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221498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政治上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政治上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政治上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政治上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政治上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政治上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政治上册八年级政治上册换位思考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与人为善 教案教案八年级政治上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难点:在实践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导入新课:我们都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有一位儿童心理

2、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以上这个看似简单的事例实际上蕴藏着并不简单的道理:换位思考。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板书)活动:外号目的:使学生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要求:阅读材料,结合学校和班级情况,说说“起外号”的现象。讨论1 自己不喜欢的事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2 自己喜欢的事就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小结: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平等待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

3、施于人”的实质所在。阅读 P105 页“相关连接”中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试着用一句比较合适的话(最好是格言)加以概括。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谋求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发展。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不能忽视别人的存在,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板书)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大到国家、单位,小到家庭、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这样。下面介绍一个个人之间交往的典型案例。“管鲍之交”故事:阅读后思考一个

4、问题:你希望拥有像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为什么?(因为人总难免犯错误,这是总希望得到朋友的谅解。 )引导学生对照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不体谅他人的地方?造成怎样的结果?让部分学生谈谈体会,全班交流。情境体验:懂得体谅!放学路上,小蓉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探讨:站在失主的立场上,你认为最体谅和理解失主的做法是什么?教师小结: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是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怀,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P108 页的填空。课堂小结: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请同学们增加了解,增进理解,少点误解,多点谅解,多一点友善。多一份爱心。课堂练习:见练习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