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225758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桌有多长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桌有多长说课稿电机小学 周会芳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的第 2 课时桌子有多长 。我通过六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 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测量的知识,由于课桌本身就是学生身边最常见的物体,会使他们产生亲切感。而课题的设疑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热情, 课桌有多长是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课,要让学生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2、教学目标(1)初步体

2、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 ,建立起 1 厘米的长度概念,能对长度进行估测。(3) 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体会厘米的含义。(4)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23、重难点: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4、教学准备绘制放大的尺子图;制作幻灯直尺图,便于学生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准备各类尺子(米尺、钢卷尺、皮尺) ,拓宽学生认识尺子的知识面。二、教法:1、实验发现法2、直观演示法3、设疑诱导法三、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自学法四、教学过程:情景

3、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总结提高3(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探索新知,体验成功1、测量:看课件用手、文具盒、笔测量(引入尺子,并为介绍尺子做铺垫)(使学生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认识尺子介绍刻度、刻度线、0 刻度、长度单位(厘米)和 1 厘米,1 厘米=1cm;感知 1 厘米有多长;并找一找周围的事物中有哪些东西大约是 1 厘米。3、量物:通过测量 1 个三角板、一支铅笔的长度来教学生测量的方法。a) 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物体的长就是几厘米。b) 也可以从任何一个整刻度量起,到另一个整刻度,两数的差等于

4、几,就是要量物体的长度。4、量线、画线量线方法和量其他物体的方法一样。画线方法:先画一个端点,端点与尺子的 0 刻度对齐,数出规定的长度,画出另一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所得图形就是规定长度的线段。也可以从任何一个刻度画到另一个刻度,两个刻度的差等于几,就是要画线的长度。(三) 、应用实践4完成课本作业(四) 、儿歌总结本课内容五、板书设计:课桌有多长(认识厘米) 起点、刻度、刻度线、长度单位:厘米 cm1 厘米=1cm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得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六、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学生始终

5、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建立 1 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 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尺子上找 1 厘米,再试着比划一厘米,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 1 厘米的小棒夹住,再把小棒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 1 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再次比划,老师验证、同桌验证,调整用手势表示 1 厘米。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5有条理,动作到位

6、,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就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的结论,这过程中我绝不作半点代替。在建立了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 2厘米、3 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 1 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