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抗体测定及临床意义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214033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p抗体测定及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tp抗体测定及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tp抗体测定及临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tp抗体测定及临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tp抗体测定及临床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p抗体测定及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p抗体测定及临床意义(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测定 及临床意义 南方医院检验科 裘宇容,梅毒螺旋体(苍白密螺旋体),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人体受感染后,螺旋体很快播散到全身,几乎可侵犯全身各组织与器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时显时隐,病程较长。2005年国家卫生部公布,在全国27 种法定报告的 甲、乙类传染病中,梅毒发病人数仅次于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而高居第五位(2002年为第七位)。 二. 传播途径,一. 概况,1、性接触传播 占95%。主要通过性交或其他性行为,如同性恋、接吻等。梅毒密螺旋体大量存在于一、二期梅毒患者的生殖器和其他部位的皮肤粘膜表面,也存在于唾液、精液

2、、乳汁、尿液和血液等体液中。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在感染12期内最具传染性。随着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4年后通过性接触无传染性。,3、胎盘传播 未经治疗的梅毒孕妇在整个病程都可经胎盘传播给胎儿。其中在一期或二期患者,血中螺旋体最多。如不治疗造成流产或死胎的约为50%,发生胎传播梅毒的危险约50%,感染梅毒1年后的胎盘传播的危险性逐渐降为50%以下。病期超过4年虽通过性接触无传染性,但仍可传给胎儿,病期越长,传染性越小。,2、输血传染,4、产道传播 新生儿在出生时,头部、肩部损伤或接触了母体生殖器都能受母体阴部的螺旋体感染,而引起婴儿的后天性梅毒。 5、其他传播 哺乳、接触梅毒患者污染的衣被、毛

3、巾、食具或污染的医疗器械,都可引起梅毒的间接传播。,人类对梅毒无先天免疫性,尚无疫苗接种进行人工免疫,仅能在受感染后产生感染性免疫。已完全治愈的早期梅毒患者仍可以再感染,三、梅毒的免疫性,首先产生IgM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感染2周后即可测出,早期梅毒抗梅治疗39个月后或晚期梅毒治疗2年后,大部分病人IgM可转阴性,再感染时又出现阳性,故IgM型抗体的存在是活动性(现症)梅毒的表现。 感染梅毒4周左右产生IgG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即使经足量抗梅治疗,梅毒螺旋体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IgG抗体仍可通过记忆细胞的作用继续产生,甚至终生在血清中可测出。,一种是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胎儿在宫内感染

4、梅毒螺旋体后,胚胎晚期(69个月)已能合成IgM型抗体,出生后第3个月开始形成IgG型抗体;IgM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而IgG抗体能通过胎盘,如患儿血清中检侧出19S-IgM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是诊断先天梅毒的有力证据 一种是非特异性抗体-反应素(reagin)是梅毒螺旋体破坏人体组织过程中释放出的一种抗原性心磷脂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一般在感染后57周(或下疳出现后23周)产生。经正规治疗后可逐渐消失。,四. 梅毒的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1)血清学检验(测抗体) (2)病原学检查:直接查梅毒螺旋体(暗 视野显微镜,直接荧光抗体法) (3)梅毒螺旋体核酸测定。,非特异性类

5、脂质抗原血清试验:是以心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作为抗原检查血清中的反应素,用于初筛试验及疗效观察。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试验,原理基本相同:1、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 :由于试剂需现配 现用,故而国内实验室很少采用。但VDRL是唯一可用于神经性梅毒诊断的血清学方法2、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在特制的纸片上进行,加入一定量特制的炭粉,可使抗原抗体出现凝集,用肉眼可观察结果。3、甲苯胺红试验(TRUST):在试剂中加入甲苯胺红代替炭粉 颗粒,使结果更易于观察。4、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梅毒的血清学试验,非特异性类脂质抗原血清试验的缺陷:1、特异性:不高。在多种疾病,如

6、急性病毒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麻风病、静脉吸毒者以及怀孕妇女中均可出现反应素,所以此类试验有时会出现假阳性反应。用于初筛试验。2、敏感性:不高。抗体过量可引起前带现象(1-2二期梅毒病人);由于感染梅毒后反应素的出现晚于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晚期梅毒反应素又可能转阴-假阴性反应,因此这类试验不适于一、三期梅毒,对隐性梅毒和神经梅毒也不敏感。因此此类试验做梅毒初筛时,存在一定数量的漏检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的优点: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表现为滴度随治疗逐渐下降, 故可以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2、此类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梅毒的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梅毒螺旋体作为抗原检测血清

