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形考测验(第一至第九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239577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形考测验(第一至第九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开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形考测验(第一至第九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开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形考测验(第一至第九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开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形考测验(第一至第九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开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形考测验(第一至第九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开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形考测验(第一至第九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形考测验(第一至第九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开汉语言专科国开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文学概论形考测验(第一至第九章)答案形考测验(第一至第九章)答案第一章第一章 章节测评章节测评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文学的狭义解释是( ) 。D.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2. 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 。A.文章和博学3. 文艺摹仿说以( )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A.亚里士多德4. 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 ) ”倾向。C.实用论5. 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 ) ”思路。B.体验论6. ( )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A.表现论7. 在

2、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 。A.文化论8. 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 、 “玄学” 、 “史学”和“( ) ”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A.文学二、多项选择题(共二、多项选择题(共 4 4 分,每小分,每小 1 1 分)分)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2.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 )的文论倾向。A.以语言论为基础D.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3.关

3、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 ) 。A.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B.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C.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4.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 。 A.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 2B.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5.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 ( )和观众。A.作品E.艺术家 第二章第二章 章节测评章节测

4、评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意蕴层、语言层、余意层、衍意层,其中( )应为第一层。B.语言层2. 大众文化文本是( )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意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学文本。A.工业化3. 注重呈现 A.表现型4.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 ) 、阅读期待、开放。B.蕴藉5. 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文本。A.象征型6. 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5、 ) 。A.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 7. 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 )趣味。A.个性化8. 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语音、 ( ) 、辞格和语体等具体层面。A.文法9. 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是( )文本。A.再现型二、多项选择题(共二、多项选择题(共 4 4 分,每小分,每小 1 1 分)分)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 ) 。全选A.语言层B.形象层C.意蕴层D.余意层E.衍意层2.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 。A.语言形式创新B.社会关怀3C

6、.个性化趣味3.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文本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有( ) 。全选A.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B.故事的类型化C.文体的流行性D.观赏的日常性E.文体的模式化4.文学文本在呈现艺术形象时所采取的语言模式,主要有再现型文本、 ( )及多元呈现方式。A.表现型文本B.象征型文本5.中国古代文学层面论学说,一般包含( ) 。B.言象意三层面说C.粗精两层面说第三章第三章 章节测评章节测评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1 1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0.20.2 分)分)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 )系统,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B.符号2.可以说,印刷媒介的发明和发展,为宋代至清代文学的

7、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B.媒介3. ( )美因茨的普通金工古登堡在 15 世纪 40 年代做出了在世界传媒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C.德国4.电影是在( )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不久后传入中国。A.1895 年5.正由于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介才会对同样处于这一系统中的产生深远的影响。B.文学6.由于( )的运用,文学得以从数量有限的手工业生产变成了数量巨大的工业生产。D.机械印刷媒介7.在西方, ( )较早关注媒介的重要性。A.亚里士多德8.按美国著名传播学家( )的见解, “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A.菲

8、德勒9.文字这种书面语言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口语媒介的( )限制。B.时空二、多项选择题(共二、多项选择题(共 4 4 分,每小分,每小 1 1 分)分)1.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主要经历了( ) 。全选A.口语媒介B.文字媒介4C.印刷媒介D.大众媒介E.网络媒介2.文学媒介可以分成( ) 。 A.书写媒介B.承载媒介D.传达媒介3.借助汉字媒介,中国古典汉诗经历了等多种形态的发展与演化历程。A.四言B.五言D.七言4.由于有了印刷机,比手工印刷远为快捷和大量的复制成为可能,这就大大促进了书籍的( )能力。A.生产B.传送D.阅读5.文学媒介经历了

9、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主要经历了( ) 。全选全选6.电子媒介是由电磁波或电子技术去复制和传送信息的媒介技术,主要包括( )几种形态。B.广播C.电影D.电视第四章第四章 章节测评章节测评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1 1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0.20.2 分)分)1.文学文本中的语言与( )是相互维系不可分割的。C.意义2.正如( )所言:“艺术家必须利用自己本土语言的美的资源。 ”D.萨丕尔3.所谓陌生化,也就是蕴涵或说创生了特定( )体验的文学语言形式。B.生命4.文学语言不是以信息的传达为重要目标,而是要显现自身的( ) 。A.形象5.“互文性”也

