抗原定位于半桥粒上的BPAG1和BPAG2; 机体免疫细胞激活并产生抗基底带抗体; 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 介质释放、细胞趋化、细胞溶酶体酶释放等; 基底膜带中连接表皮与真皮的结构受破坏。,.,临床表现,正常皮肤粘膜或红斑上大疱,疱壁紧张,尼氏征(Nikolsky sign)阴性;皮损主要分布在四肢、腋下、腰际、下腹部等屈侧面,严重时可以泛发全身,并累及口、鼻部位粘膜病情迁延,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瘙痒,可伴有发

13、热、不适等全身症状,.,大疱性类天疱疮: 疱壁紧张性大疱; 尼氏征阴性; 可见血疱。,.,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病理组织学检查:表皮下大疱形成,真皮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IgG或C3沿皮肤基底带沉积,部分患者有IgM、IgA,IgE和IgD线状沉积。间接免疫荧光检查:部分患者循环中检测到抗基底膜IgG抗体,少数患者为IgE或IgA。,.,类天疱疮:表皮下大疱,内有嗜酸细胞浸润,.,类天疱疮:皮肤基底膜带IgG沉积。,.,鉴别诊断,疤痕性类天疱疮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妊娠疱疹线状IgA大疱性皮病大疱性红斑狼疮等,.,.,治 疗,一般治疗: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浆或鲜血。 局部护理 药物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 其他疗法:轻症患者可予以四环素、红霉素、氨苯砜等。,.,首选治疗 糖皮质激素: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其始剂量0.51mg/公斤体重日 根据病情需要递增剂量,直至控制病情 病情控制后逐渐减少剂量。局部治疗与并发症的治疗:与“天疱疮”相似,.,次选治疗磺胺吡啶:100mg200mg,每日3次。 免疫抑制药物:参见“天疱疮”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