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树图【王道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152940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树图【王道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学树图【王道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学树图【王道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学树图【王道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学树图【王道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树图【王道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树图【王道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树图教育学原理树图教育学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研教育学研究任务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故它与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有所不同教育学的萌芽孔子论语 ;学记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卢梭爱弥儿 、康德、1776-1787 年,四次讲授教育学;较早在大学讲教育学;赫尔巴特:1806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斯宾塞;梅伊曼、拉伊;杜威;凯洛夫、王国维、杨贤江教育学的教育学的产生与发产生与发展展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布卢姆;布鲁纳赞科夫;巴

2、班斯基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学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历史法调查法分类: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具体的方法:问卷、交谈、观察、查阅资料实验法教育学的实验一般为自然实验法单组、等组、循环绪绪论论教教育育学学概概述述教育学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统计法“教育”定义的类型广义:有目的狭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教育的概述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最早将教、育用在一起的是: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质的教育质的规定性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中介系统原始社会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庠、序、校、学、瞽宗、辟

3、雍、泮宫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古代教育教育系统的结构学校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现代教育教育制度不断完善一一教教育育及及其其产产生生与与发发展展教育的历教育的历史发展史发展未来教育学会生存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终身教育人的发展的含义广义:狭义;分类: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特点未完成性;能动性顺序性:循序渐进不平衡性:关键期阶段性:适龄不平衡性:因材施教二二教教育育与与人人的的发发展展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概述概述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整体性:全面发展遗传因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

4、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反对:遗传决定论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的给定行与主体的选择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反对:环境决定论影响人的影响人的发展的基发展的基本因素本因素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主导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反对:教育万能论教育无用

5、论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与目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教育的社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会制约性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教育的经济功能现代教

6、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还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的生态功能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教育对文化的传递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变迁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的发展教育社会横向流动功能 vs 教育社会纵向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历史发展三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教育的社会功能会功能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当代意义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 流

7、动与变迁功能的区别和联系2 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2.3.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恢复高考和高考扩招普及义务教育的立法对贫困学生的国家资助体系的建立巨大成绩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教育公共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问题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面临的问题教育公平面临挑战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引发的教育机会不公平的问题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与我教育与我国社会主国社会主义建设义建设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概念教育目的概念作用定向;调控;评价层次结构国家或社会

8、所规定的总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述概述我国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内容结构身心素质&社会价值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受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但不能影响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含义| 内在价值、外在价值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类型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

9、的基本职责就是在于使这种本能得到发展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纳托尔普涂尔干凯兴斯泰纳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古代教育目的1906“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近代史上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教育宗旨近现代教育目的1912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五育并举,美育代宗教新中国的教育目的发展1957195819831995新中国的教育目的基本精神“劳动者” “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劳动者;全面;体脑结合全面发展独立个性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为年轻一代打好基础为年轻一代在未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

10、质打好基础我国的教我国的教育目的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制约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文化对教育制度的制约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概述概述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终身教育学制的概念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学制的发展两条路线大学的发展中学的发展初等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规单轨分支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制在向分支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教育制度现代学校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从学校阶段看,每个阶段

11、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1902钦定学堂章程 “壬寅学制”颁布,未实施 学日本 封 中体西用1904 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颁布,并实施 学日本 封 中体西用1922 六三三学制| 新学制| “壬戌学制” 学美国 资 19511958文革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126 页: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学制我国现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制度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适度发展学前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课程的概念课程的起源:西方;中国课程的定义:广义:所有学科;狭义:一门学科课程的定义:由一定的育

12、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课程标准: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有关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古代六艺、六书三艺+四艺=七艺课程设置的发展 近代夸美纽斯 百科全书式课程洛克 健全的精神

13、寓于健全的身体卢梭 穆勒 体操训练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科学杜威儿童与课程 现代课程理论的开创性著作1902博比特课程 1919 第一本课程论专著课程理论的发展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49 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评价结果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评价结果课程与概课程与概述述课程的基本问题论争的几个问题学科课程 vs 活动课程(名词)一元化 vs 多样化普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六六课课程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定义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对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

14、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课程的基本因素:社会、知识、学生三要素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问题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问题:博比特:课程科学化课程目标具体化、标准化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问题结果性目标告诉人们学习的结果是什么体验性目标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应达成的标准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式表现性目标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个性化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程度课程内容【课程的核心要素】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的,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关系课程内容与教材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课程内容与学习经验课程内容的选择间接经验的选择:科学的基本

15、事实科学的基本概念 选择依据:P149课本原理和方法直接经验的选择:依据和标准: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与体系:采取何种逻辑形式编排和组织,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的性质和形式,制约着课程实施中的学习活动方式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内容的组织直线式与螺旋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趋势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讲求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指导思想200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开启课改基本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

16、面推行素质教育具体目标转变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转变学习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深化课程管理体制改革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我国的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倡导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知识生成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 I 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能动性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的双边活动。教的能动性;学的能动性教学的概念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教学概述教学概述教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