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271420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PPT 页数:174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与对策(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教学中的 问题及对策,焦作市教研室 刘乐才 Jysllc163.Com 13839187951,保定直隶大剧院的对联:忙忙碌碌朝朝暮暮坐坐坐潇潇洒洒宽宽心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来来来认认真真想想事,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1.教育观念落后,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眼光短视,过分重视做题、考试、分数 忽视育人,不注意学生的长远发展 不能把三维目标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设计,2.不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亚里士多德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莎士比亚 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

2、感。 爱因斯坦 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莱 辛,顾明远:我对教育的四个观点,第一句话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理解的爱是尊重孩子人格的发展,不是爱成绩,如果孩子分数提高了,但是心理扭曲了,这就不是爱。 我觉得真正爱孩子是要为他们将来的幸福、长远的幸福考虑。 有的人说现在是牺牲童年的幸福,来获得将来的幸福,我要说的是,童年没有幸福,将来也没有幸福。,第二句话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这句话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业负担重,我觉得这个负担主要是心理上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所以感觉不堪重负。 相对照一些国外优质学校,他们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很重,但是他们与我们不同之处就在于

3、,学生自己喜欢、愿意学习,课程由自己选择;而我们是被动地学习,这是最大的不同。 我们要培养创新人才,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自己不愿意学习,光靠强迫是成不了才的。 所以减负除了减少课业负担外,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不要形成心理压力,有空余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习他喜爱的课程和课外活动。 所以我认为,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最公平的教育,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选择喜欢的东西。 教育不是培养做题的机器,不能没有时间思考,学生需要参加有益的活动,所以减负要把时间还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发展个性。,第三句话是“教书育人在细微处” 学生感情是非常丰富的,而且越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

4、的感情越是丰富,同时又很脆弱,所以往往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教师的一句表扬会使学生受到鼓舞,学生会记住一辈子;教师无意中伤人的一句话,学生也会记住一辈子。,第四句话是“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我认为,学生成长不是靠教师的说教,而是靠学生自己的活动。 包括他们学习知识,让他们在参与的活动中主动地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思想品格得到锻炼,责任感、沟通能力、合作精神、诚信都能得到培养。,第一个问题是:就教育论教育不可能化解教育问题。 首先,教育的矛盾是社会问题的反映。 不可否认,现在社会中存在分配不公。 2007 年10 月我在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减负”座谈会上,

5、就曾呼吁停止奥数班,我说奥数班摧残人才,结果当场就有一个学生说:“我不学奥数就上不了初中,上不了初中就考不上高中,考不上高中就上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大学毕业以后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我怎么养家糊口?”这种话出于小学生之口,又是可笑又是可悲。说明这是一个社会矛盾在教育内的反映。 第二,家长和学生也有很多传统观念。比如“学而优则仕”,觉得书读得好就该当公务员,就该当白领,中国没有国外“学而优则工”或“学而优则农”的想法,这也是社会观念和社会心理的问题。 第三是中国的攀比文化。,第一个问题是:就教育论教育不可能化解教育问题。 首先,教育的矛盾是社会问题的反映。 不可否认,现在社会中存在分配不公。 20

6、07 年10 月我在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减负”座谈会上,就曾呼吁停止奥数班,我说奥数班摧残人才,结果当场就有一个学生说:“我不学奥数就上不了初中,上不了初中就考不上高中,考不上高中就上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大学毕业以后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我怎么养家糊口?”这种话出于小学生之口,又是可笑又是可悲。说明这是一个社会矛盾在教育内的反映。 第二,家长和学生也有很多传统观念。比如“学而优则仕”,觉得书读得好就该当公务员,就该当白领,中国没有国外“学而优则工”或“学而优则农”的想法,这也是社会观念和社会心理的问题。 第三是中国的攀比文化。,中国是人情社会,别人家孩子考上清华北大,自己孩子考上地方院校,家长和

7、孩子都觉得没有面子。 这种文化和心态产生了教育的竞争,你让孩子学奥数我也要让孩子学,而不管孩子的能力或者兴趣。 这种攀比表现在所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这种攀比不仅存在于个人,甚至上升到一个地区的政绩观。 一个教师曾经告诉我,某年因为考试成绩优异,他们地方上领导请教师们吃饭,领导要求明年学校升学率继续提高。 只要具备常识的人都知道,升学率本来就是一个常数,与整体的教育质量没有任何相关,一个市升学率的提高必然伴随着另外一个市升学率的降低,所以专注升学率,实质是关注政绩。 对学校评价制度也以升学率高低来评价,一所学校升学率高,就表明这所学校质量优秀,由此也可以看到我们对于教育本质认识的欠缺。 我

8、们经常说要“教育家办教育”,就是要懂得教育规律,懂得儿童成长规律的人来办教育。,教育本身不是没有问题。 教育规划纲要中就提到教育观念陈旧,教育内容方法落后,主要是教育发展不均衡。 地域之间不均衡,学校之间不均衡。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重点学校问题始终存在。 当然,从我国教育发展历史上看,重点学校制度起过积极的作用,当时全社会亟需人才,重点学校的建设极大地满足了当时的需求。 然而随着教育发展,重点学校的负面效果也显现出来。 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成了教育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不重视职业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从官方的教育投入到民间学校选择上都把职业教育看做低人一等。 回到历史上看,我国在上

