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防治健康知识讲座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161477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结核防治健康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肺结核防治健康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肺结核防治健康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肺结核防治健康知识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肺结核防治健康知识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结核防治健康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结核防治健康知识讲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肺结核防治的健康知识讲座关于肺结核防治的健康知识讲座讲座人:王占军结核俗称“痨病”(也称为“肺痨”)、“白疫”,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 岁到 35 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 48 周。其中 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 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有所上升,特别是云阳是全国结核病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处于

2、结核病紧急状态”。为进一步推动全球预防与控制结核病的宣传活动,该组织于 1995 年底决定把每年的 3 月 24 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并于 1997 年宣布了一项被称为“直接观察短期疗程”的行动计划,其目标是治愈 95%的 肺结核患者。这项计划的核心是医务工作者直接监督患者服药,以免患者延误治疗,造成疾病的大面积传播。 一、 症状: (一)基本症状:约 20%活动性 肺结核病人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肺结核吸烟对肺部的影响也会造成肺结核的产生,肺部严重受损。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是由开放性的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播的带结核杆菌的气溶胶进行传播。有肺结核疑点的人,有以下

3、征候可自我判断是否患上了肺结核: 周身无力,疲倦,发懒,不愿活动。 手足发热,不思饮食,白天有低烧,下午面颊潮红,夜间有盗汗。 发烧,体力下降,双肩酸痛,女性月经不调或闭经。 经常咳嗽,但痰却不多,有时痰中带有血丝。 大量咯血,胸背疼痛。 高热。 凡有-项能对得上号者,应及时检查,可能是初期患病,只要抓紧治疗可很快好转;凡有-项对得上号者,病情已较重,应去医院拍片确诊,抓紧诊治;有发烧咳嗽者,应与慢性支气管炎加以区别;有咳嗽、咳痰、咯血者,应与支气管扩张加以区别;有发烧、咳嗽者,应与肺炎加以区别。 治疗肺结核的药物主要有雷米封(又称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应根据病情,由医生指导用

4、药。已被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除了坚持治疗外,还要注意休息,增加营养,保持乐观情绪,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能力。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渐,病程经过较长,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但多数病人病灶轻微,常无明显症状,经 X 线健康检查始被发现,有些病人认突然咯血表现发现,但在病程中常可追溯到轻微的毒性症状。 (二)全身症状: 发热为最常见的全身中毒症状,多为长期低热,每于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晨可降至正常,可伴有倦怠、乏力、盗汗、纳差和体重减轻等。当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播散或合并感染时,可有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妇女于月经前体温升高,月经后也不能回复正常,可伴有月经失调或闭经、易激惹、心悸

5、、面颊潮红等轻度毒性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三)呼吸系统: 1.咳嗽、咯痰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粘液,有空洞形成时痰量增多。伴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性或脓性。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时可有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局限性哮鸣音。 2.咯血约 1/3 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结核病灶炎症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导致痰中带血;小血管损伤或空洞的血管瘤破裂可引起中等量以上咯血;纤维化和硬结钙化病灶机械损伤血管或继发性支气管扩张均可引起大咯血。咯血后低热可能是由于小支气管内残留血块吸收或阻塞支气管引起感染之故。若发热持续不退,多提示结核病灶播散。大咯血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若血块阻塞大气道,可引起窒息,尤其是

6、老年人、全身衰竭、咳嗽反射减弱或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因血块排出无力而更易出现窒息。此时病人烦躁、神色紧张、挣扎坐起、胸闷气急、发绀,应立即进行抢救。 3.胸痛部位不定的隐痛常是神经反射作用引起。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常有固定性针刺样痛,一般并不剧烈,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患侧卧位可减轻症状。膈胸膜受刺激,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上腹部。 4.呼吸困难重度毒血症状和高热可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慢性重症肺结核(肺组织被广泛破坏、胸膜增厚和合并肺气肿时),呼吸功能减慢,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并发肺心病和心肺功能不全。 (四)变态反应性表现: 临床表现类似风湿热,故有人称之为结核性风湿症。多见于青少年女

