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论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209044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论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文化,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虽然现代行政管理起源于西方,但中国是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国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研究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是使传统文化朝着更有利于现代中国行政管理制度发展的有效方法,两者相辅相成,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行政管理制度。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以及基本特征进行阐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行政管理的积极影响,指出现代行政管理建设中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具有巨大意义,最后对在现代行政管理建设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提出建议。【关键词】中国传

2、统文化;现代行政管理;影响目录目录一、绪论 .4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41.2 研究综述 4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62.1 天人合一的思想 62.2 以人为本的精神 62.3 刚健有为的精神 6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73.1 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农业社会 73.2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73.3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循环性 83.4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伦理性 8四、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行政管理的积极影响 .84.1 对管理理念的影响 84.2 对管理目标的影响 94.3 对管理过程的影响 9五、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现代行政管理建设 .95.1 增加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提高

3、行政管理意识 95.2 营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谐关系,实现管理目标 .105.3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管理过程体系 .10六、结语 10参考文献 121一、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融合、共生互动,同时更加密切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对其文化含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文化建设亦显示出其越来越强的经济功能,文化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4、济建设,特别需要文化精神的丰富底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文化,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就成了无法回避且必须认真探讨的重大问题。基于对历史认知我们都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曾推动了,也曾阻碍过民族、国家的发展进步,而当代中国社会又正在经历着最激烈的社会转型,这就使我们不得不重视文化因素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受传统文化浸染最严重、最顽固,也是改革最艰难的应该就要属国家行政文化了,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传统文化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造就了我国现阶段有着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和行政文化。现阶段, “求官” 、 “保官” 、 “以官牟利”的官本位特征、重权威等等这一系列现象也与传统文

5、化因素对现代行政的影响不可分开,所以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辩证的梳理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传统文化加以批判的继承,才能更好的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才能更好的构建现代行政文化,从而不断加快和完善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1.2 研究综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思考, 可以说是一个老话题了, 许多文化人对此有过相关的讨论。在经过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体西用”之争、20 世纪上半期的“中西文化论争”和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文化热”之后, 现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一直在持续。2对于现代化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现代化就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进;有的认为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

6、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还有的认为现代化就是西化。例如, 谷士发写道,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范畴, 一方面是指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欧美社会的转变;另一方面是指这种欧美现代化对世界进程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原因, 大多数学者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认为既有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冲击和碰撞的外部动力, 也有我们本身建设社会主义的内部需求。张志伟写道, 外部动力来自经济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击和碰撞, 内部动力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求, 其中最根本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李宝艳则写道,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从显性的层面看,

7、 西方文化的渗透为中国传统文化转型提供了外部动因;二是从隐性的层面看,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起了积极作用;三是从最本质的层面看,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最根本动因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对于传统文化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都认为是铸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文化是民族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体, 其先进性集中地表现在, 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张国栋写道,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主要特性是: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8、性, 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坚持民族特色的独立性, 与外来文化融合的包容性。而尹世洪则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它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 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一个矛盾运动过程, 一个整合创新过程与一个主体完善过程。对于中文传统文化的现代途径,黄宝生指出传统文化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需要尽快用现代科学手段、方法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向多学科乃至文理结合方向发展。面对传播媒介革命,需要在大众接受层次上消除其语言障碍以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播技术作为继承发展改造传统文化的技术手段。3通过纵向比较分析, 尽管各家观点不一, 纷纭复杂, 但只要处在“中国文化西方文化”这样一个二元对立的僵

9、固思维模式中, 就无法超出儒学复兴论、全盘西化论、中西融合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理论。大多数学者是从批判、继承、超越这三种途径进行分析的, 路径也比较单一。另一方面, 通过横向比较分析, 大部分学者又是对内涵、关系、途径等问题的简单重复, 而没有积极地开拓视野, 跳出这种僵化思维的束缚。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2.1 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天人协调,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道家文化中。庄子曾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便是这个意思。当然,由于文化的相互交流,吸引,儒家经典也有此体现,如易经里提出的“与天地合其德” 等。1这对中国人们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影响

