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言语形式小学语文教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293904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7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言语形式小学语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基于言语形式小学语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基于言语形式小学语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基于言语形式小学语文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基于言语形式小学语文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言语形式小学语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言语形式小学语文教学(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言语形式”的 小 学 语 文 教 学,有言在先:本讲座参考了一些专家的专著、文章或观点:王尚文(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东方之子”):语感论走进语文教学之门李海林(上海市洋泾中学校长。曾先后任湖南理工学院师范技能教研室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言语教学论潘新和(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报刊杂志: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网络文章等,一、关于“言语形式”。1语言和言语(1)王尚文:“语感”之“语”是“言语”,而非“语言”。语言是一种集体的“规约”,言语则是个人活动。语言依存于言语。除了研究语言学或

2、查阅字典词典、语法书,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包括自己说出来写出来的)全是言语而不是语言。学习语言只能首先从言语开始并主要通过言语进行。,(2)李海林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有限的,是统计性的。语音可以分解为一定数量的音节,可以分成固定数量的元音和辅音。词汇虽然是不断发展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内还是可以统计的。语法则可以形成若干条款,所有的句子都可以归纳到一定数量的规则中去。言语:是无限的,它凭借语言构造出无数意义世界。如“今天是星期天。”这个句子。语言意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固定的,对全社会成员公设的。但在言语活动中,这个句子随着语言使用者,或语言使用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另外的意义。,2言语形

3、式和言语内容(1)王尚文: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即“怎么说、怎么写”,而非“说什么、写什么”。认识:一定的言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言语形式,一定的言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言语内容,即“说什么”自然生成于“怎么说”中。语文教学如果守住了“言语形式”这一门槛,教的是政治性论文,也不会上成政治课;跨越了这一门槛,即使教的是诗歌、小说、散文,也会上成政治课或别的什么课。语文课改只有顺着“言语形式”这条路,才真正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言语形式是民族性格和思维特点的集中表达和有效体现。例一: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you and mi例二:关于“爱情”。诗经之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4、君子好逑。西厢记:凭借“杂剧”这种形式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跨上了新的高度。,例三: “逸马杀犬于道”这个极其简单的现象,欧阳修和他的朋友们都看见了,然而他们表述的言语却不尽相同:(1)马逸,有犬死于其下。(2)有犬死奔马之下。(3)适有逸马践死一犬。(4)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毙之。可以说,不同的言语形式所给出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它们的差异又是由不尽相同的视点造成的。,(2)潘新和:写作本位(表现本位):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阅读本位(叶圣陶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培养读的能力,也是一个目的。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等。强

5、调的是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写作本位”的读写观:读“完”(就是读 “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只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这就是使学生学以致用,就是要让学生把从读中学到的用在文章写作中;让他们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想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这才能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潘新和认为,“言语秘妙”乃是语文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言语秘妙”是实现读写互动的一个支点。作为阅读,要理解“言语秘妙”;作为写作,要运用“言语秘妙”。,“秘妙”,是王国维先生的用语,朱光潜先生称之为“佳妙”。类似于以往说的“文眼”“诗眼”,用俗一点的话说就是文章中言语情趣的“亮点”。是指语言运用中最富创造性的地方,是

6、作者巧妙地表现出他人难以言喻的特征、思想或趣味。 朱光潜先生将“佳妙”解释为“故事后面的情趣”,就是文字背后耐人寻味之处。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所 见清代诗人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个牧童骑着一头黄牛,他坐在牛背上,放声歌唱,动听的歌声在树林深处回荡。这时,牧童看到了一只鸣叫的知了,就想去捕捉它。于是他停止了歌唱,静静站在树旁。,当然,我们不要把“秘妙”看得过于玄奥,无非就是一种别人没有表现过的“情趣”“神采”罢了。大作家有大作家的“秘妙”,孩子也自有孩子

7、的“秘妙”;大作家的“秘妙”孩子写不出来,孩子的“秘妙”大作家也写不出来。就跟大画家不一定能画出“儿童画”一样,孩子创作的“秘妙”同样很可贵。,二、我们提出:基于“言语形式”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回顾猴王出世参加全国赛课的经历。1、猴王出世走过的路。(1)经过层层选拔,王老师脱颖而出代表浙江参赛。(2)浙江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上的开拓、引领作用,如王自文的古诗两首(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浙江选手参赛成绩优异。(4)浙江小语界在全国的影响力,全国小语会副会长柯孔标、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等。(5)历时两年:金华市猴王出世、浙江省老人与海鸥、全国猴王出世。(6)王尚文:要么把传统的课型

