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总结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244221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总结_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总结_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总结_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总结_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总结_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总结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总结_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送教下乡”活动总结活动总结一、活动概况为进一步推进我县“三名工程”建设,促进名师培养对象快速成长,充分发挥全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在培养县级名师和促进语文教学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县教育局年度工作安排,县名教师工作小组办公室和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经过周密策划和精心准备,XX 年 10 月 21日至 22 日,仪陇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分别在 XX 和XX 两个点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工作室成员全员参与,悉数上阵,为来自全县各校的 320 多名初中语文教师献上了 6 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以及课堂教学点评和教学专题讲座。本次“送教下乡”活动,是对

2、我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两年多来开展培养培训县级名师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工作室全体成员专业发展的一次成果汇报,更是促进全县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全县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动员和引领。在送教期间,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 XX 同志,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谭 XX 同志,县名教师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县教科室主任苟 XX 同志亲临活动现场指导,县教科室副主任罗 XX 同志全程参与,具体指导和管理送教活动。XX 教育督导组、新政教育督导组、XX 中学、XX 初中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教学现场,并做了大量的组织安排和后勤保障工作。二、成绩和特色1.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县教育局高度重视“送教下乡”工作

3、,将该活动纳入年度工作统筹安排。县名教师工作小组多次专题研究,并向局党组做了工作汇报。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提早安排,精心策划,早在今年月放暑假前就做了布置。月 13 日,工作室开展本学期的第一次活动,再次进行了专题研究,初步制定了活动方案,基本确定了送教的内容和形式。会后,工作室各成员陆续确定了上课的内容。工作室主持人张涛老师就该项工作向县名教师工作小组办公室做了专题汇报。10 月 14 日,县名教师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了“送教下乡”专题会议,确定了活动的具体方案。工作室随后通知各成员加紧准备,并于 10 月 17 日在县实验学校进行了试教和研讨,当天,全体成员都上了现场课,课后,针对教学

4、中的问题对每位成员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详尽的改进意见,张涛老师要求各成员利用周末完善教学设计,力求尽善尽美。10 月 20 日,再次组织部分成员听了三位老师改进后的课。为追求尽可能完美,在结束金城点送教之后到达新政点的 21 日下午 4 时,工作室成员再次走进教室研究了 22 日的课。2.导向明确,精彩纷呈。经过 10 年课改,初中语文教学打破了旧观念的束缚,课堂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但是,在表面的繁荣和热闹背后,也存在着教师主导地位缺失、语言教学严重缺位、教学效率有所下降等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表现是:单纯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语文能力的扎实训练,人文素养的培养扭曲为虚假的煽情或贴标签似的点

5、缀,阅读教学中不重视语言的品析和文本的细读,只在文本的表面甚至外围徘徊等等。因此,工作室确定了本次送教的基本导向,即专题研讨阅读教学,努力在细读文本和品析语言方面下功夫,帮助一线教师走出迷茫,确立语文教学的正确航向。因此,在准备本次送教时,工作室主持人张涛老师通过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点评,以典型案例谆谆教导各位成员,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语言,走进文本,带领学生通过语言在文本中“咬文嚼字” 、“出生入死” ,以达到“披文入情” 、 “浴火重生”之境界。在 XX 送教点(XX 中学) ,来自三河初中的李 XX 正老师借班八年级,教学九年级的内容李清照词作武陵春 ,在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朗读

6、古诗词的方法,并巧妙预设主问题,引导学生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揣摩体悟词人抒写愁情的方法和技巧,探究词作精湛的艺术特色,整节课上流淌着浓浓的情意,让学生和听课教师深受感染。县实验学校刘 XX 老师执教八年级教材老王一文,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看似普通实则意味深长的语言进行反复玩味,带领学生通过语言走进老王的生活,走进作家杨绛的内心世界,感受作品“以善良体察善良”的内蕴,学生通过读、思、议、悟,感受到“伟大作品的背后站立的是伟大的人,是高贵的生命和高贵的人性” 。刘 XX 老师深情的范读、精当的讲解、巧妙的引导,带领学生徜徉在文学的世界里,被文学神奇的魅力深深吸引。这节课基本做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

7、美结合,连听课教师都随着的情绪或流泪或深思,反响很好。新政初中唐莉铭老师执教九年级课文我的叔叔于勒 ,这是一篇经典名作,语文教育界对该文也有基本定型的传统解读。执教老师在认真钻研的基础上,参考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抓住语言,细读文本,在常人难以发现问题之处“深耕细作” ,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对小说作了有创意的解读,让人耳目一新。这种解读也许不那么完美,甚至有所偏颇,但仍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探索。在这节课上,教师引导得法,学生思维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设计有新意,教学有深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 XX 送教点(XX 初中现场) ,XX 中学郭 XX 老师执教七年级现代诗歌秋天 ,执教者在教学中以诗