9、世纪50 年代时还是比较重视职业教育的。 过去的中专培养了很多人才,我在60 年代下放劳动时遇到不少“文革”前的中专毕业生,我很佩服他们的水平和技术。 “文革”以后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伴随高等教育扩招,普通高中也得到扩张,职业教育开始滑坡,一直到2005 年全国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才对职业教育重新重视起来。这造成了目前社会上应用型人才极度缺乏。 从教育观点上看,很多学生动手能力很强,他们也不一定喜欢理论的东西,但是现在家长还是更愿意学生就读普通高中、普通大学。,第三个问题是我们教育观念的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 我感觉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中,教育的工具性

10、太强了。 过去是说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后来又提出为经济服务等等,不强调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 教育本质应该是为了人的发展。 教育成了一种工具,是家长为孩子追求幸福的工具,是学校追求名誉的工具等等,没有把人看做第一位。 教育当然不能脱离政治和经济,要为政治经济服务,但只有人得到发展了,才能更好地为政治经济服务。,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改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等最后都要落实到教师身上,落实到教师队伍建设上。 首先全社会提倡尊师重教,包括国家提倡,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比口号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待遇。 现在一些地方比如江苏浙江,教师待遇已经提高了,但是很多中西部地区还很低。前不久一位中部地区的

11、教师当面向我诉苦,工作20 年了,每月的工资只有2080 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教师待遇刻不容缓。,其次教育本身要值得人尊重,教师要提高专业水平,我之所以提出为教师设置研究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因为如果一个职业没有专业水平,是人人都能干的职业,那么它是没有社会地位的。 我建议首先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严格国家考试制度,对于教师资格证书管理,切勿再一次地走过场,教师在考试考完之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考察,教师工作几年之后还要再考察。,再次是师德问题。 现在出现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我觉得可能和教师对自身职业认识缺乏有关。 教师责任重大,教育事业是很幸福、很光荣的事业,教师看到孩子的成长有幸福

12、感,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 有了这种认识,就能不断钻研,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就会感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成就很大。 像上海的PISA 测试就是代表中国教育好与进步的一面。 我觉得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可以认识到有些问题是社会问题,教育已经承担了不应承担的问题,学校只能尽量做好,校长只能面对现实,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不可能面对所有问题。 教育不是教育部门本身就能解决的,就像用人单位的招聘竞争激发了教育的竞争,择校问题与高考问题是社会竞争激烈的反映。 所以教育需要全社会参与,全社会都要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实际出发,逐

13、渐地改变。,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 黑格尔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歌 德 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 A.M.,复习和练习时间太长,导入太慢,没有开门见山,直扑主题 情境不自然,缺乏趣味,3.不注意体现发现、提出、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教给学生数学的本质和研究数学的思想方法(薄书读厚) 怎么想? 怎么做? 是什么? 为什么?,4.教学方式陈旧,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或点拨、引领不够 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问,学生答 频繁问,频繁答 学生问,不作答,5.重复练习、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盛行,学生负担很重(压力山大)

14、 披星戴月 做不完的题目、作业、试卷 休息时间不够(星期天、节假日) 没有时间思考、读书、锻炼、休闲,6.教学反思总结不到位,不能画龙点睛(厚书读薄) 对知识、思想方法缺乏梳理,没有形成网络 不注意总结经验、吸取教训,7. 板书缺乏设计,不能突出重点、体现流程,8. 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落实,不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兴趣、爱好、特长 习惯 信心、决心 意志、毅力(坚持),9. 教学缺乏激情、气势、感染力 生命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力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

15、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学学歌唱家 学学运动员 学学舞蹈家 学学动物们(海豚),改造我们的教育(学习),二、我们的对策:返璞归真(本色),自自然然地教学 简简单单地复习 潇潇洒洒地收获,中科院院士谈教育 称按部就班上学扼杀好学生,精英教育需要自由生长空间王元的老师华罗庚的故事在今天可能难以想象。这个聪明而勤奋的初中生考试时,老师经常给他格外的“优遇”,“你出去玩吧,今天的考试题目太容易了,你就不要考了”。类似的“优待”还包括,这个有点跛脚的19岁青年凭借一篇论文被请到清华大学工作。循此道路,没有念过高中的华罗庚一步步走向科学殿堂,最终成为中国最有名的数学

16、家。,为什么我国今天出不了钱学森、华罗庚这样的大科学家,王元认为,华罗庚的故事给人启示。在王元看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有教无类”做得越来越好,能够进入学校的人数远远超越自己当年那个时代,但“因材施教”远远不够,“必须承认智慧的差别,允许精英脱颖而出”。,“孔子三千弟子,也只有七十二贤人,就是100人里只有2.4个人是英才,需要因材施教”。王元介绍,西方国家的教育重视英才,因为造福国家、重点创新要靠英才。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对于英才培养重视不够,7岁的孩子,有的只有4岁的智力,有的早就超过了,按部就班一级级的上学制度和考试制度,对优秀的人才是一种藩篱,“就像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读一样的书,变成了要齐步走,最后只有向落后看齐,好的学生被扼杀掉了”。,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教授张寿武曾师从王元。当时,王元认为自己的研究领域经典解析数论已无出路可言,但看中了他的勤勉和悟性,鼓励他自由选择方向。张寿武硕士论文答辩时,王元在其答辩完成后说,“我们也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一个字也听不懂,但考虑到你每天很早就来办公室,很用功,这个硕士学位就送给你了,以后就不能够蒙了。”至今,这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新科院士常常庆幸,有这样一位老师能赋予自己充分信任,给予了自己足够自由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