7、性,常有多发性关节痛,以四肢大关节较常受累;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性红斑及环形红斑,前者多见,好发于四肢,尤其是四肢伸侧面及踝关节附近,此起彼伏,间歇性出现;常伴有长期低热,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 二、感染途径、传染性及其传播途径: (一)感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传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还可经皮肤传播。 (二)传染性 肺结核病是一种传染病,一听到某人得了肺结核,人们难免会紧张,但并不是所有结核病人都具有传染性。现代研究证明,在结核病人中,只有显微镜检查发现痰液中有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即所谓“涂阳”和“菌阳”

8、的病人)才有传染性。“涂阳”和“菌阳”的病人医学上称为排菌病人,他们所罹患的结核称之为“开放性结核”,是结核病的传染源。 有了传染源,结核菌还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传染给别人。呼吸道传播是结核菌传染的主要途径。当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大量含有结核菌的微小痰沫排放至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痰沫,即会受到传染。结核病传染的程度,主要受结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状轻重以及接触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或办公室中有排菌肺结核病人,那么,其周围人尤其是儿童较易受到结核病菌的感染。结核病的传染通常是发生在发现和诊断前,也就是在没有被发现明显症状时传染性最大。及时治疗后,

9、结核病传染性很快减弱和消失。化疗后数天内,患者痰中结核菌急剧减少,即使痰中仍有少数结核菌存在,其活力也明显减弱,并且病人咳嗽症状也逐渐减少或消失,一般规律化疗 2 周以后,结核病人的传染性就已基本消失,因此,与这些结核病人进行一般接触是不会受到传染的。 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也不一定发生结核。结核的发病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感染结核病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高低,如果结核菌毒力强而身体抵抗力差则容易发生结核病。初次受到结核菌感染后,绝大多数人不发病,但仍有约 10%的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候有可发生结核病。婴幼儿、青春期、老年人、尘肺、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后或长期使用免疫制剂的人因为抵抗力降

10、低比较容易发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因免疫缺损,一旦感染结核菌极易发生结核病。 因此、当你身边有肺结核病人时,首先要了解他(她)是否是排菌病人、是否已经抗结核化疗。如果是痰菌检查阴性病人或是已经化疗的痰菌阳性病人,传染性极小,你不必担心受传染。如果是未经治疗的排菌病人,应尽快督促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规范的治疗,尽快消除传染性。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疲乏、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低烧、盗汗等症状。所以,在家庭或同事中发现结核病人后,与其接触密切的人一旦有上述症状持续 3 周以上未愈者,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检查,以便尽快确诊,尽早治疗。若未发现任何异常就不要担心了。 (三)

11、传播途径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是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对结核菌有较大的抵抗力,结核菌一进入胃内,很容易被大量胃酸杀死,除非吃了大量结核菌,否则不容易被感染,但呼吸道则不一样,只要有 12 个结核菌吸入到肺泡,一旦机体抵抗力低下,即可引起发病。消化道结核多数由于饮用未经煮沸的牛奶引起。中国内蒙古有项调查,发现农牧民肺结核病人中 10.6%为牛型结核,他们有喝生牛奶的习惯。结核病是一个人畜共患的疾病,许多动物如猪、猫、狗、牛、羊、鹿、猴等均可患结核病。人类和这些动物经常接触,既可被患有结核病的动物所传染,也可将自身结核病传给所饲养的动物。北京动物园曾有观赏的动物犀牛

12、被确诊为肺结核,它的痰菌经鉴定为人型结核杆菌,说明是观众传染给它们的。 肺结核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与传染的,传统的观点偏重于尘埃带菌传染,现称菌尘气溶胶传染,即指因肺结核排菌病人随地吐痰,干燥后细菌随尘土飞扬,被他人吸人而引起感染发病。因此过去在结核病防治措施中,特别强调肺结核病人痰的消毒,主张肺结核病人的痰不论在医院或家庭,都要求吐在一个痰瓶内经煮沸以后再倒掉,在农村可以把痰深埋等,在群众中广泛持久地开展宣传,禁止随地吐痰。此外,也强调病人要和健康人隔离,能分房的分房,不能分的可分床或分头睡,注意病人的食具消毒,防止消化道传染。 以上的传染方式固然应该注意,但对排菌病人说话、咳嗽、打喷嚏排至空气