8、人西度的读诗之法(即“通过诗的声音体会”和“一字一句细读” )为“经” ,以“赏秋景” 、 “绘秋图” 、 “品秋味”为“纬” ,引导学生们一步步读出诗歌的韵味、品出诗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在品词析句中体悟到诗歌语言的精美,增强对语言敏锐的感悟力。XX 中学蒋 XX 老师执教九年级教材杨修之死 ,导入新课设计新颖,理解课文切入巧妙,文本解读视角独特,精心设计教学主问题,课堂上学生思考深入、讨论热烈、表现精彩,整节课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再加之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基本达到了“人课合一”之境界,学生反应好,教学效果优。新政初中赵星老师执教七年级教材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看似简单明了的地方精敲

9、细打,反复琢磨,引导学生读出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联系学生自身实际,从小故事中发现大哲理。这节课,执教者注意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注意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把一篇看似简单的课上得深刻,上得有内涵,上得情趣盎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本次送教活动中,郭 XX、蒋 XX、袁 XX、唐 XX、刘XX、李 XX 等分别就当天的送教课堂教学进行了精要的点评,他们的评课有理有据言简意赅,或赏析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片段,或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既有理性的分析和热情的赞扬,也有客观的指正和真诚的帮助,表扬而不虚美,指瑕也不掩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闪光点,从学理的角度分析改进点,为

10、完美的目的提出生长点,让参加观摩的教师大呼过瘾,深受启迪。在送教活动中,工作室主持人张涛老师以六节课为例,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做了专题讲座。讲座的主要观点是:一是学生学语文的根本目的是掌握汉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因此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抓住语言开展扎实的听说读写训练,通过感受积累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二是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会读书的标准是读懂(读出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直击语言、沉入词语、走进文本,徜徉在语言之途, “沿着词句的密林去体会森林的精彩” , “在汉语中出生入死” (王 XX) ,

11、 “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 (吕 XX) ,“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 (王 XX) ,从而“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 (夏丏尊) 。三是语文教学要努力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 “教是为了不教” (叶 XX)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任务。四是语文教师既要重视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生成,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讲座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参加观摩活动的教师以极大的启发。3.组织有序,效果良好。本次“送教下乡”活动,各学校和片区教育督导组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不少学校在教育局分配名额之外还

12、增派了教师,部分学校领导亲自带队参加观摩。按名额分配,金城送教点观摩教师 80 人,实际到会 120 余人,新政送教点计划 150 人,实际到会 200余人,大大超出了分配的名额。整个活动组织有序秩序井然。参与观摩的教师,按时到场,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在活动中和活动结束后,通过提问、递条子、发微信、QQ群聊、撰写听课体会等形式积极参与语文教学研究。县实验学校高敬老师在 QQ 群里写到:“这次送教的课都是真实朴实的课,也是扎实高效的课,上课和评课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 ;马鞍中学唐锐老师主动撰写听课体会,并在 QQ群里号召所有参与的教师认真思考和总结,整理观摩记录,撰写学习反思和心得;保平小学刘畅

13、老师说:“听了他们的课,深感自己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最大的遗憾是只能听三节,另外三节没有听到,期待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活动结束后,不少教师要求组织者上传六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还有部分学校邀请工作室的教师送教到校,通过联合教研等形式与更多的教师研究语文教学。4.辐射带动,意义深远。此次“送教下乡”活动,时间短,任务重,效果好,对我县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改进初中语文教学有着较大的影响。首先,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次活动呈现的六节现场课是真实和朴实的,自然也是可以学习和模仿的;六场精彩的课堂点评让老师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两场专题讲座更是

14、为观摩教师指明了语文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方向。其次,这次活动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了锻炼展示的机会和舞台,整个活动有理论学习、方案策划、教学设计、课堂试教、课后研究、教学反思、改进提高等,工作室成员参与其中,提升了理论水平,提高了教学素养,同时也明确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再次, “送教下乡”的成功开展,为我县广大学校正火热开展的“三课”活动加薪添火,搭建了城乡教育有机联系的桥梁,助推了“名教师工程”建设,为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三、问题与思考1.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本次呈现出的六节课都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比如,有些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处理不好,对学生提出的

15、问题准备不足,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简洁,特别是有的教师对课堂生成的东西缺乏教学机智,不能随机应变、镇定处置,不能把课堂生成作为良好的教学资源,从中可看出教师的学科功底和教学素养还有待提高。2.本次送教的六节课,课型相对单一,以现代白话文阅读教学为主,没有文言文教学、口语交际、作文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等内容。初中语文是典型的基础性、综合性学科,教学中涉及面宽,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因此,今后应加强其他教学内容和课型的研究,比如广大教师最为困惑和迷茫的作文指导课、综合性学习课等。3.由于受场地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在听课后的讨论交流环节,主要是工作室成员的教学点评和主持人的讲座,听课的一线教师没有更多的发言机会,互动不多。送教活动最为珍贵的成果应该是听课教师的思考和体会,应该组织他们交流分享。4.由于多方面原因,本次送教安排的教学点较少,广大偏远学校的学生和教师更期待在家门口得到优质教育。从送教下乡的原初构想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看,还有待研究和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