10、是语言之间的一种关联关系,是和其他( )中的语言产生关系。B.文本6.语言是由声音或文字构成的一种表情达意的( ) ,它成为人类交际最为重要的工具。B.符号系统7.蕴藉性其次表现为意义的维度。D.多层8.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 “陌生化”一词,是俄国( )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C.形式主义59.语境化特征还表现在,文学语言的组织形式根据语境中的( )效果来调整。C.感染10.在文学文本中,语言的美是文本美的( )体现。C.现实二、多项选择题(共二、多项选择题(共 4 4 分,每小分,每小 1 1 分)分)1.语言学上的“文学语言” ,指的是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它通常与( )相对,是

11、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中的标准语言形态。C.口语D.土语2.文学语言塑造审美现实的功能,造就了它在( )方面的独特之处。A.形式安排C.意义生成D.阅读效果3.正如萨丕尔所言:“每一个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因素( )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 ”A.语音的B.节奏的C.象征D.形态4.文学语言比普通语言更依赖( ) 。B.文本语境C.文化语境5.对于杂语文本而言,往往是各种语言形态,如( )和文学语言等,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后进入文学文本。B.口语C.方言D.书面语E.土语第五章第五章 章节测评章节测评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1 1 分,每小题分,每小

12、题 0.20.2 分)分)1.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 ) 。A.朦胧性2.文学典型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感染性、多义性、 ( ) 。A.独创性63.作为中国艺术的一种理想境界,意境往往和( )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A.空灵4.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文学意象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貌。相对于古代的意象,今天的意象偏于( ) 。B.深沉5.作为一种表意的形象,意象的基本内涵是( ) 。A.象征的二、多项选择题(共二、多项选择题(共 4 4 分,每小分,每小 1 1 分)分)1.关于“意象”的概念,

13、我们教材所指的是( ) 。A.“表意之象”的含义B.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学形象2.从意象的表达方式看,一个意象往往通过( )等等方式,暗示其内在的意义。A.隐喻B.转义3.西方文学文本的典型塑造,具有这样一些审美特点,即( ) 。A.在细节中塑造典型B.追求细腻感B.追求真实感4.文学意境所追寻的意境效果,其意境往往被分为“实境”和“虚境” ,而意境的塑造,应该做到( ) 。A.虚中求实B.虚实相生5.从阅读接受看,典型给人的感受复杂多样,具有多义性,其典型形象( ) 。全选全选第六章第六章 章节测评章节测评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1 1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0.20.2 分)分)

14、1.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按照( )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D.因果逻辑2.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 )构成。C.画面3.诗的结构不是遵循自然的时空顺序,而是遵循( )和想象的逻辑。D.情感4.散文又称“美文” ,其美质是以( )做作为载体的。A.语言5.尖锐的戏剧冲突总是在特定的戏剧( )中产生和展开。B.情境6.诗的语言特征是( ) 。C.凝练新奇7.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C.诗8.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 )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A.蒙田79.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

15、毁灭的戏剧。C.悲剧10.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 )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D.母语二、多项选择题(共二、多项选择题(共 4 4 分,每小分,每小 1 1 分)分)1.由彼德拉克创立的十四行诗(商籁体,sonnet)是西方典型的一种格律诗,十四行诗句通常为( ) 。A.起首八行B.末尾六行C.英语中是五音步诗2.西方散文的界说与中国散文一样,至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 ) 。C.模糊性D.边缘性3.西方小说更直接的来源是中世纪的( ) 。A.英雄史诗B.骑士传奇D.寓言E.民间故事4.小说中的空间是叙述空间,是由作家选择的(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而

16、构成的。B.地域范围C.景致器物D.社会环境E.文化氛围5.叙述性蒙太奇是以镜头的连接表明其连续性关系,叙述性蒙太奇主要包括:( ) 。A.平行式B.复现式C.交叉式D.积累式第七章第七章 章节测评章节测评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1 1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0.20.2 分)分)1.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 ( ) 、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A.意识形态氛围2.在相同或类似的作者语境条件下,作者的创作却大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作者个体的主体条件,作8者的主体条件主要包括( ) 、想象力、语言敏感和拟想读者等四个方面。A.个体体验3.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与机构制作特点。A.个人创造4.文学写作召唤着和而不同的文化“全球化” ,这本身就说明,文学写作具有( ) 。A.世界意义5.构思是文学写作过程的重要阶段,它构成了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