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814793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目标: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异同点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3、结合实际,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初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三个原则)教学重点:结合实际,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初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三个原则)教学难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异同点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包括了联系的三性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我们懂得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道理,就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的同学也许会问,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价值?)不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又有什

2、么坏处?举例:看到吊灯、房子在颤动,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地震振震躲到哪里呢三角空间,千万不能躲在床底下和桌子底下,这样就会加大了被击中的可能。煤气泄漏马上关闸门、开窗印尼海啸动物的反应一个 10 岁的英国女孩看到了海面的异常,联想到刚刚在书本上学到的海啸知识,迅速呼喊周围的人逃离,这使得周围百余人因即时撤退而幸免于难。因此,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材 P57 探究 1:人是一个整体,手包括手指是整个身体的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俱在食指,不在拇指,故不敢改,若改动一个手指,就要改全身、改全画”

3、,如果改动了这一手指,就会影响到人物的整体,所以,黄筌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过渡)正是因为整体和部分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黄筌根本无法改动原画。而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那么整体2和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a、含义不同。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b、地位、功能不同。整体: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于整体例子:苏轼在琴诗中写道

4、:“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琴、指头三者是一个整体,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过渡)一辆“奔驰牌”汽车如果仅有车身而没有发动机,能否奔驰?有了发动机而没有轮子能否开走?构成事物的整个部分、要素不是散乱成一团的。而是相互依赖,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成为有机整体。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a、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例 1:“譬如一只手,如果把它从身体上割下来,名 虽可以叫手,实已不是手了”列宁很欣赏这句话,并作了补充:“ 身体的各个部分只有在其联系中才是他们本来应当

5、的那样。脱离了人体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如果把我们的手割下来,那就不再是能够书写文章的双手了。例 2:肉是由氮、碳等元素构成的,但是如果把这些元素分解开来使之失去联系,那么,这些抽象的物质就不是肉,人们也大概不会分 别地吃氮、碳等元素,正如我们不会口渴时喝氢或氧一样。b、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功能及变化甚至会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例 1:汽车发动机不同,导致整 车性能不同:法拉利 F350 与普通 QQ 进行比较。足球队:皇马、曼联等与其他球 队的比较整体对部分的影响:姚明所处的球队是由一帮小学生组成的,与 NBA 的球队进行比

6、赛,结果3可想而知。球队这个整体影响到了姚明 这个部分的发挥。c、相互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例:以班中的同学为例:全班个人,个人四肢、头脑等,人脑大脑、小脑,脑干等(过渡)正是因为整体与部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全局的观点来看问题了。(2)理解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意义(方法论)1、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例 1:像人们常说的,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例 2: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城,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这段话说明:认识和处理问题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7、的联系。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对分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例子:学生学习要平均,不用偏科、 “跛脚”,只有每一科目都搞好了,整体成 绩才会上去。德、智、体全面发展。今年涟水语数外总分第一的那位同学,就是因为有一门选修不理想,考 C,就影响了整体成绩,与好学校失之交臂。(总结过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处处可见的,让学生举例。机械手表的零件、风扇里的风叶整体观念重要,部分的作用也不可或缺。设置分析说明题:生活中的成语、俗 语所体现的哲理。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互依存(整体离不开部分)、相互

8、影响(部分对整体的影响)。2滴水不能行舟,独木不能成林。 (部分离不开整体)3“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 则悲。 (部分离不开整体)4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整体对部分的影响)5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部分对整体的影响)6牵一发而动全身。 (部分对整体的影响)7木桶理论:一个木桶由许多木板 组成,木桶的容 积取决于最短的那 块木板。 (部分对整体的4影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系统呢?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呢?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及其基本特征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

9、优化趋向(优化性)分别解释(过渡)系统和要素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运动中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2)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是作为整体的组成元素、因素、方面、部分而存在。教材 P58 探究(过渡)我们学习了系统与要素的哲学道理,就要懂得去运用。(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系统优化方法的核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的认识进入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开拓了对事物整体性研究的新领域。例:治驼背的寓言吗?说的是山东有一医

10、生能治一切驼背,方法之独特、手术之简便举世无双。一驼背者备厚礼求治,医生说:“包你背直。 ”说罢,他就让驼背者伏在地上,他在驼背上放一门板,蹦上去就是几下,那驼背者起先杀猪般嚎叫:“你要 踩死我呀?”医生说:“只要驼背能直,哪管生死乎?”这就犯了不顾大局,舍本逐末的 错误。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认为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例 1:有一首数字诗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假如我们把诗中的数字随意调换位置,这首诗 可能就不再别有情趣了。 这表明我 们要遵循系统内

11、部结构的有5序性。例 2:一天,老张收到外地儿子寄来的家 书,不禁失声痛哭。原来家书上写着:“儿子生活好痛苦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正巧来张家串门的李大爷接过家书一看,哈哈大笑。在这一哭一笑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1、不同的意 识对人的生理有不同的调节作用;2、事物排列顺序的变化可以引发不同的结果。优化原则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A、田忌赛马B、分粥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他们

12、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同是七人分一桶粥,有抓阄分粥、推选分粥、委员会分粥、轮流分粥四种分粥方案。谁分粥,谁先拿粥,前三种分粥方案是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没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每周饱一次、腐败粥、凉

13、粥。只有最后一种方案,只是改变了分粥者拿粥次序,就是改变了拿粥的排列方式,分粥者不是先拿粥,而是最后拿粥,各个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终于实现了完全公平公正公开,达到了良好的意愿,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6C、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学生归纳、分析:原因在于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人数虽然多了,但

14、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而是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内耗了,出现了 1+1+1=0 即3的效应。结构要素互不合作,处于无序状态。设置活动 3:为三个和尚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使他们协调统一始终有水喝。比比谁的方案最有创意!学生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方案,教师简单评价。教师总结: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很好,很有创意,无论哪种方案,同学们都考虑了从整体着眼,优化组合,达到整体最优的目标。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就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设计了一些方案,我们看他是怎么设计的:第一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后把路分成三段,三个人接力挑水,水缸就满了。 (机制创新) 。第二座庙:老和尚立了新庙规,三

15、个小和尚,谁水挑得多,晚上吃饭加道菜;谁水挑得少,没菜,吃干饭。这一来,小和尚们争着挑水,一会儿庙里的水缸就满了。 (管理创新) 。第三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山上的竹子很多,咱们干嘛挑水呢!砍一些竹子,打通它,连成一个输水管,河边装一个轱辘。第一个和尚摇轱辘,水桶上去了;第二个和尚站在高处,把水桶里的水灌入水槽;第三个和尚在庙里接水,把水缸装满。三个小和尚分工不同,三天一轮换。 (技术创新)教师归纳总结:第一座庙的和尚发明了接力挑水法,靠的是协作、团结的精神,搞了“机制创新” 。第二座庙的和尚订了新的庙规,这就是“管理创新” 。第三座庙的和尚用竹子做成输水管道,三个和尚靠技术创新解决了吃水问题

16、。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这一部分的 12 题难度稍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实在不行就先讲再练。 )1辨析: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1)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有机整体时,就会产生部分没有的新的整体的功能。比如说氢元素和氧元素可以合成水,而水具有氢和氧都不具有的功能;又比如说只有7同时用两根筷子才能夹的到菜,只用一根筷子是怎么也做不到的。(2)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即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之和。就拿大家比较熟悉的各种体育比赛来说吧,很明显,任何一种需要多人参与的体育比赛都需要参加的人齐心合力,否则,每个队员都只顾自己出风头是不可能使全队获得胜利的。这也没什么问题。(3)整体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的和。即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