10、,主张人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处的精神追求。这种思想,至今有着积极意义,对于解决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着重要启示作用。2.2 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中心,强调天地人三才以人为本。重视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重仁、礼,不重法,强调内在自觉。这种思想以儒家为代表,“人事为本,天道为末” ,是其人本思想的精髓所在。以至后来的宋明理学也力倡人本主义,使之影响很深。人的价值实现放到伦理政治中是表现道德的人本主义,是放到整体大局上去考察。政治上的“尊尊” ,血缘上的“亲亲” ,政治与亲缘关系在古代社会相辅相成,共同控制社会的运转。从人文主义精神出发,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众为帮本的民本思想,给

11、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2.3 刚健有为的精神1伍文彬.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第 7 期.4这是中国人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价值提炼。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他说:“刚毅木纳近仁” ,也是儒家一个重要理论成果。但最精典的表述是易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一精神,可谓影响深远,至今仍能激发人们的雄心壮志。它强调独立 一人格,保持自尊自重和高高的气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为物质利益所驱动,不为强暴而屈服,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精神,激励炎黄子孙为振兴中华而奋勇前进,这是一种“大丈夫”的品格思想。中国传统的优秀的基本精神还有

12、很多,如“贵和尚中” 、 “中庸” 、 “宽厚” 、 “务实”精神等等,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它对于凝聚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对中国人民的精神激励、对中华一体化文化的价值整合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功能。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力量,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体现在它的民族精神上。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3.1 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农业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是根深于相对长期稳定的封建农业社会的。随着国家

13、制度不断稳定和发展,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是来源于、发展于、服务于封建经济和封建统治的,具有比较完备的发展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和提倡的文化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我们知道,农耕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摇篮,长江、黄河孕育了封建单一的小农经济。这与近现代工业社会的文化或者是游牧民族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历来中国社会都是重农轻商的根本原因。并且形成了 “家”为单位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社会意识形态。所以,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这是由于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与社会意识形态所致,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的特征和基本精神。3.2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

14、统一性和多样性5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核心。伊.从横向流派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复合的综合型文化。中国幅员辽阔,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众多民族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各类民风习俗、交往礼节和部落文化交错发展。一方面,区域文化存在较大差晃,另一方面,文化的大一统并没有抹杀民间地方差异文化的共存。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形态呈多样性。除了主流儒家文化之外,还有春秋战国发展起来的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在“百花齐放”的时期,文化发生冲撞、交流和融合。它们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对华夏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虽然在汉代以后,儒家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正

15、宗和主流,伍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大量吸取了其它文化的符合自身发展和完善的东西,比如,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这样儒家的理论不断完备和精致。但反过来,儒家文化也对佛、道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合和借鉴儒家的文化为我所用,不断适应其生存的环境。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多种文化形成共存的。13.3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循环性由于中国封建社会上下延绵数千年,治乱交替,往复循环,朝代的替换仅仅是权利支配集团的更替,其政权制度仅仅是向前略微修补完善,而政权组织形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因此,传统文化大多都是继承下来而未出现大的层面变更。内容丰富、内涵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

16、的历史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由史前萌芽、西周奠基、春秋战国形成到后世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华民族特殊的地理环境、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人本取向的文化精神以及以农业为支撑的经济背景等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品质。3.4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伦理性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庭观念极深,相比而言,社会人的概念明显不足。我们普遍重视伦理关系,而容易忽略了个人价。因此从中国人内心观念角度来讲,中国传统1张丽璇.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理性思考J. 黑龙江史志,2009,第 8 期.6文化是伦理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型的特征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的完善和长期存在所决定的。中国对血缘关系格外注重, “亲亲” 、 “孝悌”观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这种社会心理在理论上表现为伦理道德学说,并且成为中国文化的重心。古代先贤老子、孔子、庄子等所传达的三纲五常以及价值观是重视精神而轻物质的,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 、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士不可以不弘毅”等等名言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在以道德为判断标准的中国,重视感性思维而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轻拖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