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念设计与操作_3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140340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念设计与操作_3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念设计与操作_3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念设计与操作_3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念设计与操作_3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念设计与操作_3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念设计与操作_3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念设计与操作_3课件(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 理念、设计与操作,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五个基本理念,1、理念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 “健康” 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 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认识误区健康就是无病,无病就是健康,非此即彼。,健康是一个连续体。在健康与非健康之间没 有截然的分界线。在健康与非健康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 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我们称之为“亚健康状 态”,或“第三状态”。“第三状态”是一种很不幸的非健康状态,虽 不是明显的病态,却严重影响人的心理生活质量, 将精力引向非建设性的渠道,降低人的快乐感、幸 福感和自我满足感,束缚人的创造性。心理健康不是心理疾

2、病的反面,而是心理疾 病和“第三状态”的反面。克服“第三状态”就是发 展。,2、理念之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 的学生,而是全体成长中的、正常的、健康的幼儿 和中小学生。认识误区 心理辅导是管后进生的吗? 优生需要心理辅导吗? 初三、高三太忙,还需要开心理辅导课吗? 小学生也有心理问题吗? 幼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吗?,马斯洛提出真正的心理学应该研究健康的、正常的 人的心理,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创 造性,人的积极情感,人的自我实现(即人的 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长)。,3、理念之三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 者不能相互替代。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心理

3、健 康教育是纳入德育系列的,但这不等于说,两者存 在着包含关系。认识误区 德育是统率心理健康教育的。 现在的德育已经没有什么实效性,所以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政治教材中已经包括了心理健康教 育,没必要再单独提一个“心育”。, 联系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 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 面的原因,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德育和心育互为补充,殊途同归,共同 为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行而努力。, 区别从育人功能看,德育主要是关注学生的 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问题,关注政治立 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的问题,关注法制意 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而心理健康 教

4、育则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 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 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等问题。,从教育内容看,德育往往注重“高、大、 全、远”的人物、事件、观念、原则、规范、 道德、传统等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注重 学生身边“真、实、小、近”的人物、事件、心 态、理念及价值判断等等。从教育形式看,德育侧重由外而内的理 论灌输和教育 ( 尽管它也有榜样的感染与熏 陶),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由内而外的体 验、感悟和个性的自我张扬,通过助人自助实 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其它德育的三大理论基础;心育的四大心 理学流派及其整合(精神分析、行为、人本、认 知)/ 德育的出发点

5、是社会需要(爱国家、人民、 集体、家庭、自己);心育的出发点是人本需要 (价值和尊严,爱自己、家庭、集体、人民、国 家)/ 德育的目标是道德健全,基线:道德规范、 政治规范、行为规范,最高目标是“四有”新人; 心育的目标是人格完善,基线:没有心理障碍,最 高目标:自我实现/ 德育的方法是说理、启发、实 践、奖惩、榜样等;心育的特有方法是心理测试、 放松训练、游戏辅导、电话咨询、暗示与催眠等。,4、理念之四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 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是每一位学校领 导和教师的本分与天职。认识误区 心理健康教育跟我有什么关系? 班主任负担已经很重,哪有精力去上 心理辅导课? 我

6、教好书就行了,管他什么心理健康?,思辨 (1) - 教师是学生的沙漠甘泉或狂风暴雨,教师 是学生的守护神或摧残者,这全在教师的一念 之间。 教师的辛勤播动、积极鼓励、倾听关 怀,会让学生心田普降甘霖,会让教师的福田 日益丰收,会让教育的园地充满欢乐,惟有教 师能创造学生、自己与教育的奇迹。台湾学者 李坤崇教授,思辨 (2) 本质上,辅导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 种方式或一种媒体。凡是教育工作者,都有辅 导的责任,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导师,更 是辅导的中坚,是决定辅导成败的关键。 打从上午七点多钟学生进到学校,到下午三、 四点钟学生放学回家,孩子们一天中最重要的 时刻,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

7、可以决定孩 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天过得有意 义或没有意义。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思辨(3)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里的一项具体工作,心 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 教育的核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校 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调整 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要求学校一切教学活 动、管理活动和后勤服务活动都应遵循心理健康教 育的规律,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要求学校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 校园物质生活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河南大学 宋尚桂,2002.4,思辨(4) 美国纽约市教育局要求每一位教师用下列 方法辅导学生

8、创造一个温暖和了解的教室气氛,在 此气氛下,自由与纪律保持平衡。 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 极的情绪支持。 提供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 提供学生疏泄情绪的“出口”。 了解儿童必有其生长中或发展中的问 题。,思辨(5)教育部(2002)14号文件指出:“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 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班主任优势教育要素与教育对象之间的 关键性中介/ 最了解和熟悉学生/ 与家长有密切 联系/ 与学科教师易协调/ 与班级工作珠联璧合班主任难处时间/ 精力/ 职业倦怠/ 角 色冲突/ 培训不足权衡利多弊少/ 标本兼治/ 义不容辞,