7、中的抗螺旋体IgM和/或IgG抗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常用的有以下五种方法:1、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最敏感的方法 技术操作上也是最困难的,故常不被临床实验室作为首选方法2、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国内使用的商品化 TPHA试剂盒均未通过国家的批批检 3、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试验方法 4、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5、梅毒螺旋体快速诊断试验(TP-RT)未通过国家的批批 检,梅毒的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 IgG)原理:用超声裂解的梅毒螺旋体为抗原,致敏惰性明胶颗粒,此致敏明胶颗粒与人血清或血浆中的

8、梅毒螺旋 体抗体结合,产生肉眼可观察的凝集反应。是TPHA的升级产品。优点: 1、试剂稳定,批间差小2、结果判读清晰明确3、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不足:结果判定主观,不易保存.成本较高,不适合大批量检测,梅毒的血清学试验,Serodia TPPA的操作步骤,6、结果判读,5、混匀,加盖,孵育2个小时,Serodia TPPA的结果判读(定性试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试验(TP-ELISA)原理:以梅毒螺旋体抗原包被聚丙乙烯板,再加 入待检血清以及酶标抗原,形成双抗原夹心,同时 检测IgG、IgM抗体。少数试剂采用间接法,检测 IgG优点:1、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2、价格较低,适合于对大量样品的筛查3

9、、可实现操作的自动化、客观化不足:各家ELISA试剂盒采用的抗原和工艺不 同,使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产生较大的差异,临床实验室在选用ELISA试剂前应认真进行评估. 基因重组抗原,假阴性.,梅毒的血清学试验,有研究表明:使用由rTP47,rTP17和rTP15这3种重组表达相关抗原包被的ELISA试剂盒,有非常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ELISA试剂对II期、潜伏期和疗后梅毒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好,但对I期梅毒的敏感性尚有待提高。,样品对ELISA及PA检测结果的影响,敏感性和特异性 ELISA比TPPA法稍差。 13736份标本 TPPA法 阳性214 RPR法 阳性192(18例确诊假阳性 2

10、2例假阴性) ELISA法 阳性204(4例假阳性),无偿献血者(1855岁)中, ELISA法为0.58%。其中5155岁阳性率达2.14 ( 9 /421) 无临床症状,只有抗体阳性。阳性结果难以用正在或曾经感染梅毒解释。,普通人群:阳性率 1.5% ( 1.52% 1.61% ) 。其中 50岁 53.3% 62.3%7180岁 27.7% 27.9%。,ELISA或TPPA法假阳性(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所测为抗T. pa llidum的IgG/ IgM类抗体。试验中所用抗原 FTA2ABS:T. pallidum subsp pallidum 的Nichols株冻干悬液 TPP

11、A:Nichols株超声处理 EL ISA:纯化的/基因重组的分子量(MW) 47 000、45500、17000、15500的T. pa llidum特异抗原,梅毒血清学试验的假阳性生物学基础,人类共生的螺旋体很多,虽然有些螺旋体可能不致病,但可能参与齿龈类、牙周病、腹泻等的发病。已发现抗T. pallidum MW 37 000的鞭毛鞘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和抗MW47 000脂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与某些口腔螺旋体反 应。齿龈炎和牙周病患者常产生抗梅毒螺旋体( T.pallidum subsp. pallidum )MW 47 000、37 000、14 000和12 000抗原的IgG类抗体。甚

12、至少部分健康人也可测出抗MW 47 000和37 000抗原的抗体。,如何解决假阳性问题?,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时,待测血清预先用非致病性密螺旋体T. phageden is的Reiter株 提取物吸收(或阳性标本进行吸收试验。 即使如此,试验的特异性仍只能达99%左右,不能绝对排除假阳性,关于梅毒血清学试验程序的探讨(一),先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RPR、TRUST等)进行初筛,再以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PPA、TPHA、ELISA等)进行确认。优点: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价格低廉,使 梅毒检测的成本可以保持在低水平缺点: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的敏感性较 差,导致临床上易出

13、现漏检的情况。,先进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时再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关于梅毒血清学试验程序的探讨(二),关于梅毒血清学试验程序的探讨(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PPA等),为了控制一些传染性疾病的院内感染,现 已规定凡是手术、输血(供、受血者) 、各 种创伤性检查的患者, 均须进行包括HBV、 HCV、H IV (1 + 2)和梅毒螺旋体的相关 血清学检验。这4种病原所致传染病由于对健康和生 命造成的危害以及患病后对患者参军、入 学、就业、婚嫁、家庭稳定等的影响,因此 相关检测结果的正确与否一直是十分敏感的 医学和社会问题。错误的检测结果是很多医 疗纠纷的起因。,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建议两种方法(RPR与ELISA)同时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结果只提示所测标本中有抗类脂抗体和/或抗T. pa llidum抗体存在,不能作为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患梅毒)的绝对依据;检测结果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