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说课用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293928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说课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说课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说课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说课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说课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说课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说课用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生物组 梁翠莲,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说课程序,教材内容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必修)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第三小节的内容。简要比较了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重点讲述了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过程。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与前面所学的蛋白质、细胞核的结构、DNA的结构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为今后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的变异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生物的重点之一。,一、说教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识记DNA和RNA的异同。 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原理。,能力目标:

2、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及分析图表, 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通过对比转录和翻译的异同,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分 析比较的能力和用生物学语描述生物现象与本质的能力。,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物奥妙的探索品质。 理解生命现象的神奇与伟大,树立珍爱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依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生物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三维目标:,教学重点: (1)比较DNA与RNA的异同。(2)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原理。 突破策略:(1)通过提问、阅读、思考、理解相关概念和过程,结合学案练习来突出。(2)通过简表列出DNA和RNA,转录和翻译的比较栏目,简明的抓住要点。,教学难点: 掌握

3、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原理。 突破策略:以问题为主线,利用多媒体动画形象的说明转录和翻译的过程。通过引导、观察、思考,使学生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场所、原料、模板、产物、连续性等多个层面认识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把握其实质。,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一项学习任务,难度太低,对学生无挑战性,不能产生动机趋势的刺激;难度太高,挑战性太强,会使学生产生生疏恐惧,无能为力等心理感受。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法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动态直观的演示,设置问题情境,充

4、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更易达到教学目标。 综合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阅读,讨论,列表比较,归纳等手段,指导学生掌握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知识体系。,二、说教法,三、说学法,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出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生更多的掌握学习方法与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我力求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比较分析法 通过观察分析课文图解,将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异同,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合作讨论法 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意见,相互启发分析得出解决问题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设置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5、提出问题。 (二)引导探讨,解除疑问。 (三)归纳小结。 (四)练习反馈。,四、说教学过程,基因,蛋白质,控制,基因主要存在于哪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哪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1.为什么RNA适于做DNA的信使?,2.DNA 的遗传信息如何传给mRNA?,3.mRNA 上的信息如何用于合成蛋白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请阅读P14图6-9,完成下表。,1.DNA与RNA的区别,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移RNA(tRNA),二.引导探讨,解除疑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2.RNA的种类,RNA的种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识记DNA和RNA的异同。

6、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原理。,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及分析图表, 培养学生自 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通过对比转录和翻译的异同,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和用生物学语描述生物现象与本质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物奥妙的探索品质。 理解生命现象的神奇与伟大,树立珍爱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转录的概念:,阅读P14转录的内容,完成下表。,动物细胞,细胞核,2.转录的条件:,3.转录的过程:,a.DNA双链解旋,a.DNA解旋酶,二.DNA 的遗传信息如何传给mRNA?,1.转录的概念:,细胞质,DNA,DNA解旋酶,2.转录的条件:,3.转录的过程:,a.DN

7、A双链解旋,a.DNA解旋酶,b.模板:,c.原料:,b.碱基互补配对,mRNA,二.DNA 的遗传信息如何传给mRNA?,1.转录的概念:,2.转录的条件:,3.转录的过程:,c.原料:,b.模板:,b.碱基互补配对,a.DNA双链解旋,a.DNA解旋酶,二.DNA 的遗传信息如何传给mRNA?,1.转录的概念:,转录完成,DNA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请抓住以下4个要点分析转录的过程和原理,并完成学案笔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识记DNA和RNA的异同。 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原理。,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及分析图表, 培养学生自 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通过对比转录

8、和翻译的异同,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和用生物学语描述生物现象与本质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物奥妙的探索品质。 理解生命现象的神奇与伟大,树立珍爱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mRNA 上的信息如何用于合成蛋白质?,1.翻译的概念,阅读P15翻译的内容,完成下表。,遗传学上把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2.密码子,b.一种氨基酸可以有_个密码子.,c.2个起始密码子_ 编码氨基酸。,d.个终止密码子_ 编码氨基酸。,多,能,不能,a.一个密码子对应_ 种氨基酸.,一,1.翻译的概念,2.密码子,3.tRNA,反密码子,甲硫氨酸,遵循碱基互补配

9、对原则,密码子,多肽链,三mRNA 上的信息如何用于合成蛋白质?,多肽链经过加工,折叠后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4.过程,?,请抓住以下4个要点分析翻译的过程和原理,并完成学案笔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识记DNA和RNA的异同。 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原理。,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及分析图表, 培养学生自 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通过对比转录和翻译的异同,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和用生物学语描述生物现象与本质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物奥妙的探索品质。 理解生命现象的神奇与伟大,树立珍爱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归纳小结,观看全过程,基因控制蛋

10、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细胞核,DNA,DNA解旋酶,转录,细胞质,mRNA,转录,转录,多肽链,翻译,三.归纳小结,观看全过程,翻译,转录,DNA,mRNA,蛋白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1.(2008,广东高考)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NA和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 B.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碱基相同 2.(2009, 海南高考)有关真核细胞DNA复制和转录这两种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过程都可在细胞核中发生 B.两种过程都有酶参与反应 C.两种过程都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

11、两种过程都以DNA为模板,四.练习反馈,3.人体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4.反密码子是指( ) A.D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对 B.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 C.tRNA上的三个碱基 D.rRNA上的三个碱基5.(2008,上海)下列各细胞结构中,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 ) 染色体 中心体 纺锤体 核糖体 A. B. C. D.,6.下列关于对蛋白质的翻译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以细胞质中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 B.以核糖体RNA作为遗传信息模板 C.以转

12、运RNA为氨基酸运输工具 D.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7.(2009,广东改编)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B.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 C.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8.下图是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转录是在 中进行的,它是以 为模板合成 的过程,翻译是在 中进行的,它是以 为场所,以 为模板,以 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 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密码子是指 。 (3)信使RNA上的一段碱基序列是AUGCACUGGCG,则转录该信使RNA片段的DNA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是: 。,欢迎大家指导!,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