8、上成“极致”,要么走一条新路,在全国小语界竖起一根“标杆”走“言语形式”的路子。(7)我们的观点:“写什么”人人看得见,而“怎么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改变了我们的备课思路,要我们更多的从“言语形式”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当然对我们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工具性和人文性、“阅读课文”的理解、对略读课文的理解等)(8)最终的结果是“双奖”(一等奖和最佳设计奖)。,我们的观点之一:“写什么”人人看得见,而“怎么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改变了我们的备课思路,要我们更多的从“言语形式”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等。,我们的观点之二: “二性”统一的落脚点在哪里?“人文性”为虚

9、,“工具性”为实;“人文性”内容广泛,“工具性”内容具体。“二性”统一,要有具体的落脚点。而这个抓手和落脚点应该由“工具性”言语形式来承当。因为,言语形式是思想、情感的物质外壳,是人文的附着点,理当是“二性”统一的落脚点。离开具体内容、人文内涵,抽象讲言语形式,语文课程就失去灵魂;不顾语文形式,空谈人文,语文课程就失去根基,而成为空中楼阁。对于小学生来说,言语形式的学习过程,包括理解、积累和运用。,我们的观点之三: 阅读一篇课文一般要经过四个层面:一是基本内容,即写的是什么; 二是思想情感,即表达了什么; 三是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即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四是语言表达,即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我

10、们的观点之四:略读课文怎么上?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32篇课文中有8篇略读,占总数的 25;到了四年级上册,32篇课文中有14篇略读,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是五五分成,精读、略读各占50,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编者的良苦用心。然而,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却常产生这样那样的疑惑:略读课文怎么教?一节课40分钟,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王崧舟: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阅读活动后,注意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尽可能多

11、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王崧舟:课文作为教学用的“语料”,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作调整,略读课文作精读也是可以的,甚至于把课外的文章引进课堂也无可厚非。我们要明晰的,不是课文的精读和略读,而是课型上的精读和略读,即明确精读课型和略读课型在教学目标、方式、形态方面的不同。这样,即使是同样的课文,在不同课型的课堂上,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和形态,所达成的目标也不一样。,二、我们提出:基于“言语形式”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回顾猴王出世参加全国赛课的经历。1、猴王出世走过的路。(1)经过层层选拔,王老师脱颖而出代表浙江参赛。(2)浙江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上的开拓、引领作用,如王自文的

12、古诗两首(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浙江选手参赛成绩优异。(4)浙江小语界在全国的影响力,全国小语会副会长柯孔标、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等。(5)历时两年:金华市猴王出世、浙江省老人与海鸥、全国猴王出世。(6)王尚文:要么把传统的课型上成“极致”,要么走一条新路,在全国小语界竖起一根“标杆”走“言语形式”的路子。(7)我们的观点:“写什么”人人看得见,而“怎么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改变了我们的备课思路,要我们更多的从“言语形式”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当然对我们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工具性和人文性、“阅读课文”的理解、对略读课文的理解等)(8)最终的结果是“双奖”(

13、一等奖和最佳设计奖)。,2、猴王出世的教学设计,一、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揭示课题。 2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3根据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4. 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样的猴王? 二、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2)读这段话,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2 提问:你发现这句话里有什么语言的秘

14、密? 3 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 4 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5 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2、猴王出世的教学设计 一、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揭示课题。 2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3根据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4. 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样的猴王? 二、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出示:那

15、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2)读这段话,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2 提问:你发现这句话里有什么语言的秘密? 3 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 4 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5 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 1学生自主研读第二个问题,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体会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做上批注。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对比品读。 4 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猴王?写在句子的边

16、上。 5小结。 三、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请选择你认为最经典的句段再读一读,或背一背。 2总结: 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二)语文教学的一些现状。1、一味地追求情感的“感动震撼”崔峦老师说:“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的首当其任。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走出“情感的漩涡”,走回语文自己的路上。,2、过多地注重内容的“感悟理解”“呼唤本色语文,追求语文本真”、“用语文的方式教学语文”、“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这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就抓住“语言”这个核心,在教学中也会有偏差。主要体现在过多地注重于语言内容情感的感悟与理解。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哪些地方深深打动了你”诸类问题引领着学生的“语言学习”。学习一篇课文仅仅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写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即言语形式的感悟与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