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8244229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上海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上海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上海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上海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骆德溢E_mail:,实践导向 任务引领 -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提纲,上海中职课改实施情况 文化课改革思路与做法 专业课程改革思路与做法 课程实施条件与面临的困难 课程实施的对策研究,上海中职课改实施情况,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在教育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总框架下,在学习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功经验基础上 市教委结合上海实际,推出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0407),三大任务,优化文化基础课 优化专业教学,制定专业教学标准 开发20门网络课程,五大保障措施,开展课题研究、坚持

2、科研引领 创建十所课改特色实验学校 发挥三个平台导向作用(学生职业技能比赛、教师教学评优、校本课程展示交流) 推行学分制、建立多元智能评价体系 加强领导、完善管理和确保投入,行动计划提出的任务基本完成,文化课改革:开发了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四门学科课程标准,九套新教材全面使用 专业课改革:42个专业重新构建了新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共设置了87个专门化方向,244门专业核心课程和357门专门化方向课程,编写了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并正在逐步开发新的教材 选修课改革:完成了25门网络课程和网上学习平台的开发,已全面试运行 其它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进展顺利,文化课改革思

3、路,文化课改革是上海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认识重要性,文化课功能定位(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区别) 其一: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需要 其二:为后续课程服务,满足学生学习专业的实际需要 无论哪个国家的职业教育,文化课都是其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教育专家对于关键能力的研究和国内对用人单位的大量调研都说明开设文化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要提高有利终身发展的文化素养,使学生个个都能成为有能力的合格公民是文化课的重要任务 结论:提就业导向,不能削弱或不要文化课,而仍然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正视现状,入学成绩参差不

4、齐,极大多数都是普通高中落榜生,厌学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学生对这类课程准备不足,既包括知识上的,也包括学习心理上的 文化课课时有限(现行文件规定不超过40%)包括六门必修课和其它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方面的课程(约1200学时左右)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对文化课有不同的需求,对加强的理解,不能理解为相当高中水平,也不能理解为一定要达到整齐划一的统一标准 而应该理解为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通过加强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或分类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编写形式新颖的教材,满足学生学习专业和生涯发展的实际需要,文化课的改革思路,调整教学目标,完善课程标准 增大课程弹性,提供

5、分层指导 兼顾多元需要,允许多次选择 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一纲多本,调整教学目标,完善课程标准,坚持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劳动就业实际需要出发 调整教学目标,兼顾双重功能,适度降低要求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老师好教,学生好学 开发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生涯规划五门课程标准,为教材、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文化课改革初步成果,市教委颁发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四门学科课程标准,06年秋起实施 完成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生涯规划共10套教材和相关课程资料的开发、编写和出版,增大课程弹性,提供分层指导,主要文化课设置“基础”和“拓展”两个平台;基本学时:语、数、英204,信息

6、技术108 课程实施增大弹性和选择性,改变整齐划一要求。例:数学基础部分-10个单元(8个必学2个选学,拓展部分-6个单元加12个专题(数学文化方面内容) 制定了数学、英语课程标准分层实施指导方案。实行四级分层,分别为4、8、12、16个学分,设计了两套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学年制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学分制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文化课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允许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对文化课自主选择和多次选择,兼顾多元需要,允许多次选择,学年制教学实施方案,语文按基本要求执行, 204学时 数学必学:必学136学时;基本要求:204学时 外语按基本要求执行, 204学时 信息技术基础按基本要求执行,108学时,

7、其中上机不少于70% 德育保证每周二节 体育实行三课(二操二活动),学分制教学实施方案,增大改革力度,可将语、数、外三门课程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修部分:强调服务功能,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专业教学实际需要确定 选修部分:达到新课标拓展部分要求,允许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自主选择和多次选择,以满足学生生涯发展的多种需要 参考数学、外语分层教学的指导意见(4学分、8学分、12学分、16学分),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一纲多本,文化课教材全部采用招投标方式 通过招标、评审、立项,每种教材都有两家以上出版社同步编写 出版社组织编写队伍、承担编写经费、售后服务,严格按课程标准审定,通过后才能出版 一纲多本

8、,选择权交给学校 信息技术基础被劳动部门确定为考证教材,教育部新颁教学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即将颁发),比较研究(总要求),培养目标没有变-生产、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 文化课功能定位没有变-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服务专业学习,满足生涯发展需要,促进终身学习 教学要求提法没有变-掌握

9、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 学习时间变了-文化课课时/专业技能课时(4/6-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允许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上下浮动,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比较研究(课时),比较研究(内容与要求),按学科将基本要求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知识、技能)一一比较 上海主要文化课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知识、技能),基本覆盖全国文化课教学大纲的基础模块的要求,在某些方面略高于全国要求。,上海贯彻教育部文件的思路,德育课严格执行教育部6号文件,按要求设置德育课程,确保德育课课时,使用国家规划教材,

10、提高德育课的教学质量 主要文化课贯彻教育部3号文件,结合上海实际,制定各学科教学实施方案和分层教学指导方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需求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需要; 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对文化基础知识的不同要求,开发大类专业(如机电类、财会类、信息技术类)职业模块学习包,强化文化基础课程的服务功能,满足不同专业需要 “职业模块学习包”谁开发-文化课老师还是专业课老师,专业课程改革思路,首批12个专业开发目录,国际商务 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 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运行与控制 计算机及应用 护理 饭店服务与管理金融事务 制冷和空调技术会展事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第二批专业开发目录,园艺 环境保护与监测

11、 工业与民用建筑 建筑装饰 市政工程施工 机械制造技术 焊接 模具设计与制造 生物技术 化工工艺 食品生物工艺 电子通信技术 航空服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 医学检验 药剂 旅游服务与管理 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 烹饪 服装设计与工艺 城市交通信息技术应用 会计 工艺美术 美术设计 文秘 物业管理 轨道交通运输管理 现代物流 轨道交通驾驶 轨道交通供配电,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生涯发展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目标,要着力解决目前上海中职课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

12、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具有上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职课程中突出问题,学科课程的本质是“学问化”,核心思想就是“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看作是理论的附属品。 反映在中职课程中的问题是传统课程多,就业及工作的相关课程少,教学内容陈旧,与工作岗位脱节,学用不一致明显,理论要求过高,技能训练不够,教材明显偏深、偏难等问题。学生反映学了用不上。,突出问题,学习体系与工作体系不一致 课程与就业岗位有较大距离 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证结合不紧密,学科课程 体系,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情境,学习体系,工作体系,知

13、识 主 线,职 业 能 力,新的课程理念,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合点。要立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拓展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核心理念是要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与工作任务相匹配。摆脱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体

14、现职业教育特色,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适应一线岗位的需要,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构建。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要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注重在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要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

15、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典型产品(服务)的选择要体现上海经济特点,兼顾先进性、典型性、通用性,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要选择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劳动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分析其技能考核的内容与要求,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核心思想是什么?,核心思想体现在处理中职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要突破仅仅通过增加实践课时来加强实践这一思维范式,改变三段式学科课程中“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一观点,把实践从延伸和应用的地位提升为主体地位,而把理论的“基础地位”转变为“服务地位”,使专业理论服务于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回答两个问题,改革是不是否定知识、否定理论? 用任务引出知识、技能、态度,通过典型产品组织教学会不会造成学生知识面太狭?,关键是专业理论如何组织?,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而是根据新的理念、新的原则对理论作出取舍,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工作实践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使专业理论服务于工作实践。只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新课程理念是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然后要知道怎么做?最后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