13、中的微滴核的传染性也应该引起重视。因为现代研究关于呼吸道传播的机理认为,排菌病人平时大声谈笑、唱歌、咳嗽、打喷嚏把带传染性的唾沫飞沫(微滴核);散播于空气中,它的颗粒在 4 微米以下可以直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引起感染。如果微滴核大于 510 微米;吸入支气管后进不了肺泡,最终可经支气管管壁纤毛运动和病人的咳嗽而排出体外、不致引起传染。结核菌的传播主要在夜间,和排菌病人同住在一个房间内的儿童和青年最容易受感染。肺结核病人在呼吸时所散布的具有潜在传染性的微滴核数量与呼出气体的速度有关系。正常呼吸时,病人向周围呼出的微滴核数目较少,但一次咳嗽可使具有传染性的微滴核增加到 3000 个,这相当于大声说

14、话 5 分钟内排放出的微滴核颗粒数,而一次喷嚏排放出的微滴核数目可高达 100 万个。咳嗽次数多少与传染性大小有密切关系,有人曾观察过病人夜间咳嗽情况及同屋睡觉小儿结核菌素阳转率,结果咳嗽次数多者小儿结核菌素的阳转率就高。除咳嗽次数外,有痰咳嗽和无痰咳嗽的传染情况也不一样,排菌病人有痰咳嗽者,家庭密切接触的小儿结核菌素阳转率较之干咳无痰者密切接触的小儿明显增高。当肺结核病人经过化学药物治疗后咳嗽症状会随之好转,有调查发现;治疗 1 个月时半数以上的病人咳嗽症状消失,治疗 3 个月则全部消失,同时化疗后痰中结核菌数量也随之减少,说明合理治疗后的病人可减少传染性,也即减少了传播机会。 三、临床诊断

15、 (一)基本程序 1可疑症状患者的筛选:大约 86%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 95%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有可疑症状。主要可疑症状包括;咳嗽持续 2 周以上、咯血、午后低热、乏力、盗汗、月经不调或闭经,有肺结核接触史或肺外结核。上述情况应考虑到肺结核病的可能性,要进行痰抗酸杆菌和胸部 X 线检查。 2是否肺结核:凡 X 线检查肺部发现有异常阴影者,必须通过系统检查,确定病变性质是结核性或其他性质。如一时难以确定,可经 2 周短期观察后复查,大部分炎症病变会有所变化,肺结核则变化不大。 3有无活动性:如果诊断为肺结核,应进一步明确有无活动性,因为结核活动性病变必须给予治疗。活动性病变在胸片上通常表现为边

16、缘模糊不清的斑片状阴影,可有中心溶解和空洞,或出现播散病灶。胸片表现为钙化、硬结或纤维化,痰检查不排菌,无任何症状,为无活动性肺结核。 4是否排菌:确定活动性后还要明确是否排菌,是确定传染源的唯一方法。 (二)诊断标准 (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制订,1978 年 6 月柳州) 1乏力、体重减轻、发热、盗汗。 2咳痰,X 线胸片示肺部浸润性改变。 3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4痰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 5痰培养结核杆菌阳性。 (三)肺结核类型 型:原发型肺结核 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型:浸润型(性)肺结核 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型:结核性胸膜炎 新分类法 型: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核) 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型:继发型肺结核(包括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结核球) 型:结核性胸膜炎 型:其他肺外结核。 四、隔离措施 隔离是指控制病原体防止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的技术措施。肺结核病人是散布结核病的根源。所以要把病人安置在一定环境中,病人的分泌物,用具等均须与健康人分开。 由于各种传染病的病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