9、5、理念之五教育不是万能的,德育也不是万能的,心 理健康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对心理健康教育 功能、 作用的过高估价是不恰当的;同样的 道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提出苛求也是 不切实际的。认识误区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在哪里? 抓了心理健康教育,怎么还会出问题?,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 主要标准,1、国外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 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1946)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 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 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但不是指十全十美的绝 对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补充观点。)日本松田岩男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 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

10、会认可的形式适应这样一 种心理状态。,2、国外对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世界卫生组织的七条标准 智力正常;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人际关系和谐; 能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保持人格完整和健康;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马斯洛与密尔特曼的十条标准 充分的安全感;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 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 发挥;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 的基本需求,3、

11、国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 北师大冯忠良教授的观点一个定义什么是健康?适应就是健康, 平衡就是健康。六个特征敬业;乐群;好学; 创新;坚韧;自制。台湾师大黄坚厚教授的四条标准有工作,而且有乐趣和满足;有朋友,而且乐于广泛交往;有自知之明,而且能扬长容短;能适应环境,而且积极的适应方式总是 多于消极的适应方式。,4、综述与分析 心理健康两条基本原则(佛洛伊德)第一原则快乐原则。心理是否健康,首先依据主观感受来判断,因 为人都有追求快乐、避免痛苦的本性,如果你不快 乐,那就是不健康,就要调整与改善;/但快乐的 人不一定就健康。第二原则现实原则。心理是否健康,还要看个体与社会是否整合。 个体在追

12、求快乐的同时,不能对自己、对他人、对 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利益带来伤害。,心理健康的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克服心理疾病。中间层次超越“第三状态”。理想层次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实现 者的动机不是来自于缺失性的需要,而是来源 于成长性的需要。所以,尽管他们的匮乏性的 需要都已经得到满足,但他们还是雄心勃勃, 不断奋斗。总之,心理健康不是指某种固定的状态, 而是指富有弹性伸缩的一个相对状态。正常与 异常,健康与不健康,都是相对的,其间没有 明显的界限,判断标准也是多维度的。,心理健康标准可分为两大类依据“众数原则”提出的适应标准它假定 社会成员中绝大多数人的心理行为是正常的,而偏 离这一正常范围的心理行为

13、则可视为异常。/但马 斯洛提出异议,他认为人的天性本善,至少是中性 的。人后来会有善恶之分,是环境造就的。在极端 的情况下,社会的主流文化本身就是异常的、压抑 人性的,大多数人在此条件下都不能顺其本性发展, 结果就会出现大量的 “适应良好的奴隶”, 这样的 “众数”代表的只是不健康人格。依据“精英思路”提出的发展标准开掘个 人最大的身心潜力,追求最有价值地创造生活,成 为自我实现的人。/不足:疏于人情世故。,5、林崇德提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两大指标适应性指标一切不适应社会的心理现 象和行为表现都属于不健康。嫉妒 自卑 任性 孤僻焦虑 逆反心理 社交困难发展性指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智力 和人格的

14、发展出现受阻也属于不健康。智力发展得不到及时的促进社会化发展不够积极而稳定,艾里克逊的“人生八段”(心理社会期)理论,期别年龄 心理危机 发展顺利 发展障碍 0-1岁信任-不信任有安全感交往焦虑 1-岁自主-不自主自控自信胆小多疑 -岁自信-不自信勇于表现畏惧退缩 -青春期进取-不进取有能力失败无能 青年期统合-不统合 方向明确 /角色混乱 成年期 友爱-疏离 感情生活好 常孤独 中年期有活力-颓废 爱家庭 自我放纵 老年期 无憾-悲观 安享天年悔恨往事,我们在倡导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 从提高和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层面上来 阐述,不要过多地强调学生心理如何不 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应该从正面来论

15、 述,发展性指标是分析中小学生心 理健康的根本性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上。 林崇德,三、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定位,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种形式和 三大功能 三种形式 个别辅导有计划的辅导/非计划的辅导 团体辅导班级心理辅导/小组心理辅导 教育与融合专题讲座 /教学中融合育人中融合/环境中融合 三大功能发展 预防 补救(矫正),2、什么是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一种有系统的辅导计划,强调 辅导上预防的一面,计划的内容以发展中的个 体一生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题。柯比 它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 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来促进 个

16、体发展良好适应性的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 它适用于健康人和正常人,其目的在 于为健康人和正常人提供一种可以促进自身人 格进一步成长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3、什么是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台湾立政治大学李坤崇教授认为班级团体辅导以全班学生为对象,运用适切 的辅导策略或方法,借着团体互动,协助学生重 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调整认知与增 进因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班级团体辅导与团体咨商最大的差异,在于 团体咨商依据咨商目的筛选参与学生,然而班级 团体辅导无法筛选学生,教师必须由衷接纳 每一位班级学生,倾听其心声,引导其发展,或 许会有一些无奈与挫折,但或许更是一个挑战与 成长的契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