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学案二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177794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学案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学案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学案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学案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学案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学案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学案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昌盛的秦汉文化学学 案二案二【学习目标】、识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重点和难点】重点: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学习过程】一、课程导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好心有好报”你知道这些说法都与佛教有关吗?佛教在哪个国家产生?它又在什么时候传入中

2、国?它为什么很快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它对中国文化到底产生了多大影响?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创始人是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的“八仙”是源于道教的故事吗?道教与佛教的主张是否一样?带着好奇,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吧。二、宗教佛教起源于_,_传入我国中原地区艺术: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_史学:司马迁的史记速读课文,完成下列基础知识三、基本教义:转世投胎,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幸福道教兴起兴起:_时期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佛教东来体例:_叙史范围:从_到_时期的历史价值: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优秀的文学著作三、合作探究、马克思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 ”马克思说得有道

3、理吗?请你结合在这一课中了解的有关佛教和道教的知识解释一下。2、阅读下列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请回答:(1)这是谁的一句话?他生活在哪个朝代?(2)他写了一部什么体裁的书?名字是什么?(3)这部书记载了什么时期的历史?(4)材料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5)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感想?四、拓展延伸现已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排列整齐,切都面向东方,为什么?你觉得秦始皇陵兵俑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精神风貌?五、课堂小结六、巩固训练.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A.一些帝王贵族信佛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2.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三国演义3.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应去下列哪一城市()A.北京B.南京c.洛阳D.西安4.有位同学在学习道教时做了下列笔记,你认为正确的是()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教主是如来佛祖追求炼丹成仙迎合了许多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A.B.c.D.5.小明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项羽,他从图书馆借来四本书,想从中查阅有关项羽的历史。他应该查阅的书籍是()A.离骚B.后汉书c.史记D.春秋6.史记成书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A.汉明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文帝七、达标

5、检测.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A.春秋时期B.秦朝末年c.西汉末年D.东汉末年2.下列哪一项属于道教的主张()A.有救世主可以普度众生B.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时可以得到幸福c.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到成仙D.凡是道教徒都是兄弟3.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览四川都江堰、青城山时,留下了寓意深刻的墨宝“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相传四川青城山是_的发源地()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4.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在咸阳建立了大量的佛教寺院。对于这一情节的设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故事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B.这个故事是错误的,因为当时佛教还没有传

6、入中国c.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有符合史实的一面D.这个故事不太真实,因为秦始皇建立的是道观5.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史记 ,记述了我国古代()A.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c.从唐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6.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 ,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旷代雄。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7.司马迁著史记 ,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史记曾被鲁迅誉

7、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该纪传体通史不可能记载的史实是()A.秦王扫六合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张骞通西域D.“神医”华佗8.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A.马王堆汉墓帛画B.秦始皇陵兵马俑c.长信宫灯D.四羊方尊9.阅读下列材料: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由于触怒了汉武帝,遭受“腐刑” ,获赦出狱后,仍旧发愤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书。请回答:(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书”指的是什么书?(2)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书”的特点。(3)鲁迅

8、曾如何评价这部书?(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司马迁能够写成如此恢弘巨著的因素有哪些?附:第 17 课学案参考答案三、合作探究.佛教要求人们忍受现世的一切苦难,去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来世”的幸福,从而起到了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道教主张通过修身养性以达到得道成仙的目的,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二者均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其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总而言之,封建统治者利用宗教来使人民放弃争取现世幸福的斗争,放弃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反抗,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因此,宗教成了统治阶级奴役和压迫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成了“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 。2.(1)司马迁。西汉。 (2)纪传体通史。 史记 。(3

9、)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4)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虽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死,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死得不值得,比鸿毛还轻。 (5)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历史进步,有利于民族利益的死重于泰山,否则比鸿毛还轻。 (可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四、拓展延伸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的统治,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使其不敢妄动。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时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六、巩固练习.D2.A3.D4.c5.c6.c七、达标检测.c2.c3.B4.B5.A6.A7.D8.B9.司马迁。 史记 。 (2)特点:史学价值:体例完备,史料翔实,观点进步,力求实事求是,其开创的纪传体体例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文学价值: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有强烈的感染力。 (3)鲁迅对史记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 (4)博览群书;到各地游历,掌握第一手资料;坚忍不拔,发奋著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